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怡亚通:营收与净利严重背离,转战清香白酒赛道难乐观,大额在建工程进度亦存疑|看财报

怡亞通:營收與淨利嚴重背離,轉戰清香白酒賽道難樂觀,大額在建工程進度亦存疑|看業績

鈦媒體 ·  04/12 21:43

圖片來源於AI生成

圖片來源於AI生成

4月12日,曾被稱作“供應鏈之王”的怡亞通(002183.SZ)發佈2023年財務報告。

2023年,公司實現營收944.22億元,同比增長10.57%;歸母淨利潤1.41億元,同比減少44.95%;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1.16億元,同比下降81.87%。此外,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12元(含稅)。

鈦媒體APP注意到,2023年公司不僅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而且營收與淨利潤規模背離嚴重。另外,公司此前爲尋找新的盈利增長點而佈局醬香白酒,然而最終以失敗離場。如此背景之下,公司卻並不死心,進而轉投清香白酒懷抱。只是,從當下行業和競爭格局來看,公司佈局清香白酒之路可能難樂觀。

營收與淨利潤規模差距大

怡亞通成立於1997年11月,起初爲全國各地的電腦商採購、配貨起家;2005年,公司將業務從IT拓展到醫療器械、化工、紡織品、快消品等領域,2007年在深交所上市。2013—2017年,公司便進入業績增長期,其營收從2013年的116億,增長到2017年的685億,5年業績增長近5倍。

不過,由於2008—2018年間公司快速擴張,其負債高企,一度瀕臨破產。爲解決財務危機,2018年,公司引深投控入局,成爲其第一大股東。易主之後,公司業績得到改觀,2021年淨利潤還創下近年來新高。只是,花無百日紅,繼2022年之後,2023年公司再現增收不增利現象。至於具體原因,公司卻並未在2023年年報中詳細描述。經鈦媒體APP查詢後發現,公司董秘曾於互動平台表示,由於公司分銷+營銷的產業鏈供應鏈服務業務,以及跨境和物流服務業務的快速增長,公司營業總收入取得較大幅度增長。另外,由於快速增長業務的營業毛利率較低,對公司的利潤貢獻較小,品牌運營的毛利率受酒飲業務毛利下降,部分聯營企業的業績同比下滑,以及人民幣匯率變動影響,導致公司利潤下降。據財務數據顯示,2021—2023年,公司銷售毛利率分別爲6.35%、4.67%、4.11%。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營收與淨利潤規模背離相當嚴重。年報顯示,2023年公司營收超944億元,而淨利潤才1億元左右。之所以如此,或許與公司的“財技”相關。

有行業內部人士告訴鈦媒體APP,其實供應鏈企業幫客戶把貨物從廠家運到銷售網點,按什麼標準入賬有兩種選擇。

其一,有供應鏈企業表示,這些貨物算我買的,然後賣給下家,整個銷售額都算我頭上。有很多追求營業額的供應鏈企業都是這麼覈算,導致毛利和淨利潤極低。而本質上是因爲這些貨物壓根不是公司的產品,提供的服務才是,所以這種覈算方式雖然會計準則允許,但實際上並不合理。

其二,若客戶比較強勢,比如小米和普路通,普路通也是一家供應鏈企業,是小米的合作伙伴。小米不會給對方開銷售票,企業只能按運費計入收入。其實,這種覈算模式符合真正的業務邏輯,毛利率和淨利率都比較高,但是銷售額明顯就降下來了。

轉戰清香不樂觀

據了解,此前爲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曾經高調佈局醬酒生產上游領域,但最終迎來的卻是其酒飲營收連續三年下降的現實。爲此,公司選擇及時出局離場。據2023年中報顯示,除大唐酒業被處置外,還有超過10家“秘造酒業”公司被公司處置。

