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观点 | 相对于A股,港股高股息策略有这些特征

觀點 | 相對於A股,港股高股息策略有這些特徵

華爾街見聞 ·  04/29 10:40

摘要

A股上市公司整體現金分紅比例略微低於港股,2022財年分別爲38%、40%, 港股股息率更高源於估值較低。截至2024年3月底,港股平均股息率是A股的4倍,A/港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的港股股息率平均是A股的2倍。長期看,A/港兩地同時上市的高股息公司中,2023年以來港股能跑贏A股的家數不足十家

截至2024年3月底, 2019年以來在32家高股息公司(上年底A股股息率≥3%,本段下同)中僅有4家港股收益率 高於A股, 2023年以來在55家高股息公司中僅有9家港股收益佔優。

長期來看,紅利策略僅在成長風格顯著佔優時跑輸市場,2019年以來A股紅利指數收益更高、波動更低。以中證紅利、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代表A股、港股的紅利指數,2014年以來A股紅利指數僅在2019和2020年跑輸基準中證800;其中,2019年以來A股連續跑贏港股,截至2024年3月底, A股紅利指數年度收益率均值爲6%,平均高於港股 11pct,考慮紅利再投資後的全收益指數收益率平均高於價格指數5-7pct;同期A股紅利指數年化波動率均值爲17%,低於港股3pct。

個股方面,截至2024年3月底,在非成長風格佔優的年份(2014、2016-2018、2022-2024年),A股高股息率公司表現佔優,且按股息率降序五等分組的平均收益率 依次遞減,前20%分位組平均收益最高,約5.5%;相比之下,港股雖也有高股息率溢價,但並非股息率越高收益越好,2018年以來港股股息率降序排位在20%-40%分位組平均收益最高,約 1.1%,高於前20%組 0.8pct。

階段性來看,一般在港股市場反轉初期,港股高股息指數會跑贏A股紅利指數,但並未跑贏恒生指數。此階段平均持續1-3個月左右,恒生高股息率指數收益平均高於中證紅利15-25pct,低於恒生指數5-12pct。從日曆效應看,高股息策略在部分月份勝率有所提升,年末往往表現較好。2014-2023年間, A股紅利指數較好的月份在3月和11月,勝率平均在60%-80%,月度收益率均值約3%-4%;港股表現較好的月份在2月、4月和11-12月,正收益勝率平均在60%-80%,月度收益率均值約1%-4%。

資金視角來看,高股息板塊是絕對收益類資金的重要底倉(險資/社保倉位在5-6成),公募基金倉位佔比不到兩成但有持續加倉,北上資金倉位約有三成;港股通持倉小幅低配高股息。在A股市場,以股息率≥3%個股作爲高股息板塊,截至2023年9月底,保險資金6成倉位在高股息板塊,規模超3200億元(7成爲銀行),社保基金有5成持倉是高股息,規模超2000億元(8成爲銀行)。

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高股息板塊持倉 超7900億元,倉位約17%,較2021年底提升10pct,但仍較總市值比重低配9pct;陸股通的高股息持倉超6200億元,倉位約31%,超配5pct。 在港股市場,截至2024年3月底,港股通資金持有股息率≥9%的港股規模佔比約4.8%,低於相應公司在港股通總市值佔比0.8pct。

自2018年市場分紅改革,2019年以來的A股紅利指數的長期收益優於港股,波動也較低;相比之下,港股資產的股息率更高,其高股息指數在港股反轉初期的階段性彈性優於A 股,中等偏上(而非最高)高股息率公司的長期平均收益更佔優。展望未來,我們認爲隨着新“國九條”推動境內 資本市場更多向投資型市場轉型,後續在中長期資金入市、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等方面的增量政策仍可期待,紅利策略有望進一步擴散。 A股相比港股的收益特徵優勢有望延續,分紅制度改革背景下,建議關注分紅水平佔優板塊(銀行/石油石化/煤炭等)以及分紅或盈利有提升空間的企業板塊(資源/出口等);相比之下,港股對看重高股息及長揸下稅收有優惠的保險資金更具吸引力,投資建議結合分紅和估值成長性預期優選個股。

以下爲正文:

