share_log

学大教育2023年营收超22亿,产品结构优化同时多线出击新业务

學大教育2023年營收超22億,產品結構優化同時多線出擊新業務

證券之星 ·  04/29 15:45

學大教育(000526.SZ)近日發佈2023年度報告,經過兩年多探索,“雙減”後轉型可謂基本完成。

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業績方面,2023年營收約22.1億元,同比增長超23%,已接近“雙減”前2020年約24.3億元的營收水平;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5億元,同比增長超10倍,大幅超過2020年約0.4億元的盈利水平。

業務方面,學大教育明確了個性化教育、職業教育、文化閱讀、醫教融合四大業務,從過去的校外培訓爲主轉向多元化。

治理方面,創始人金鑫4月25日已擔任董事長,此外,兩位資深職業教育從業者被提名進入董事會,有利於管理層進一步聚焦業務轉型。

兩年多來,學大教育是教育公司轉型的典型,學大教育如何選擇轉型方向,在轉型過程中遇到哪些波折,作出什麼樣的調整,轉型前景如何,都頗具鏡鑑價值。

優化個性化教育產品結構

4月26日晚間學大教育發佈的2023年年報顯示,營業收入約22.1億元,同比增長23.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5億元,同比增長1035.24%。

年報指出,報告期內,公司堅持推進發展戰略,持續積極優化業務佈局。營業收入、淨利潤等均實現正向增長。

增長還在加快。同日發佈的2024年一季報顯示,營業收入約7.05億元,同比增長35.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0.5億元,同比增長886.44%。

學大教育業務轉型的方法論是“國家鼓勵做什麼+自己擅長做什麼”。

2024年2月8日,教育部發布《校外培訓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明確了校外培訓成爲學校教育有益補充的基本定位,此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非營利定位,讓教育培訓行業看到了其他業務未來的確定性。

一段時間以來,新東方、高途、學大教育等頭部機構的傳統業務均保持快速增長,但增長原因有共性也有差異。

外部因素帶來全行業利好。招商證券今年1月發佈的研報稱,目前,傳統教育賽道政策相對穩定,限制學科類牌照發放,持牌機構數量稀少,這導致傳統教育賽道供需嚴重失衡。

大量中小機構出清,行業內全國性佈局、品牌知名度高的合規機構所剩不多,它們因此獲得更多市場空間。

內部因素則明顯差異化。新東方4月25日發佈的2024財年第三季度業績顯示,本季度新增68個學習中心。2024財年一季度時,新東方預計全財年網點同比擴張15%-20%,二季度時預計增速約20%,如今預計增速又上調到約30%。

學大教育沒有增加學習中心,年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個性化學習中心近240所,與上年基本持平。

其增長動力來自產品結構優化。學大教育個性化教育業務以前主要是一對一培訓,目前,在一對一之外增加了小組課、小班課產品,並依託自研“雙螺旋”智慧教育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互補教學。

學大教育創始人兼董事長金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一對一培訓的收入佔比已經從90%多下降至60%多,由於產品結構優化,學大教育的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更重要的是,學大教育已經跑出全日制學習基地這條第二增長曲線。年報稱,報告期內,公司已經在全國多個省市佈局了30餘所面向高考復讀生、藝考生等學生群體的全日制培訓基地,結合地區教育發展需要,還在大連、寧波等地興辦了全日制雙語學校。

“不管是傳統業務,還是全日制基地和學校業務,辦學理念的核心都是個性化教育。”金鑫說。

學大教育有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學大教育在浙江慈溪和遼寧大連興建了3所文谷雙語學校,目前校均在校生超過1000人。此外,學大教育在河南駐馬店、山東青島、江蘇蘇州等地的高中學校項目將先後落地。

鋪開三項新興業務

職業教育、文化閱讀、醫教融合是學大教育的新業務,目前正在快速推進。

這些新業務的方法論更體現了“國家鼓勵做什麼+自己擅長做什麼”。

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近兩年,國家出臺多份鼓勵職業教育發展的政策。2023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重點任務的通知》,提出各地要支持龍頭企業和高水平高等學校、職業學校牽頭,聯合行業組織、學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等共同參與,組建一批產教深度融合、服務高效對接、支撐行業發展的跨區域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學大教育最早是與中職學校合作開設職普融通班,發揮學科培訓優勢,幫助中職學生參加職教高考。

金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這種模式的辦學效果很好,但合作溝通成本較高、商業模型不夠優秀。

此後,學大教育轉向獨立運營中職學校。年報顯示,已經收購了3所中職學校,託管運營了多所學校。據介紹,今年還將繼續擴張。

在高職教育領域,年報顯示,學大教育的職業教育聚焦“專精特新”和“緊缺人才”兩大方向,與多所職業院校、行業企業達成合作,項目覆蓋共建產業學院、二級學院、實習實訓基地、產教融合基地、產教融合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

