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喜马拉雅递交招股书:2023年营收61.6亿元,连续5个季度实现盈利

喜馬拉雅遞交招股書:2023年營收61.6億元,連續5個季度實現盈利

樂居財經 ·  04/13 10:56

big

2023年全年經調整淨利潤爲2.24億元。


本文爲IPO早知道原創

作者|Stone Jin

據IPO早知道消息,喜馬拉雅於2024年4月12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繼續推進港交所主板上市進程,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

灼識諮詢的數據顯示,就2023年移動端總收聽時長和在線音頻總收入而言,喜馬拉雅是中國最大的在線音頻平台;另根據灼識諮詢的調研顯示,喜馬拉雅亦爲用戶首選的在線音頻平台。

2023年,喜馬拉雅的平均月活躍用戶約爲3.03億,包括 1.33億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和1.70億通過物聯網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收聽喜馬拉雅音頻內容的平均月活躍用戶。

根據灼識諮詢的資料,2023年喜馬拉雅移動端用戶共花費17,873億分鐘收聽其音頻內容,約佔中國所有在線音頻平台移動端收聽總時長約60.5%;而按2023年在線音頻收入而言,喜馬拉雅在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的市場份額爲25%。

當然,之所以能夠吸引這麼多的用戶,本質上還是得益於喜馬拉雅在過去12年間通過“PGC+PUGC+UGC”戰略構建的全方位內容生態系統。具體來講:

一方面,喜馬拉雅自成立之初就確立與各版權方、創作者等合作的策略,確保了自身內容生態系統在版權上游的優勢——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馬拉雅與中信出版社等超過220家頭部出版社達成合作,並與閱文集團等國內約150家頭部網文平台建立合作關係。

另一方面,作爲中國首個推廣PUGC的在線音頻平台,喜馬拉雅在發掘平台優質創作者的同時,亦與之合作專業品質的內容以滿足廣大用戶的需求。此外,創作者同樣是喜馬拉雅海量內容的基石。2023年,喜馬拉雅平台活躍內容創作者290萬。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馬拉雅已經累積了包含459個品類的4.88億條音頻,總內容時長超過36億分鐘,包括個人成長、歷史人文、親子情感、商業財經、娛樂等內容,能滿足用戶從-1歲到100歲不同年齡階段所需要的不同需求。截至2023年12月31日,喜馬拉雅擁有超過520萬本有聲書。

值得注意的是,喜馬拉雅正積極擁抱“AI新時代”——譬如,喜馬拉雅通過研發出“珠峯音頻AI模型”,引入由AI驅動的以用戶爲導向的“新質生產力”的新範式;推出專有的一站式AI音頻製作工具“音剪”,在大幅縮短創作者後期製作時間、提升創作效率的同時,也從技術層面降低了創作門檻;AI亦可貫穿着有聲讀物的預錄製、錄製、後期等全過程,相比於人工創作過程的時間,AI的創作時間提效超過50倍;而由AI製作人有限參與的AI精製作,相比於人工創作提效超過3倍。截至2023年12月21日,喜馬拉雅平台AIGC內容2.4億分鐘,佔其音頻內容的6.6%。

此外,喜馬拉雅平台AI賦能的自動內容過濾的覆蓋率由2022年的平均25.7%增加至2023年的平均41.8%。2023年12月,AI 賦能的自動內容過濾覆蓋率爲72.2%。同時,喜馬拉雅還運用AI響應用戶需求,2023年88.7%的用戶諮詢由AI驅動的智能客服處理解決。

2023年,喜馬拉雅研發投入爲9.3億,佔其當年總收入的15.1%;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技術和研發團隊佔員工總數的44.3%。

財務數據方面。2021年至2023年,喜馬拉雅的營收分別爲58.6億元,60.6億元和61.6億元。從收入構成來看,2023年喜馬拉雅訂閱、廣告、直播和其他創新產品及服務成爲平台收入四大支柱,佔比分別爲51.7%、23.1%、18.4%、6.8%,具有較強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2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喜馬拉雅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盈利,2023年全年經調整淨利潤爲2.24億元。

成立至今,喜馬拉雅已獲得興旺投資、摯信資本、騰訊、泛大西洋投資、普華資本、小米、閱文集團、合鯨資本、創世夥伴資本等一衆知名VC/PE、戰略投資者的支持。

IPO前,興旺投資持有喜馬拉雅10.72%的股份,爲最大外部投資方。

喜馬拉雅在招股書中表示,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將主要用於繼續擴大並提升我所提供的內容並賦能內容創作者;;提升下一代技術、AI及大數據能力,以加強在在線音頻行業的領導地位並進一步提高營運效率;;繼續投資營銷和品牌建設,以進一步擴大用戶群並推廣“喜馬拉雅”品牌,促進健康和優質的用戶增長;潛在戰略合作關係以及聯盟、投資與收購;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本文來源:IPO早知道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