近年來, 監管持續引導鼓勵上市公司提高分紅水平和質量,紅利策略的市場關注度提升。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新“國九條”),明確定調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加大中長資金入市、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其中,在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方面, 鼓勵公司加大分紅,明確將分紅與減持和ST掛鉤,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政策明確支持“長錢長投”,將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優化險資權益投資環境,鼓勵銀行理財和信託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

此前在2023年12月15日,中國證監會已發佈《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2023 年修訂)》以及《關於修改〈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決定》, 進一步明確鼓勵現金分紅導向,簡化中期分紅程序,推動進一步優化分紅方式和節奏,同時鼓勵上市公司增加現金分紅頻次,引導形成中期分紅習慣,穩定投資者分紅預期。分紅制度改革背景下,市場對紅利策略的關注度明顯提升,本篇報告將從A股和港股對比視角出發,探索紅利投資的性價比。

一 、市場基礎:A/港股利支付率接近40%, 港股高股息率源於更低估值

對比A股和港股上市公司的股息特徵,兩地整體股利支付水平接近,2022年均在40%左右,但港股公司股息率1均值是A股的4倍左右,這意味着港股相對更高的股息率主要源於更低的估值水平。

第一,整體分紅水平方面,A 股上市公司整體現金分紅比例小幅低於港股, 2022 財年分別爲38%、40%。據wind數據,以2022財年分紅爲統計口徑,A股2022財年有超3500家公司實施分紅,年度累計分紅總額佔分紅公司實現淨利潤總額的比重爲38%,同期港股2022財年有超900家公司實施分紅,年度累計分紅總額佔分紅公司實現淨利潤總額的比重爲40%;結構上,A股年度累計現金分紅比例大於40%的公司數量佔全部分紅公司數量的比重爲36%,同期港股爲43%。

上市公司分紅連續性方面,A股和港股實現連續三年(2020-2022年間)分紅的公司數量佔2022財年實施分紅公司總數的比重分別爲69%和77%,均在7至8成左右的較高水平。另外,以2023年一季報至三季報期間分紅爲統計口徑,A股2023年前三季度至少有一次分紅的公司數量佔比爲4.9%,同期港股爲16.3%,二者分別較2022年同期變化+1.7pct和-0.1pct。

第二,股息率方面,港股上市公司股息率均值是A股的4倍水平,A港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股息率倍數在2倍左右。截至2024年3月底,A股、港股上市公司平均股息率分別爲1.8% 、7.1%,港股是A股的4倍水平,同期港股通成分股平均股息率爲5.8%,是A股的3倍水平;從股息率相對較高的分組來看,A股和港股兩個市場股息率最高10%分位的股息率水平分別爲4.0%和13.2%,港股是A股的3.3倍左右;A股和港股兩個市場股息率最高20%分位的股息率水平分別爲2.7%和9.7%,港股是A股的3.6倍左右。 對於 A/港兩地同時上市的公司, 截至2024年3月底, A股公司平均股息率爲2.9%,港股公司平均股息率爲5.4%,是A股的2倍左右。

第三,股息所得稅收成本方面, A股持股一年以上爲零稅率,港股通個人投資者綜合稅率爲20%-28%, 港股通內地居民企業投資者2持有H股滿12個月免徵企業所得稅。對於A股投資,紅利所得的扣稅環節在最終賣出股票時,根據持股時長計算稅率成本,以1個月以內、1個月以上至1年、 1年以上時間間隔劃分,分別對應20% 、10% 、0%的徵稅比率。對於港股投資,紅利扣稅對於所有持股期限的投資者均設有固定的稅率,其中,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港股通賬戶投資港股的,一般需按20%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特別地,若紅籌股上市公司在未計提企業所得稅情況下分紅派息,個人投資者的紅利所得綜合稅率爲28%。

內地企業投資者通過港股通賬戶投資港股的,股息紅利所得計入其收入總額,依法計徵企業所得稅,特別地,內地居民企業連續持有H股滿12個月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依法免徵企業所得稅;通過香港本地個人投資者賬戶(使用內地機構QDII額度)投資港股的,一般不需要繳納紅利稅,特別地,取得H股公司紅利需按10%扣稅,未計提企業所得稅的紅籌股上市公司所派發的股息分紅也需按10%扣稅。