年報顯示,學大教育在2023年成功將集成電路、微電子技術與器件製造專業落地旗下大連通才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填補了新一代信息產業技術在中職學校專業領域的空白。

上述學大教育有關人士介紹,落地專業還包括低空經濟、綠色雙碳、康養醫護等領域。

另外,學大教育董事會4月27日發佈公告稱,選舉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教授委員會主任馮曉爲獨董,選舉紫光集團副總裁、產業發展中心主任許惠龍爲非獨立董事。這兩位資深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領域從業者進入董事會,將爲學大職業教育發展帶來新的動能。

“目前職業教育板塊的學生人數還不是很多,需要繼續擴大規模,目標是到明年營收佔比超過10%。”金鑫說。

在文化閱讀領域,學大教育爲何在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的形勢下“逆勢發力”?

在政策導向方面,年報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已經連續十一年提到“全民閱讀”,並由“倡導”轉變爲“深入推進”,意味着全民閱讀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學大教育已開辦10家句象書店。句象書店是集合圖書銷售、圖書借閱、咖啡輕食、文創展銷、文化沙龍、空間租賃等業態的複合型文化空間,目標是5年開辦100家。

“傳統的實體書店肯定賺不到錢,但如果成爲整體業務的組成部分,與其他業務相協同就不一樣了”,金鑫說,“文化和教育具有天然的聯繫”。

此外,句象書店的目標是打造成類似於樊登讀書的線上線下融合產品,只不過,樊登讀書是從線上擴展到線下,句象書店是從線下做起。

“目前線上獲客的成本高、黏性弱,相反,實體書店的線下流量不僅大,而且精準、黏性強,用戶聚集在書店周邊3-5公里範圍內,有的一週會光顧多次。”金鑫說。

但他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實體書店也必須形成一定規模,才會有流量效應並支撐起新的商業機會。

另一備受關注的醫教融合業務,今年則首次出現在學大教育年報中,年報顯示,這是學大采用“醫院+家庭+學校”綜合干預模式,爲面臨孤獨症、注意力缺陷、學習困難等挑戰的兒童提供適應性發展的解決方案。

據中國殘聯2023年發佈的中國殘疾人普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孤獨症患者已超1300萬人,且以每年近20萬人的速度增長。

2015年出版的《中國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顯示,全球大約有6%至9%的學齡兒童受到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所累,中國的患病率是6.3%。

2023年8月,教育部等三部門印發的《關於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擴大特殊教育資源,推動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及較大城市加快建設孤獨症兒童特殊教育學校。

“我們發現,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不是因爲他們‘不想學’,而是‘不能學’,也就是由非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導致的。這種‘病’需要治療、訓練,但國內嚴重缺乏相關專業的醫生、康復師,亟待社會資本加大投入。”金鑫說。

現金流如何保障持續擴張

2023年年報對學大教育創始人金鑫本人也有標誌性意義。年報顯示,金鑫已於4月25日擔任集團董事長。

學大教育4月23日公告稱,原董事長吳勝武由於個人發展原因,申請辭任董事長。吳勝武同時擔任紫光集團執行副總裁。

學大教育創立於2001年9月,並於2010年11月在紐交所上市。2016年,學大教育完成私有化並借殼銀潤投資回歸A股。但由於期間發生強烈波折,金鑫一度離開上市公司董事會。

其私有化的對價來自向西藏紫光卓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紫光卓遠”)的23.5億元借款。2016年1月,學大教育的控股股東變更爲紫光卓遠。2020年6月,公司控股股東由紫光卓遠變更爲無控股股東。

2021年4月,通過一致行動人控股,金鑫回歸,併成爲學大教育實際控制人。

目前,學大教育的單一最大股東已變更爲“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破產企業財產處置專用賬戶”,持股比例降至13.16%。

因私有化欠下的23.5億元巨額債務償還已接近尾聲。年報稱,截至報告披露日,公司對紫光卓遠的剩餘借款本金金額約爲4.64億元,進一步降低公司資產負債率。

2023年,學大教育經營性現金流淨流入約6.1億元,今年一季度繼續淨流入約4.4億元。這給其還款創造了餘裕空間,也給未來轉型領域的進一步發展留出了更多的想象空間。

“展望今年全年,學大教育的原則仍是堅持持續健康增長。”金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

截至目前,學大教育的轉型佈局已初具成果,相信堅持長期主義,以成爲“對客戶有價值,對社會有價值、對國家有價值的企業”爲目標的學大,也必將在2024呈現更多驚喜。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