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华泰证券:量子计算有望成为后摩尔时代计算能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方案

華泰證券:量子計算有望成爲後摩爾時代計算能力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方案

智通財經 ·  04/18 09:23

在摩爾定律的前提下,以硅基爲基礎的集成電路技術演進已接近物理極限,量子計算有望成爲後摩爾時代計算能力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方案之一。

智通財經APP獲悉,華泰證券發佈研報指出,在摩爾定律的前提下,以硅基爲基礎的集成電路技術演進已接近物理極限,量子計算有望成爲後摩爾時代計算能力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方案之一。量子計算是以量子比特爲基本單元,可在某些計算困難問題上提供指數級加速。目前國際學術界普遍認爲未來5-10年有望陸續實現量子計算的商用落地。隨着2023年12月IBM超導量子芯片Condor的推出,量子計算已實現1000+量子比特突破。根據ICV預計,2027年後量子計算行業進入高速增長期,2030年全球有望實現千億美元規模。

國內量子產業相關公司主要包括:國盾量子(688027.SH)、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

華泰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量子計算進展如何:行業雛形逐步顯現,海外科技龍頭搶先佈局

目前該市場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海外主要以IBM、Google、英偉達等大廠爲首,同時也誕生出IONQ、Rigetti、D-Wave等通過SPAC收購方式上市的初創公司。國內量子創業公司技術主要源起高校實驗室,代表企業包括:國盾量子、本源量子、國儀量子等。

目前看到量子計算發展有三大趨勢:1)從技術架構上看,混合量子計算或量超融合或成爲未來新趨勢。2)從競爭格局上看,目前佈局超導技術與離子阱技術的IBM、Google、IONQ、Rigetti、Quantinuum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此外佈局量子計算系統的NVIDIA也推出了CUDAQuantum。3)行業尚處於早期,但量子計算公司及科研院在積極探索自身商業模式,包括提供量子計算芯片/整機、提供行業的量子解決方案及開發雲平台服務。

量子計算需要投入多少:到2027年全球或至少需要累計投入164億美元

從行業發展來看,根據ICV預測,NISQ時代整個行業(到2027年以前)至少需要在量子計算領域累計投入164億美元,漫長的技術突破期與不良的現金流情況將對量子計算行業構成挑戰。而一臺400比特的量子計算機的研發投入還包括硬件軟件、算法開發、維護和運營成本等,根據華泰證券測算大概需要1545萬美元,按照70%毛利率計算對應售價5150萬美元,其中硬件組件中,稀釋製冷劑和微波控制器是超導或硅量子比特技術計算機的核心設備。此外,量子云平台也有望成爲量子計算算力輸出的主要形式,採用者的選擇正從Q-SaaS向Q-PaaS和Q-IaaS轉變,參與者包括IBM、谷歌、亞馬遜等公司。

量子計算應用發展到哪裏:化工、金融和製藥有望率先落地

量子計算擅長解決大分子模擬、尋找大數質因數等經典計算無法涉足的領域,應用探索集中在量子模擬、量子組合優化和量子線性代數三大方向,目前主要應用於化工、金融、製藥等產業:

1)量子計算在化學合成、材料設計、能源開發等方面前景廣闊,能夠助力化工行業研發加速及降本增效。2)金融領域將革新投資組合優化、量化交易、模擬定價、風險預測及欺詐偵測等能力。3)製藥領域可賦能靶點識別、分子設計、臨床試驗全環節,提升效率和精準性。以NISQ樣機爲基礎的實用化應用場景探索成爲業界核心研究方向。ICV預計大約從2025年起,量子計算開始釋放行業應用價值。

風險提示:量子技術發展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下游場景難以落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