二、 歷史復盤:2019年以來A股相比港股收益更高、波動更低

2.1公司視角:A股/港股均有高股息率溢價,但港股並非股息率越高收益越好

第一,按是否分紅進行分組統計,A股分紅公司超額收益自2017-2020年間平均10.2pct降至2021-2023年間-5.8pct,同期港股分紅公司超額收益由 13.9pct降至-1.3pct。考慮到數據可得性,分別統計每年是否分紅公司的次年漲跌幅,2014-2023年這十年間,A股僅有2017-2020年這四年分紅公司平均收益率高於未分紅公司,這四年的超額收益年度均值爲10.2個百分點,低於同期港股分紅公司超額收益均值3.7個百分點;相比之下,港股在這十年裏有7年分紅公司有超額收益,分別爲2016-2020年間和2022-2023年間,兩個時間段的超額收益年度均值分別爲13.0個百分點和3.4個百分點。

第二,按分紅比例是否抬升進行分組統計,A 股和港股分紅比例抬升個股相比未抬升個股在未來一年平均有 1-2 個百分點的超額收益。考慮到數據可得性,分別統計每年分紅比例是否抬升公司的次年漲跌幅,2014-2023 年這十年間,A 股分紅比例抬升公司平均年度收益率高於分紅比例未抬升的公司1.6個百分點,同期港股分紅比例抬升公司平均年度超額收益爲1.3 個百分點。其中,A股分紅比例抬升溢價在2017-2020年間相對較高,溢價均值爲5.2個百分點;港股在2016-2019年間分紅比例抬升的溢價幅度較高,平均約11.1個百分點,而在2022-2023年間溢價均值降至3.7個百分點。

如果考慮市場提前博弈,分別統計每年分紅比例是否抬升公司在分紅當年的漲跌幅, 2013-2022 年這十年間,A 股分紅比例抬升公司在分紅當年漲跌幅平均低於分紅比例未抬升公司3.6個百分點,同期港股分紅比例抬升公司漲跌幅平均高於未抬升公司0.8個百分點;其中,A 股僅有 2017 年和 2018 年這 2 年分紅比例抬升公司有超額收益,幅度平均爲2.2個百分點;港股在2016-2020年間以及2022年分紅比例抬升公司均有超額收益,超額幅度均值爲9.4個百分點。

第三,按股息率排序進行分組統計,A股高股息率公司平均收益在非成長風格的年份裏均表現佔優,港股市場並非股息率越高收益表現越好,前20%分位高股息率公司收益平均落後20%-50%分位組1pct左右。以上年年底的股息率進行排序,分別統計2014-2024年間每個10%分位組的個股年度漲跌幅均值,截至2024年3月底,A股市場在2014、2016-2018、2022-2024年間高股息率個股平均收益表現佔優,且股息率排序與平均收益排序的正相關關係較明顯。

同期港股市場有9成以上的年份呈現高股息率個股平均收益跑贏低股息率個股,前20%分位高股息率分組平均收益相比後20%分位低股息率分組的超額收益年度均值在10個百分點左右;但與A股不同的是,港股市場中,按股息率排序後的平均收益排序較爲分散,且港股並非股息率越高收益表現越好,截至2024年3月底,2017年以來的8個年份裏,有6個年份呈現股息率降序排名在20%-40%分位組的個股平均收益高於前20%分位高股息率個股平均收益的特徵,年度超額收益均值爲1.1個百分點,這這意味着港股市場最高股息率可能存在“低估值陷阱”。

對於A股港股兩地上市的高股息公司,2023年以來港股收益率跑贏A股的公司數量佔比僅約16%。截至2024年3月底,從2019年以來近5年多的視角來看,在 2018年底A股股息率≥3%的A港兩地上市的32 家公司中,僅有 4 家公司的港股區間累計漲跌幅高於同期A股漲跌幅,其中,兗礦能源的H股相對A股的超額收益率最高,約 212%。

從2021年以來近3年多的視角來看,在2020年底 A 股股息率≥3%的 A港兩地上市的35家公司中,有12家公司的港股區間累計漲跌幅高於同期 A 股漲跌幅,其中,兗礦能源、中國石油、華電國際的H股相對A股的超額收益較高,分別爲171%、82%、49%;從2023年以來近1年多的視角來看,在2022年底A股股息率≥3%的A港兩地上市的55家公司中,僅有9家公司的港股區間累計漲跌幅高於同期A股漲跌幅,平均超額收益在2-16pct。

