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华为、小米,「交锋」北京车展

華爲、小米,「交鋒」北京車展

投資界 ·  04/28 09:32

以前,車展現場靠“香車美女”吸引“直男”流量;而如今,車展的流量依然屬於“直男”,但卻是“最老車模”——周鴻禕,和一衆中年男老闆。

隨着數碼科技企業跨界侵入傳統車企的舒適圈,“老闆”比“嫩模”更有話題度;哪怕把當年的頂流車模放到北京國際車展,“熱度”在雷軍面前可能也會相形見絀。

4月25日,在北京國際車展媒體日的小米 汽車 展臺,人潮湧動如同“春運”,讓人錯愕是否公衆開放日提前了。

相比小米汽車展臺的火爆,華爲鴻蒙智行的展臺也毫不示弱。除了首次齊聚北京車展的問界、享界、智界之外,華爲系還有多個車型在車展集體亮相,展臺一度人滿爲患。

小米和華爲這對“老冤家”,頭一回在國內A級車展上“正面交鋒”。

01.

“截胡”訂單,

SU7讓S7害怕了?

不過,相比北京國際車展上的“正面PK”,小米和華爲在車圈早已“過招”多次。

4月22日,據媒體報道,有傳聞稱華爲智界S7“截胡”小米SU7的訂單:現購買任意一款智界S7,付完尾款將直接在車價上抵扣小米SU7鎖單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對此,華爲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對此不知情。

儘管華爲官方予以否認,但據“紅星資本局”報道,四川成都的一家華爲授權體驗店,華爲工作人員就表示:“確實有這樣的政策。全國的鴻蒙智行簽約門店,都能爲客戶申請。”

之後,“老好人”雷軍則發了一條微博,並大度表示:着急購車,國內 新能源 汽車都不錯,比如可以考慮選購智界S7、蔚來ET5、小鵬P7系列等。

4月25日,在北京國際車展媒體日,雷軍在車展現場公佈了小米SU7的最新鎖單情況,“友商們出臺了各種截胡我們訂單的政策,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鎖單依然做到了75723臺。”雷軍表示。

雖然說華爲跨入車圈以來,面對的競品不少,但恐怕小米SU7才是真正的對手。

小米SU7上市24小時,大定訂單88898臺;在交付的首周內,單週銷量破千(1095輛)。在20萬以上純電動汽車市場的品牌銷量排行中,小米汽車也成功入榜,位列第5,超越了智界和小鵬汽車。

而4月11日發佈的新智界S7,單日預訂量破千臺,預計4月交付超4500臺。

銷量不如SU7,餘承東在“嘴上”也沒討得便宜。

在鴻蒙生態春節溝通會上,餘承東“內涵”雷軍,“一開始想不明白爲什麼很多人還用手機支架,後來我明白了,是因爲他們車的導航性能不行,需要用手機導航。”他表示,用華爲鴻蒙智行的車,無需手機支架。

餘承東還強調,鴻蒙車機導航使用率高達99%,而其他車機導航使用率僅爲31%。明裏說手機支架,實際暗貶友商智駕;在小米SU7上市發佈會上,雷軍還專門強調了SU7預留支架口的設計。

但餘承東的“咄咄逼人”,很快就被雷軍以投票形式輕鬆封堵了。在這條投票微博下,點贊最高的是“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沒有”。

對此,餘承東發朋友圈回應:“小米做智能手機出身,車機導航更不會有問題!現在有問題的卻是部分國際智能電動車品牌和傳統燃油車!”餘承東還稱,“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中國智能電動汽車明天會更好!”

看來,餘承東也有“打不過”的人。

02.

