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股“七巨头”进入财报期,“强者难恒强”魔咒现身,热门看点速览

美股“七巨頭”進入業績期,“強者難恒強”魔咒現身,熱門看點速覽

財聯社 ·  04/18 19:23

①從下週開始,美股“七巨頭”將逐步進入披露業績的階段; ②進入2024年後,“七巨頭”也走出了分化局面,日子過得滋潤的5家大都與AI有關,剩下2家則各有各的麻煩。

財聯社4月18日訊(編輯 史正丞)在最近一波美股市場的拋售中,科技巨頭普遍承受比較大的壓力——$英偉達 (NVDA.US)$高位橫盤震盪一個月後跌破850美元支撐位,$蘋果 (AAPL.US)$$特斯拉 (TSLA.US)$更是已經跌至近一年多的低位。

從K線圖來看,目前市場的頭部形態與今年1月初的短期急跌比較相近。問題在於,接下來是快速企穩再創新高,還是就此沉淪迎接市場洗牌,很大程度上要看下週開始的科技股業績季。

(納指日線圖)
(納指日線圖)

“七巨頭”盛宴快到散夥時刻?

過去一年裏,談及美股屢創新高的表現離不開七隻股票的強勢——蘋果、$谷歌-A (GOOGL.US)$/$谷歌-C (GOOG.US)$$亞馬遜 (AMZN.US)$$Meta Platforms (META.US)$$微軟 (MSFT.US)$、英偉達和特斯拉。“七巨頭”佔據$標普500指數 (.SPX.US)$權重的30%,貢獻了指數表現65%的漲幅。

然而進入2024年,再把這七家公司硬湊在一張桌子上,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從年初至今的漲跌幅來看,AI龍頭英偉達繼續一枝獨秀,“減員增效”概念股Meta和亞馬遜繼續在歷史新高附近徘徊,捉對廝殺的微軟和谷歌表現可圈可點,智能手機和電動車逆風則令蘋果和亞馬遜成爲最有可能拖累市場情緒的超級巨頭。從過去一年裏各個季度的漲跌幅來看,特斯拉的頹勢去年底已經開始被市場定價了。

(注:“七巨頭”2023年季度漲幅以及今年YTD漲幅)
(注:“七巨頭”2023年季度漲幅以及今年YTD漲幅)

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 Matt Weller指出,這七家公司的股價表現大體上也與盈利預期密切相關——除了蘋果和特斯拉外,其他5家都曾大幅上調一季度和2024全年的盈利預期。這導致一些分析師將值得關注的股票數量減少爲“神奇五俠”(除去蘋果和特斯拉)或“六駕馬車”(除去特斯拉)。

這種變化,又一次揭示了美股市場不斷上漲的奧秘——“巨頭難以恒強”。短短十年前,$雪佛龍 (CVX.US)$$富國銀行 (WFC.US)$也曾經是美股投資者的座上賓,高居指數前十大權重,到今天連前二十都排不進。二十年前,位居標普500指數前十大權重的$IBM Corp (IBM.US)$$英特爾 (INTC.US)$$通用電氣 (GE.US)$$花旗集團 (C.US)$,現在也都擠不進前20了。

舊金山Osterweis資管在本月初發布的報告中表示,自1980年以來,標普500指數中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在接下來3年和5年的週期內,年化表現要比指數低2%和2.3%。

Matt Weller也指出,雖然超級科技巨頭仍將吸引大部分的吸引力(以及超越市場的盈利增速!),但隨着時間推移,到今年年末“標普493”的盈利增速將趕上並超過“七巨頭”

(來源:嘉盛、WSJ)
(來源:嘉盛、WSJ)

“七巨頭”業績有哪些熱門看點?

巴菲特曾多次在他的年度股東信中所述,他的成功主要源自於以公平的價格來購買出色的企業。而從下週開始,包括“七巨頭”在內的一衆科技股都將開始接受價格和質地的雙重檢驗。

根據日程表(以下均爲美東時間),特斯拉(4/23)依然是本輪首個發佈業績的超級科技巨頭;Meta(4/24)、Alphabet(4/25)、微軟(4/25)緊隨其後,亞馬遜(4/30)和蘋果(5/2)則要再等一週才公佈業績。最受中國股民關注的英偉達,則要等到5月底才會披露最新業績。

粗略來講,七家超級科技權重裏,日子過得滋潤的五家大都與AI有關,只不過側重點不同。

微軟(市場預期季度EPS 2.83美元)仍然是各路分析師眼裏的“香餑餑”,公司在AI、雲服務等領域依然處於有利的位置。摩根士丹利分析師Keith Weiss在上週的報告中盛讚微軟“有機會到2029年把EPS翻一番”,從2024財年的11.72美元/股上升至24美元/股。

Weiss預測,微軟的雲和AI業務的EPS有望在未來5年達成年化16%的複合增長率。所以這兩塊也將是投資者密切關注的對象。

非常有趣的是,BMO資本市場的分析師Keith Bachman還特意提了一嘴微軟的遊戲業務“未來可期”,但更多強調的是“未來”。

收購動視暴雪後,微軟依然要想辦法熬過新遊戲發行的低谷期和遊戲通行證增速放緩的壓力,近期微軟遊戲CEO斯賓塞帶着暴雪娛樂的新總裁約翰娜·法里斯與$網易 (NTES.US)$/$網易-S (09999.HK)$重修舊好,也有經營層面的壓力。