2.2指數復盤:2019年以來A股長期表現優於港股,短期博弈可關注日曆效應

爲便於進行A股和港股紅利策略表現對比,本篇報告選取中證紅利指數代表A股紅利策略, 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代表港股紅利策略, 兩個指數的選樣方法均爲在樣本空間內選取股息率相對較高的上市公司證券作爲指數樣本4。

2.2.1 紅利指數基礎特徵

從指數基礎體徵來看,A 股和港股兩地紅利指數成分股多分佈在銀行業和能源業,國企市值佔比均接近 90%。其一,對比 二者成分股行業分佈,以上市公司總市值佔比來看,中證紅利成分股集中在銀行、石油石化、煤炭、公用事業、交通運輸 行業, CR5  爲 87%,銀行業總市值佔比最大, 爲 54%;恒生高股息成分股集中在銀行、石油石化、 通信 、煤炭、公用事 業行業,  CR5 爲 90%,其中,石油石化、通信行業上市公司在恒生高股息指數中的市值佔比分別高於中證紅利指數 4 、16 個百分點。其二,以成分股公司屬性分類來看,截至 2024 年 3 月底,從上市公司總市值佔比來看,全部國有企業在中證 紅利和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中的市值佔比均達到 89%。

其中,央企在港股紅利指數中的總市值佔比爲 88%,高於 A 股比重 16 個百分點。其三,以二者股息率對比來看, 2015 年以來恒生高股息指數股息率開始顯著高於中證紅利, 目前平均高出 4 成左右。截至 2024 年 3 月底, 中證紅利指數近 12 個月股息率爲 5.4%,恒生高股息率指數股息率爲 7.7%,是中證紅利指 數的  1.4 倍,二者之間的倍數處於滾動五年曆史  88%分位。其四, 從相比國債利率的股息率溢價來看, 中證紅利指數自 2018 年下半年開始相對 10Y 中債利率有穩定的正股息率溢價,並於 2022 年下半年達到歷史高位 4.2pct 左右,目前中證紅 利指數股息率溢價爲 3.1pct,處於近 5 年 70%分位水平。恒生高股息率指數自 2014 年下半年開始相對 10Y 中債國債利率 有穩定的正股息率溢價,整體變化趨勢與中證指數相近,並於 2022 年 11 月左右達到歷史高位 6.9pct 附近, 目前指數股息 率溢價爲 5.4pct,處於近 5 年 80%分位水平。

2.2.2紅利指數長期行情特徵

從2014年以來的近十餘年長期視角來看,A股和港股的紅利指數走勢有正相關性,不過在2019年以來兩地指數走勢分化波動加大,A股相比港股呈現出收益彈性更高、波動更小的優勢。

第一,A股港股走勢相關性方面,2014-2018年間滾動250日相關係數均值爲0.75,2019年以來均值降至0.59。統計近十餘年A股港股指數的滾動250日相關係數,在2014-2018年期間,A股和港股的聯動性較強,中證紅利和恒生高股息率指數滾動250 日相關係數均值爲0.75,同期中證800和恒生指數相關係數均值爲0.7;不過在2019年後,A港兩地相關性波動明顯加劇,截至2024年3月底,2019年以來兩個市場紅利指數相關係數均值降至0.59,低於市場基準指數的相關係數,在2020年底和2022年中附近時間段降至±0.2區間,A股和港股高股息策略走勢的分化加大;直到2023年以來相關性逐漸回歸至0.6-0.8區間。

第二,指數收益方面,2019年以A股紅利指數連續跑贏港股,年度收益率均值高於港股11個百分點左右。2014年以來的十餘年間,A股紅利指數僅有2019和2020年兩個年份沒有超額收益,紅利策略表現相對低迷時通常伴隨着成長股的大幅崛起。橫向對比看,中證紅利的彈性相比恒生高股息率指數更大,2014-2023年這十年間,中證紅利指數年化收益率爲8.4%,高於基準中證800指數4.4pct;同期恒生高股息率指數年化收益率爲-1.6%,相比基準恒生指數有1.5個百分點的年化超額收益。

