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营收萎缩、研发加码,格灵深瞳由盈转亏,明星股东们已纷纷减持 | 看财报

營收萎縮、研發加碼,格靈深瞳由盈轉虧,明星股東們已紛紛減持 | 看業績

鈦媒體 ·  04/28 18:17

格靈深瞳(688207.SH)發佈的2023年度報告,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2億元,同比下降25.8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033.32萬元,同比由盈轉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9726.47萬元。

資料顯示,格靈深瞳主要專注於將計算機視覺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機器人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提供面向智慧金融、城市管理、智慧商業、軌交運維等人工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

對於虧損的原因,格靈深瞳解釋稱,2023年受宏觀經濟環境和行業終端客戶預算及採購計劃推遲等多重因素影響,其目標客戶需求滯後,交付需求延遲,導致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

另一方面,去年公司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達到1.84億元,同比增長39%,佔營業收入比重高達70.14%,對業績產生了一定影響。年報顯示,2023年格靈深瞳的研發人員數量由上年的276人增長至316人,研發人員數量佔公司總人數的比例甚至已超過70%。

公司的研發費用主要用於引進優秀算法、行業應用開發、產品人才,深化基礎研發領域、拓寬研發應用場景範疇,積極擁抱AIGC浪潮,強化發展多模態大模型等。

格靈深瞳表示,其所處的人工智能行業技術升級及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較快,且隨着物聯網、5G、雲計算、大數據、大模型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與其他新技術的融合運用將進一步推動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因此持續研發新技術、推出新產品是行業內公司在市場中保持優勢的重要手段。

不過,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不足3億元,與商湯、曠視爲代表的AI四小龍相比收入規模並不算大。就目前來看,公司的人工智能產品所應用的行業主要爲城市管理和金融領域。其中,智慧金融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營收貢獻最大,去年爲公司帶來2.20億元的收入,收入佔比超八成。不過去年該業務的收入規模收縮,同比大幅下滑29.28%,同時盈利能力也有所下降,毛利率較上年下滑了4.59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而在營收下滑之際,格靈深瞳的應收賬款卻仍然高企。截至去年12月末,公司賬面應收賬款爲1.15億元,佔當年收入的比例高達43.89%。另外,去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由正轉負至-3124.48萬元,變動幅度達-120.20%,公司稱主要是銷售商品收到的現金同比減少,薪酬支付費用相應增加所致。

年報發佈當天,格靈深瞳也發佈了2024年一季度報告,顯示公司延續了虧損態勢,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0.31億元,較去年同比“腰斬”。同期公司淨利潤爲-0.27億元,同比虧損繼續擴大。

事實上,格靈深瞳於2022年3月17日在科創板上市,但縱觀其業績,近五年中只有上市當年是盈利的。2019年至2023年,格靈深瞳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爲-4.14億元、-0.78億元、-0.68億元、0.33億元和-0.90億元。

數據來源:Wind

鈦媒體APP注意到,自成立以來格靈深瞳即頭頂明星光環,吸引了真格基金、紅杉資本、策源創投等一衆知名投資機構,一度被徐小平、沈南鵬等知名投資人喊出過千億級美元的估值,並如願成爲了“科創板AI第一股”。

然而格靈深瞳IPO首日便跌破39.49元發行價,且目前仍處於破發狀態,截至2024年4月26日收盤報12.84元。此後,其明星股東們也開始接連減持,其中現代汽車、真格基金、紅杉資本、策源創投去年曾不止一次減持公司股份。

數據來源:Wind

Wind數據顯示,去年紅杉資本所持格靈深瞳的股份數量從19,401,955股變動至16,133,846股,持股比例從2022年末的10.49%降至6.23%;真格基金持有格靈深瞳的股份數量從11,086,832股降至10,165,378股,佔該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由5.99%減至3.93%,已不再是該公司合計持股5%以上的股東;策源創投的持股比例也由7.49%降至3.07%。(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翟碧月)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