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成功的投资者,总是同时相信两套对立的观点

成功的投資者,總是同時相信兩套對立的觀點

期樂會 ·  04/11 22:03

來源:思想鋼印

導讀:

經常聽到很多散戶抱怨自己的信息渠道太閉塞,不知道如何決策;可職業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最大的困惑是類似上面的情況,信息渠道豐富,但太多矛盾的邏輯或觀點。

1、兩個對立的觀點

前段時間,有研究員向我推薦了大煉化板塊的一個邏輯:

海外成品油裂解價差持續創歷史新高,背後有供給側出清的大邏輯,在疫情及“雙碳”影響下,海外累計丟失約2億噸/年煉能,約閤中國國內近年來已達產民營大煉化產能3.3倍,成品油價將大概率處於高位且長期維持。

而國內新的民營煉化投產也處於末期,未來新增產能有限,且盈利能力遠超傳統煉廠。民營大煉化還有全球最大體量的新材料產能,提供高成長邏輯,對於當前處於景氣底部的烯烴鏈將帶來中長期的結構性景氣反轉。

如果看到這,你覺得這個板塊就是下一個“煤炭股”的話,別急,我再給你展開一個完全負面的邏輯。

就這個觀點,我請教了一個石化研究員,他表示完全無法認同。

理由很簡單:從原油週期看,歐美經濟走向衰退,當前的油價大概率處於一個向下的週期,重回40美元以下,在這個過程中,煉化廠的庫存跌價損失將嚴重拖累利潤,就算出現了一個小概率事件,油價維持在目前的水平,煉化廠的利潤也談不上有多好。

他認爲,別看現在估值低,油價下跌,股價還有腰斬的空間,即使油價不跌甚至上漲,一年內股價的上漲空間也有限,屬於賠率很低的機會。

我特意把這兩個對立的邏輯拿出來比較,非常明顯,看好邏輯是從供給和成長角度去看好行業的遠期價值,看空邏輯是從需求和週期的角度看淡中期趨勢,前面更強調中國的大製造因素,而後者是全球經濟視角下的趨勢判斷。

這兩方觀點還隱含着一個更大的分歧——通脹的持續性,原油價格會不會長期走高?

前者隱含了一個今年特別流行的觀點,綠色通脹下,油價不會回到原來的區間;而後者認爲原油作爲全球大宗商品之母,戰略儲備物資,定價機制非常複雜,不能用供給中的某一個變量來判斷週期的變化。

應該聽誰的呢?

不重要,關鍵是股價聽誰的。

2、幾個走時不一樣的手錶

經常聽到很多散戶抱怨自己的信息渠道太閉塞,不知道如何決策;可職業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最大的困惑是類似上面的情況,信息渠道豐富,但太多矛盾的邏輯或觀點。

比如近期大熱的政策貼息貸款的科學儀器:

A專家,高校採購方:近兩年拖延下來的非常迫切的需求,國內設備審批通過概率更高

B專家,行業高管:目前沒有看到訂單,高校意向這次更傾向於國外產品,防止以後買不到

醫療設備採購也是如此:

C專家:縣級醫院的採購熱情還是很高的,特別是國產設備

D專家:醫院對貼息貸款很謹慎,如果還不起院長是要進“老賴”名單的

散戶的問題是沒有“手錶”,不知道時間,最後決策只能“看圖”;專業投資者的問題是幾個時間不一樣的表,還是不知道正確的時間,聽了一圈專家的意見,最後決策還是要“看圖”。

實際上,這些信息並不矛盾,任何板塊或公司都同時存在各種邏輯,如果只有利好或利空,那股價早就漲上天或跌破產了,投資者也必須理解所投資公司的全部核心邏輯,不管是利空的還是利好的。

認知是一回事,可交易又是另一回事,正面負面邏輯並不會相互抵消,而是此起彼伏,某種環境下會展開正面邏輯,另一些環境下又會展開負面邏輯。

而交易只能交易其中的某一個邏輯,交易邏輯越單純,對錯越容易分辨,效果越犀利。所以,更重要的是理解這些利好和利空邏輯是如何體現在股價上的?