縱向對比看,2016-2018年間港股紅利指數表現更好,恒生高股息率指數連續三年跑贏中證紅利指數,二者年度收益率均值分別爲7.6%和-3.1%;不過自2019年以來 A 股紅利指數開始連續跑贏港股,截至2024年3 月底,中證紅利指數年度收益率均值爲6.1%,高於恒生高股息率指數(年化-5.1%)11個百分點左右。另外,考慮紅利再投資後,港股紅利策略的全收益指數收益表現較價格指數有所提升,2014-2023年間,恒生高股息率全收益指數年化收益爲5.1%,高於其價格指數年化收益率6.7個百分點。

第三,風險波動方面,2020年以來A股紅利指數年化波動率平均小於港股恒生高股息率指數3個百分點左右。指數波動性方面,截至2024年3月底,A股、港股紅利指數2020年以來年化波動率的年度均值分別爲17%、20%;此前在2014-2019年間的均值分別爲21%、16%。

指數回撤方面,A股紅利指數五年間最大回撤幅度小於港股22個百分點,A股、港股紅利指數近五年(2019-2023年間)最大回撤分別爲-24%、-46%,同期兩地市場基準指數中證800、恒生指數最大回撤分別爲-38%、-53%。

2.2.3紅利指數階段性行情特徵

從月度表現來看,2014年以來有A股和港股的紅利指數有正收益的月份數基本接近,佔比約54%-55%,A股月度收益均值略微高於港股0.7pct左右,月均年化波動率略微高於港股1pct。在2014年1月-2024年3月區間的123個月裏,A股、港股紅利指數有正收益的月份數量佔比分別爲55%、54%,月均收益率分別爲4.6%、3.9%,月均年化波動率分別爲16.2%、15.2%;同期既有正絕對收益又有正相對收益的月份數量佔比分別爲34%、30%,月均收益率分別爲4.63%、4.17%,相對各自市場基準指數的月均超額收益率分別爲2.58%、2.50%,月均年化波動率分別爲16.3%、15.8%。

另外,從階段性表現來看,港股紅利指數跑贏A股一般發生在風險出清後港股市場低位反彈普漲階段,港股紅利指數相比A股紅利指數的超額收益平均約15-25個百分點左右,平均持續1-3個月左右,不過,此階段港股紅利指數並未跑贏市場基準指數,恒生高股息率指數收益平均落後恒生指數5-12個百分點左右。

其一,2020年11-12月左右受益於全球新冠疫苗研發與接種取得積極進展提振經濟恢復信心,風險資產大幅反彈,更低估值的港股高股息率指數在爲期一個半月左右的反彈第一階段漲幅高於A股紅利指數11個百分點。2020年12 月 1 日-2021年1月21日大盤反彈階段,中證800、恒生指數分別上漲10.5% 、13.6%,中證紅利逆勢下跌,累計跌幅爲2.9%,同期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上漲8.3%,雖然跑輸恒生指數5.3pct,但相比中證紅利指數有11.3pct的超額收益。在此階段,恒生高股息率指數內部領漲成分股集中在航運及港口、工業零件及器材等與全球復甦預期相關的行業。此後,在2021年1月22日-2021年5月27日大盤震盪但紅利策略趨勢向上的階段, A股和港股兩地的紅利策略指數逐漸建立相對市場基準指數的超額優勢,且A股紅利指數逐漸跑贏恒生高股息率指數,此階段中證紅利指數上漲10.2%,同期中證800指數下跌 3.0%; 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上漲9.5%,恒生指數下跌2.7%。

其二, 2022年11月開始受益於國內政策方向逐漸明晰、經濟活動恢復預期持續強化,權益資產觸底反彈,港股高股息率指數在第一階段兩個半月內累計漲幅高於A股紅利指數25個百分點。2022年11月1日-2023年1月17日大盤反彈普漲階段,中證800、恒生指數分別上漲14.6%、46.9%, 同期中證紅利、恒生高股息率指數分別上漲10.3%、35.4%,二者均未跑贏市場基準,但恒生高股息率指數實現相比中證紅利指數25.1pct的超額收益。此後,在2023年1月18日-2023年5月8日大盤震盪階段,A股和港股兩地的紅利策略指數有相對市場基準指數的超額優勢,且A股紅利指數逐漸跑贏恒生高股息率指數,此階段中證紅利指數上漲12.4%,同期中證800指數下跌0.9%;恒生高股息率指數上漲5.8%,恒生指數下跌 5.9%。

