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千亿白马“坠落”!高瓴10亿“救援”,微创医疗“挣扎”求生

千億白馬“墜落”!高瓴10億“救援”,微創醫療“掙扎”求生

侃見財經 ·  04/15 08:30

醫藥以及 醫療器械 的寒冬,還未過去。

尤其是在港股上市的創新類醫藥以及醫療器械公司,大多都在遭遇十年難遇的困局。

近期,港股醫療器械公司 微創醫療 發佈2023年業績,業績顯示,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9.5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5.8%;毛利5.32億美元,同比增長6.0%;歸母淨利潤虧4.78億美元,同比擴大9.4%;基本每股虧損26.19美分。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這家醫療器械巨頭連續第四年交出虧損的業績,不僅如此,這家公司還在報告中提示了公司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不確定性。

那麼,這家曾經市值千億的醫療器械龍頭公司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未來這家公司是否能夠重現往日輝煌。

資料顯示,微創醫療的前身美國微創成立於1996年,註冊地在美國加州,和很多醫療器械企業路徑相似,其創始人常兆華也是一位留美生物科學博士。

1998年,常兆華在上海成立微創醫療。專業的背景加上前沿的技術,常兆華和他的微創醫療很快在國內打開了局面,專攻的方向是冠脈介入產品(球囊導管、冠脈支架等)。

當時,因爲進口產品價格高昂,因此國內能接受冠心病微創介入手術的病人非常有限。因此,國產替代的這個廣闊的前景,就是微創醫療做大做強的基礎條件。其創始人常兆華也曾多次表示,微創有“萬億市值基因”。

經過十多年的運作,微創醫療於2010年登陸港交所。在資本的加持之下,微創醫療很快就加速了多元化擴張的步伐。

幾年時間,微創醫療就陸續覆蓋了骨科、神經、醫療 機器人 、醫美、康復等12個賽道。且在資本的市場一帆風順,也讓常兆華更加的大膽。其後,微創醫療加速分拆,截止目前,已經分拆出了5個IPO,分別是 心脈醫療 、 微創腦科學 、心通醫療、微創機器人、 微電生理 。然而從這幾家公司的業績來看,分拆公司中僅有心脈醫療和微創腦科學盈利。

實際上,三年前隨着聯儲局不斷地加息,一些靠融資續命的企業都開始舉步維艱,而走激進分拆之路的微創醫療陷入困境也只是時間問題。

過分激進的拆分戰略,加劇了微創機器人、心通醫療、骨科及其他孵化資產蠶食其現金儲備的速度。

2023年報發佈後,微創醫療的窘境越發明顯。根據其業績顯示,2024年微創醫療必須還掉兩筆債務,一筆是價值2.95億美元短期 銀行 借貸;另一筆則是要在6月前贖回4.48億美元的可轉債,兩筆債務總計7.43億美元。

要知道,截至2023年末,微創醫療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爲10.19億美元。龐大的債務,讓 資本市場 開始用腳投票,若從最高位算起,三年時間這家醫療器械龍頭股價跌幅超過了90%,市值蒸發超過了1200億港元。

幸運的是,在其最困難的時期,股東高瓴資本伸出了援手。4月5日,微創醫療宣佈,公司醫療自高瓴資本等機構處取得了一筆最高2億美元的融資,並將獲得3億美元的借款,以償還即將到期的4.48億美元可轉債。據悉,這部分資金的年化利率約爲5.75%,略高於同期銀行借款。

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資本此舉背後,或許非常無奈。據悉,2020年3月,高瓴宣佈以每股13.5港元增持微創醫療4773.4萬股,耗資6.45億港元。也就是說這一筆,高瓴資本浮虧超過了60%以上。

侃見財經認爲,高瓴資本的出手,使得微創醫療的資金困境暫時緩解,但危機並沒有解除,未來微創醫療以及常兆華的核心應該是降本增效,否則“借新還舊”的模式,最終可能將其拖入“深淵”。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