3、股價漲跌的背後

很多人都覺得股價上漲是因爲買入的人多,下跌是因爲賣出的人多,但實際上,買入和賣出的數量金額永遠是相等的,直接的上漲原因是“主動性買盤”,即對着賣盤持續買的投資者,下跌原因是“主動性賣盤”,即對着買盤持續賣的投資者。

如果誰也不去主動買或賣,股票就沒有成交,只有掛單。

爲什麼投資者要主動買或賣呢?當然是在交易“利空邏輯”或“利好邏輯”。

以前面的民營大煉化爲例,主動性買盤認爲,接下來的供給邏輯和成長邏輯將會成爲公司業績的主導邏輯,股價將會大趨勢向上;主動性賣盤則改變了之前所持的利好邏輯,認爲全球進入衰退已成定局,原油向下週期已經明確,利空邏輯將會繼續發酵,股價將繼續下跌。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與直覺相反的現象,所有“持股者”,都是潛在的做空力量,區別只在於現在賣出還是未來賣出;所有的“持幣關注者”,都是潛在的做多力量,區別只在於現在買入還是未來買入。

於是,所有的關注者,形成左下角的多方大本營,因爲利空邏輯而保持關注;所有持股者,形成右上角的空方大本營,因爲利好邏輯而繼續持有。

交易中掛出的買盤和賣盤相當於這兩個大本營中派出的先鋒部隊,而主動性買盤和賣盤在成交後,就轉化爲對方的力量。

這裏還有一個違反直覺的地方,持股者的持有邏輯是利好邏輯,這沒錯,但爲什麼說關注者關注的是利空邏輯呢?

仍然以大煉化板塊爲例,就我個人的觀點,我是看好民營大煉化企業的長期投資價值的,長期而言,成長性會佔據更大比例,但這個過程可能非常的漫長,當前很難說到了底部,如果明年的油價真的向下跌,那大煉化在目前的位置上再腰斬的可能性也是有的,而這些企業幾年之內新材料都不會佔據很大的份額。

所以關注者保持關注或不急於買入,表面原因是股價不夠便宜或不夠確定,深層原因是在等待利空因素的發酵或消失。

所以,股價就在“關注者持續出手”與“持有者持續轉變”的過程中,週而復始的進行上漲與下跌的運動,投資者如果只能理解認同其中一方的邏輯,本質是在看天吃飯,與賭博無異。

本文使用大煉化企業作爲重點案例,因爲這個週期性的行業看多和看空的投資者,大致勢力均衡,對立的觀點,大家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

但在某些經典的長期成長行業中,或者那些被投資者長期拋棄的行業,由於股價長期走強或低迷,投資者特別容易陷入其中的某一派的觀點,一旦出現了趨勢性的拐點,投資者就會損失慘重,比如醫藥,比如白酒。

4、單一邏輯的過度演繹

有一個經驗,股價在高位的時候,利空因素更容易發酵,股價在低位的時候,利好因素更容易發酵。

但這個經驗並不一定正確,同樣經常出現另一種情況:在高位的時候,投資者對反覆出現的利空因素視而不見,在低位的時候,投資者對反覆出現的利好因素視若罔聞。

這兩個相反的經驗,從視而不見、到利空不跌利好不漲,到杯弓蛇影,剛好是股價見頂和見底的過程。

2022年的醫藥行情,看似突然,實際上已經經歷過這三個現象:

對利好視而不見:2022年9月8日,種植牙集採結果,中標價格是之前寧波集採的兩到三倍多,結果通策醫療股價漲了兩天後,又全部跌回來。而同時發出的鼓勵醫院採購醫療設備貼息貸款的文件,市場更是一點反應都沒有。

利空不跌階段:9月27日的脊柱耗材集採,因爲此前集採當成利空,所以股價也是先跌一大波,最後降價幅度其實跟2021年的關節集採差不多,也有60%,骨科的公司,開盤平淡,沒想到之後一路大漲,投資者四處找利好。