2.2.4 紅利指數的日曆效應

復盤紅利策略在A股和港股市場上的日曆效應, 綜合絕對收益和相對收益來看,一般A股市場上表現較好的月份集中在3月和11月; 港股市場上表現較好的時間段在2月、4月和11-12月。統計中證紅利指數和恒生高股息指數在2014-2023這十年間的月度收益表現,中證紅利指數在3月和11月絕對收益爲正的頻率以及超額收益爲正的頻率平均在60%-80%左右,對應的指數月度收益率均值分別爲3.0%和4.1%,相對中證800的超額收益均值分別爲1.9pct和1.4pct。恒生高股息率指數則在年初年尾的時間段相對佔優,2月、4月、11月、12月指數絕對收益爲正的頻率平均在60%-80%左右,對應的指數月度收益率均值分別爲1.2%、3.1%、3.6%、1.8%,超額收益率均值分別爲2.4pct、1.1pct、0.4pct、0.7pct,其中,2月超額收益爲正的頻率爲70%,在4月、11月、12月超額收益爲正的頻率約爲50%-60%。

三、 資金結構:險資/社保超配高股息,公募基金持續低配但有加倉

在A股市場,險資/社保等長線資金超配高股息板塊(股息率在3%及以上的上市公司),且持股集中在銀行行業,公募基金則持續低配高股息板塊。

保險資金:高股息板塊持倉規模佔比接近60%,7成高股息持倉集中在銀行業。據wind數據,截至2023年9月底, 保險資金在A股市場持股(剔除保險集團對子公司的持股)規模超5500億元, 其中,持有股息率在3%及以上的上市公司的規模超3200億元, 佔全部險資持倉的比重爲59%,同期全部上市公司中高股息公司總市值佔比約24%。從險資高股息持倉的內部結構來看, 銀行業公司在高股息持倉中的規模佔比約71%,另外公用事業、非銀金融、房地產、交通運輸行業在高股息持倉中的規模佔比平均在2%-8%左右。從歷史縱向來看,2015年以來險資持股中高股息倉位呈現波動向上的態勢,並且高股息倉位自2022年三季度以來維持在60%附近水平。

社保基金:高股息板塊持倉規模佔比接近50%, 8成以上高股息持倉集中在銀行業。據 wind 數據,截至 2023年9月底,社保基金在A股市場重倉股規模超超4000億元,其中,股息率在3%及以上的上市公司持倉規模超2000億元,佔全部社保重倉規模的比重爲49%,高於同期高股息公司在市場中的總市值佔比。從社保高股息重倉股的內部結構來看,銀行業公司在高股息持倉中的規模佔比約82%,其次,煤炭行業公司在高股息持倉中的規模佔比約3%。從歷史 縱向來看,社保基金重倉股在高股息板塊的倉位自2022年三季度以來維持在45%-55%附近水平。

公募基金:高股息板塊持倉規模佔比僅爲17%,低於上市公司市值佔比9pct。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持有A股上市公司規模超4.6萬億元, 其中,持有股息率在3%及以上的高股息公司規模超7900億元,佔比約17%,低於高股息公司總市值佔全部上市公司總市值比重(26%)約9個百分點,但高於2023年6月底公募基金高股息倉位 (13%)約4個百分點。在高股息板塊持倉內部分行業看,規模佔比前五的行業分別爲銀行、醫藥生物、煤炭、非銀 金融、家用電器,相關行業高股息公司持倉在全部高股息持倉中的規模佔比分別爲17%、9%、8%、7%、6%。從歷史縱向來看, 公募基金低配高股息板塊的幅度在2016-2017年間有所收窄, 其中,公募基金持有高股息板塊公司規模佔全部持倉的比重於2016年中報、2016年年報、2017年中報分別達到7.8% 、10.6%、10.7%,相比同期高股息板塊公司總市值佔比的低配幅度分別爲-8.1pct、-5.2pct、-2.6pct。