然而,在面對“醬酒”失利和利潤下滑的背景下,公司卻並未放棄在白酒板塊的佈局。據最新的動向顯示,公司已經轉投“清香”懷抱。

2023年下半年,怡亞通子公司深圳市怡亞通酒業有限公司(下稱“怡亞通酒業”)與山西華樽雲放酒業有限公司(下稱“華樽雲放”)成立四川怡華酒業有限公司(下稱“怡華酒業”)。據信息顯示,怡亞通酒業控股51%,華樽雲放持股49%。其中,華樽雲放爲汾陽王酒業的關聯公司。

2023年8月1日,公司在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文章稱,其旗下怡亞通酒業與山西金久盛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山西金久盛”)於7月15日共同注資成立的合資公司——山西怡亞通秘造供應鏈有限公司(下稱“山西怡亞通秘造”)正式啓動運營。據工商信息顯示,山西怡亞通秘造由怡亞通酒業控股51%,山西金久盛控股49%。值得注意的是,山西金久盛爲青花瓷酒業集團旗下關聯的銷售公司。

而汾陽王酒業與青花瓷酒業集團,均是清香型白酒企業。不止於此,公司尋找更多清香合作伙伴的意圖明顯。2023年8月16日,山西汾酒帶隊到訪怡亞通,雙方就清香型白酒的發展進行深度探討。

對公司而言來說,雖然轉投“清香”的方向很明確,但前景難言樂觀。

首先,公司當下債臺高築,舉債運維的色彩濃厚。2023年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高達80.51%。截至2021年末、2022年末、2023年末,公司短期借款分別爲164.87億元、188.62億元、189.23億元。且2023年年末,公司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達到6.45億元,而同期公司貨幣資金僅137.25億元,其中有107億元使用受限,公司償債壓力明顯。

其次,2023年公司營業成本爲905.4億元,同比增長11.22%,已高於營業收入10.57%的增速。

最後,清香賽道競爭內卷程度並不亞於醬酒賽道,各個價位帶已經具備品牌龍頭,公司沒有相關領域的、成熟的培育經驗,要想靠清香突破業績,或存在一定難度。

“神祕”的在建工程進度

從2021年開始,公司便大興土木,在建工程呈爆發式增長。年報顯示,2021—2023年,公司賬面在建工程分別爲9.38億元、18.65億元、24.04億元。

公司暴增的在建工程金額到底有哪些重大項目?查閱公司2022年年報和2023年年報之後,鈦媒體APP發現其中最大的一個項目爲“前海總部基地”,總體預算數約15億元,目前已經投入11億元。另外,公司還有上海項目規劃約5億元,宜賓項目規劃5.89億元。如此大規模的在建工程,若考慮到這些項目需要大量的資金,這對於一個資金鍊高度緊張、每年利息支出高達15億左右的企業來說,投資回報率可能還是個未知數。截至2023年年末,公司貨幣資金137.25億元,短期借款189.23億元,應付票款187.74億元。

通常來說,在建工程進度和轉資進度相關聯。也即,有百分之多少的在建工程完工,就按照這個比例轉入固定資產。以當前的“前海總部項目”爲例,公司已經投入11億元,假如都轉入固定資產的話,每年計提的折舊費用可能是數千萬元,再外加其餘的幾個數億元的在建工程項目轉固折舊,勢必將對公司淨利潤造成重大影響。

進一步查詢發現,公司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有點長。年報數據顯示,公司房屋建築物折舊年限最短20年,而最長居然高達46年,這或許是A股上市公司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最長的公司之一。再聚焦到在建工程進度之上,鈦媒體APP發現,公司在建工程進度非常“神祕”。據了解,“前海總部項目”在2022年半年報中的完工率是41.07%,而當年年報裏卻變成36.37%。對此,業績顯示,主要是項目預算增加。

在既定的進度之下,公司如此操作在建工程進度是否合理?另外,若按2023年年報所示,以每年投入2億元的進展來測算,這個前海總部基地起碼要修超5年。如果該項目再追加一下預算,是否會遙遙無期?

更讓人疑惑的是,此前公司的官方號稱,前海總部大廈早於2021年12月22日就舉行封頂儀式。然而,轉眼兩年過去,2023年年末,公司該項目進度爲73.1%。(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翟智超)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