搞流量,

餘承東是雷軍的“晚輩”

華爲和小米,兩家都是“從手機到汽車”,發展思路近乎一致——以車機智能/ 智能駕駛 爲賣點;怎麼出牌怎麼打,彼此可以說是知根知底的“明牌”。

但若論起搞流量、商業模式,餘承東還算是雷軍的“晚輩”。

2011年8月,小米*款智能手機M1正式上市;雷軍主持了發佈會,並稱小米手機爲全球最快的智能手機。結合 互聯網 銷售降低渠道費用,M1定價遠低於同配置其他品牌智能機,成功引爆市場。隨着 移動互聯 網和智能手機市場的快速發展,雷軍開始在“風口”上狂飆。

在餘承東接手華爲終端業務後,2011年11月,華爲推出*榮耀手機。此款手機作爲華爲產品線的一員,只比小米手機1晚了發佈3個月,但卻在多個維度被小米手機“吊打”,榮耀慘敗。

在這一階段,無論是產品還是流量,做B端業務出身的餘承東還算是“摸不着門”。而後華爲隨後推出的P1、D1、D2以及Mate1,也是市場表現平平。

2014年,當小米全球銷量已經奔向6000萬臺時,經銷商面對要發佈的華爲Mate7,也只敢認領1萬臺的銷售份額。這一階段,餘承東和雷軍的溝通也更“平和”。

直到2015年,這種“平衡”被打破。

受驍龍處理器的供應不足等影響,小米銷量遭遇波動;華爲手機實現1億臺銷量,華爲Mate7大獲成功,性能強勁的“中國芯”使華爲收穫了一大批忠實粉絲。此後,餘承東還在採訪時談到:“Mate 7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開始大家都沒想到能賣這麼多,全國人民搶購華爲Mate 7”。

這種局面,讓餘承東開始有了“底氣”。

也是那一年,雷軍在發佈會上爆出了那一句被製作成Gif圖的“友商是傻X”;在世界移動 通信 大會上,餘承東對外放言,“未來5年,中國大部分智能手機廠商都會從地球上消失,只有前三名才能活下來”。

兩家展開了近乎“貼身肉搏”的競爭,彼此或明或暗的“diss友商”也是從沒斷過。這和彼時的大環境也有關係,市場競爭逐漸從外資轉向中企內戰,同時市場增量變少,火藥味自然也壓不住。

雙方“脣槍舌劍”的你來我往,也證明了在社交媒體上大打口水仗,是給自家做廣告*的方式。

直到去年,雙方口水戰還一度升級爲專利戰。

據“趣解商業”了解,2023年1月17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了請求人華爲提出的被請求人小米侵犯其四項中國專利的案件;7月,小米也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就六件專利對華爲開啓反訴。此外,雙方圍繞龍骨轉軸專利問題,也是在輿論上進行了幾個來回的交鋒。

03.

新一輪“交鋒”,

“打”到車圈

但無論從資本還是市場看,手機的“故事”正變得乏味,而關於汽車的“故事”,才逐漸精彩。

傳統車企時代,大家“一團和氣”,是因爲各自有“護城河”——三大件(底盤、變速器、發動機);但 新能源車 時代,競爭體現在更多“維度”。

想讓用戶多看一眼,要麼如王傳福般主打一個“低價走量”,要麼就如雷軍、餘承東等,用“巧舌如簧”的發佈會、一輪一輪熱搜、口水戰,製造存在感、打造品牌調性。

如同手機市場一樣,“流量戰”愈演愈烈,但恰恰是產品創新乏味的體現;比起“搞流量”,或許更重要的還是要先搞好產品。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北京國際車展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流量肯定重要,但用戶是因爲產品買你的車,不是因爲流量,要不然大家都去買小楊哥的車了。所以我覺得還是還是要回歸產品和服務本質。”

但是無論對餘承東還是雷軍而言,造車是一個比手機更殘酷的戰場。而且,汽車比手機更難以“贏家通吃”,很難快速實現T型市場(頭部集中度高)。

而華爲與小米的競爭,也不會只停留在“流量戰”上,兩家公司在智能手機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交鋒”仍將持續下去,或許會碰撞出更強烈的“火花”。

在這兩大市場,競爭雖已均趨“白熱化”;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行業格局還尚未穩定。在這個階段,同樣是智能手機廠商深度跨界到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玩家,華爲與小米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產品之間的對抗,更是技術、營銷和戰略的 綜合 較量。

在這場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我們也盼望見到更多的創新和突破,以及更趨成熟、理性的競爭氛圍。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