北向資金:高股息板塊持倉規模佔比在30%左右,高於上市公司市值佔比2pct。截至2024年4月12日, 陸股通持有A 股上市公司規模超2.1萬億元,其中,持有股息率在3%及以上的高股息公司規模超6300 億元,佔比約 30%,高於高股息公司總市值佔全部上市公司總市值比重(28%)約 2個百分點; 在高股息持倉內部,銀行、家用電器、公用事業行業持倉佔比最高,分別爲24%、15%、8%。此前在2023年底,陸股通持有高股息公司規模超 6200億元, 佔總持倉的比重爲31%,高於高股息板塊總市值佔比5個百分點。

在港股市場,港股通資金對於高股息個股暫無明顯超配跡象。截至2024年3月底,股息率在9%及以上的個股持倉約4.8%,略低於相應公司總市值佔比5.6%的水平; 股息率在6%及以上的個股持倉佔比約45.5%,相應上市公司總市值佔比爲48.5%。

四、 投資展望:政策加大鼓勵公司分紅,高股息配置增量資金可期

綜合前文分析,A股紅利指數的長期收益彈性優於港股,整體資金流動性也相對佔優; 相比之下,港股資產的股息率更高,結構上,中等偏上高股息率公司的收益表現更爲佔優,港股高股息指數一般在港股市場整體反轉初期的短期彈性強於A股。

歷史經驗顯示,紅利策略僅在成長風格顯著佔優的年份跑輸市場基準, 2019年以來A股紅利指數相比港股紅利指數的收益更高、波動更低;從高股息個股表現來看,A股公司按股息率降序五等分組的平均收益率依次遞減, 但港股並非股息率越高收益越好,2018年以來港股股息率降序排位在20%-40%分位組的公司平均收益最高;從資金視角來看,高股息板塊是絕對收益類資金的重要底倉(險資/社保倉位在5-6成),公募基金倉位佔比不到兩成但有持續加倉,北上資金倉位約有三成,港股通持倉小幅低配高股息。

展望未來,我們認爲隨着新“國九條”推動境內資本市場更多向投資型市場轉型,後續在中長期資金入市、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等方面的增量政策仍可期待, A股紅利配置相比港股的流動性優勢有望延續,分紅制度改革背景下,建議關注分紅水平佔優板塊(銀行/石油石化/煤炭/公用事業等)或分紅有提升空間的企業;相比之下,港股投資建議結合分紅和估值成長性預期優選高阿爾法公司。

從政策端來看,2024年4月12日,國務院發佈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即《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 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在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方面,加大鼓勵上市公司分紅, 將分紅與ST掛鉤,多措並舉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根據滬深北交易所的細則規定,對於主板公司,如果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和母公司報表未分配利潤均爲正, 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現金分紅總額低於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年均淨利潤的30%,並且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分紅金額低於5000萬元,將被實施ST,對於創業板和科創板公司,考慮到不同板塊特點和公司差異情況,將分紅金額絕對值標準調整爲3000萬。

同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累計研發投入佔累計營業收入比例15%以上或最近三個會計年度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3億元以上的科創板、創業板公司,可豁免實施 ST。同時規定回購註銷金額納入現金分紅金額計算。在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方面,要求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大幅提升權益類基金佔比;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優化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政策環境,落實並完善國有保險公司績效評價辦法,更好鼓勵開展長期權益投資;完善保險資金權益投資監管制度,優化上市保險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完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政策;提升企業年金、個人養老金投資靈活度;鼓勵銀行理財和信託資金積極參與資本市場,提升權益投資規模等。

從目前實踐來看,IFRS9會計準則在險企中的全面應用有望進一步提升險資對高股息資產的配置偏好。險企從2023財年開始全面實施IFRS9和IFRS17 兩個新準則,新規對險企投資金融資產計量方式的改變將加大作爲FVTPL分類的股票類資產的股價波動對險企利潤波動的影響,在考慮企業盈利穩健性的視角下,疊加債券利率中樞低位震盪,險資對高股息、 分紅穩定且低風險的藍籌股或現金牛企業的偏好有望增加。

與此同時,近年來政策也在持續鼓勵險資增加權益資產投資,2023年9月10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對於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風險因子從0.35調整爲0.3,投資科創板上市普通股票,風險因子從0.45調整爲0.4;2024年1月12日,證監會相關發言人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積極支持保險資金開展長期股票投資試點,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作爲首期試點機構,擬共同出資500億元,聚焦投資二級市場優質上市公司,目前該項目進入落地階段。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