谷歌(市場預期季度EPS 1.51美元)在本月初舉行的Cloud Next大會上,展示了一系列AI使用案例和Arm架構的新芯片,接下來的5月還有I/O大會和營銷大會,到時候也少不了與AI有關的公告。

當然,投資者們更關心的問題是:作爲已經佔據全球9成搜索引擎市場的巨無霸,人工智能技術會如何影響網絡搜索這件事情,以及對廣告收入的影響。與此同時,Youtube與TikTok的競爭也備受關注,YouTube Shorts現在每天能產生700億次的觀看,股民們也在翹首期待廣告收入的增厚。

亞馬遜(市場預期季度EPS 1.51美元)雖然近期頻上頭條,但原因基本都與公司創始人、世界第二大富豪貝索斯 “狂熱黃昏戀”有關。但公司的經營和股價都處於非常穩定的狀態,AWS至今任然是地球上市佔率第一的雲服務品牌。

在今年2月的電話會議上,亞馬遜現任掌門傑西透露,伴隨着營收的穩步增長,AWS已經達到年化收入1000億美元的狀態。而且(去年)第四季度的季度增量收入超過11億美元,比起“他知道的任何雲服務商都要多”。

傑富瑞分析師Brent Thill也近期的報告中表示,亞馬遜的流媒體廣告業務和AWS有着“積極的機會”,但公司仍需要改進其人工智能產品以保持競爭力。

Meta(市場預期季度EPS 4.29美元)的關注點則相對簡單一些。首先,公司的“降本增效”在過去一年裏取得了較好的反響,接下來是否還要繼續?另外Meta的絕大部分營收都與廣告有關,近期美國經濟的超預期數據、疊加今年還有美國大選和奧運會,都是廣告主大把掏錢的場景。

另外,雖然在營收上看不太出來,Meta也有世界一流的AI業務——下一代Llama 3大模型已經“箭在弦上”,同時公司也在近期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芯片。公司指引依然認爲GenAI產品不會成爲今年營收的重要驅動力,主要看長期影響。

在上個季度首次宣佈派發股息後,市場也預期Meta能夠在可預見的未來繼續維持股東分紅。

英偉達(市場預期季度EPS 5.53美元)距離現在還有一個月的時間,但其實看點只有兩個:AI加速器的供應鏈已經花了整整一年時間快速擴產,對於這個理論上“能生產多少就能賣多少”的行業而言,今年是否還有進一步上調指引的空間?在今年2月的指引中,公司對一季報的營收預期給到240億美元,去年同期爲71.92億美元。

(過去1年英偉達營收爆裂增長,來源:官網)
(過去1年英偉達營收爆裂增長,來源:官網)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看點是,隨着過去兩年股價從150漲到900美元后,市場中一直有“英偉達即將拆股”的猜想,黃仁勳也公開給出過正面的回應。所以公司就着業績發佈官宣這一操作也會是合理的邏輯。

英偉達的業績不僅對英偉達的股價很重要,對一堆AI概念股也很重要。像是給英偉達做AI服務器的$超微電腦 (SMCI.US)$$惠普 (HPQ.US)$$戴爾科技 (DELL.US)$,幫忙AI芯片散熱的維諦技術,還有存儲芯片、銅纜等一衆股票都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與英偉達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剩下兩家,要面對的可能更多是股東的疑問。

蘋果(市場預期季度EPS 1.51美元)在2024年可謂是壞消息不斷——關鍵市場的iPhone 銷量持續下滑,連續放棄重大項目後年內已經裁員3次,另外還連續面臨反壟斷官司的壓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作爲一家消費電子巨頭,蘋果始終沒有在AI領域展現出令“果粉”們期待的進展,至今爲止公司的股東們僅僅是聽着庫克一遍又一遍地強調“我們有在致力於人工智能創新”。

鑑於市場預期中的新iPad發佈(5月第二週)和WWDC(端午節)都將在5月業績後接踵而至,所以投資者們也有理由期待庫克會在電話會議中更多透露一些細節。

特斯拉(市場預期季度EPS 0.53美元)的股價也能反映出公司面臨的問題更加嚴重。經歷了“整個電車行業都很難”的一季度後,特斯拉近期搞了一場令全世界矚目的裁員。雖然外界普遍將增速曲線的劇烈波動歸咎於推出Cybertruck的時機,但被期待“衝量”的“2.5萬美元特斯拉”似乎被放在了一邊。

考慮到馬斯克曾經斥責“Model 2延期”是假消息,所以這個話題肯定會是電話會議上的熱點。當然,這位世界第四大富豪肯定更願意談一談即將在8月8日發佈的無人駕駛出租車Robotaxi。

多間上市公司即將發佈業績報告,許多牛友也在業績會期間交投活躍,賺錢效應此起彼伏!送你15美金佣金卡+100港幣股票現金券助你開啟投資大計!疊加新客禮拎高達$2100獎賞,即拎>>

*活動對象:限年滿18歲以上,香港地區已註冊富途APP且未開設證券賬戶的特邀存量用戶參與

活動鏈接:https://j.futunn.com/00e61U

編輯/jayde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