對利好更敏感階段:10月14日,福建電生理集採細則出臺,降幅大於30%,即可中選,同時,22省IVD生化試劑集採方案,報價降20%即可中選,這算是一個明確的利好了,市場不但開盤就給了反應,全天更是打了滿分,當天醫藥股全線暴漲,20厘米股票刷屏。

醫藥股近一週的行情,就是把所有醫藥的正面邏輯全部拿出來演繹一番,之所以這麼極端,正是因爲之前市場把所有的負面邏輯全部拿出來演繹了一遍又一遍。

前面的模型說到,關注者是“多方大本營”,關注的是利空邏輯何時演繹結束。但投資者並非總是理性的,長期過度演繹的利空,容易讓投資者對基本面的變化麻木,“多方大本營”中被“長期忽視者”佔據,就像“狼來了”一樣,利好真的來了,又不敢相信了。

另一個極端是長期過度演繹的利好,導致本該是“空方大本營”的持股者中,出現相當比例的“長期鎖倉投資者”,長期高位大幅提高了投資者對高估值的容忍度,對基本面利空邏輯的演繹極度麻木。

白酒因爲商業模式好而被認爲是長期投資的典範,加上有茅台這樣的“A股一哥”坐鎮,有一堆次高端白酒大牛股,多位大V加持,白酒投資成爲A股神話。

但白酒的商業模式並非無懈可擊,仍然有較弱的週期性。

白酒的週期性來自渠道庫存,廠商希望渠道多進貨,渠道因爲白酒耐儲存且可以漲價,也願意壓庫存,渠道實際上是在爲企業加槓桿,終端實際消費增速10%,經過庫存加槓桿後,就變成了20%,同樣,在下行期,終端實際消費增速從20%降到10%,以前3個月的庫存就變成了6個月,由於渠道要消化,企業的業績就變成了不增長或負增長。

這個白酒的典型負面邏輯,幾乎所有的名酒,包括茅台都遇到過,但因爲商業模式太過優秀,也因爲近五年剛好是行業龍頭集中期和消費升級期,而容易被選擇性忽略,但到了經濟下行期的末期,如果茅台無法持續提價,最終白酒的週期性就會再度顯現。

白酒幾年的牛市,培養了一批被洗腦的“價值投資者”,相信某一個商業模式很好的板塊是“日不落帝國”,一路持倉就能躺賺,賺不了錢是意志不夠堅定。

然而天下沒有隻靠商業模式好就能賺的錢,白酒也一樣,如果茅台被市場確認沒有提價的能力,次高端提價通道關閉,負面邏輯就會完全展開,這些長期鎖倉的投資者,會提供源源不斷的“空頭部隊”,白酒的調整幅度也許不會很大,但時間可能遠超想象。

5、拐點處交易邏輯而非交易現實

很多讀者看完一圈我的文章,說論述很精彩,可結論呢?看空還看多?買入還是賣出?

非常抱歉,即使不考慮合規問題,我也不會給你一個明確的買賣結論,我認爲最重要的是把所有的利好和利空邏輯都展現出來。

很多投資者思維中都有一個致命缺陷,接受了一個邏輯之後,就很難再同時接受完全相反的邏輯。看了一篇“原油價格歷史性大拐點”,如果認同,就無法再接受油價還會跌回40美元的觀點;認同白酒是長期最優質資產後,又無法再接受白酒也有周期性,茅台估值未來還可能回到20多倍的觀點。

也許是我們的教育總是喜歡灌輸絕對真理,強調大是大非,而很少有批判性思維的原因。

結果,專注成長風格的投資者,看什麼都像成長,擅長利用週期的巨大波動獲利的投資者,看什麼都是週期。

“成長型選手”習慣不停地尋找新的獵物,不停試錯;“週期型選手”總是在熟悉的幾個擁有巨大週期波動的品種中,等待幾年一遇的良機出手。當兩者狹路相逢,自然容易互道SB。

股價的長期底部與頂部的拐點處,通常交易的是邏輯而非現實,需要在毫無希望時看多,在繁榮喧囂中看空,邏輯代表“應該怎樣”而非“現在是怎樣”,此時的投資者不需要業績和訂單,不需要高頻數據,而需要穿越現實迷霧的理性思考。

編輯/jayden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