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国船舶(600150):军民造船龙头 盈利弹性释放可期

中國船舶(600150):軍民造船龍頭 盈利彈性釋放可期

國投證券 ·  04/11

中國船舶:造船龍頭受益船舶大週期,業績彈性釋放可期中國船舶作爲國內軍民船總裝龍頭,主要業務涵蓋軍民造船業務、修船業務、海洋工程及機電設備等,下屬江南造船廠、上海外高橋造船廠、中船澄西船舶修造廠和廣船國際四大船廠。江南造船廠歷史悠久,自主研發並批量承接國內首批17.5 萬立方米MARK Ⅲ薄膜型大型LNG船;外高橋造船廠2023 年交付中國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廣船國際客滾船、半潛船以及 MR、LR、 PCTC 船全球領先。根據國際船舶網,克拉克森統計2023 年其下四大船廠合計新承接船舶訂單482 萬修正總噸,全球佔比11.2%,手持船舶訂單合計1013 萬修正總噸,全球佔比8.3%,飽滿訂單支撐未來業績,且隨着在手高價船訂單陸續交付,公司2024 有望迎來盈利拐點,利潤彈性釋放可期。

供給側出清,“綠色動力”加速船舶換新大週期供給側看,船舶行業從2008 年金融危機後歷經多年供給側出清,全球船塢自2009 年高峰減少一半以上,造船產能向中韓日三國集中;其中,中國船舶產業由“大國”向“強國”轉變趨勢顯著,發力LNG 船和綠色船舶。需求側看,2000s 以來新造的船舶將從2020s 開始加速進入老齡化階段,其中尤以油輪老齡化嚴重;疊加IMO 制定的全球航運業2050 年淨零排放目標催化,本輪船舶大週期顯性驅動主要爲“綠色動力”加速下的朱格拉週期。

賣方市場量價齊升而鋼材成本低位,船企盈利預計加速上行船廠供給緊而造船需求旺,賣方市場下,新船訂單向頭部集中,船企在手訂單飽滿,享受“產能紅利”;價格端,全球新造船價格指數持續維持高位,船企議價能力較高,享受“Δ供給<Δ需求”的價格紅利;成本端,原材料影響較大的鋼板價格已自2021 年高位時的超7000 元/噸回落到4000 多元/噸的歷史中樞水平,量價與成本剪刀差享受“盈利紅利”。2023 年國內民營龍頭船企揚子江船業造船業務毛利率已達22%,同比+9pcts,預計2024 年國內上市船企也將步入盈利上行拐點。

投資建議:

我們預計2023-2025 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708/808/903 億元,同比增長18.9%/14.2%/11.7% ; 2023-2025 年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29.5/55.5/92.9 億元,同比增長1618%/88.0%/67.3%。

我們選取主要造船企業中船防務、中國重工,以及上游動力系統龍頭中國動力作爲公司可比公司, 2024-2025 年對應平均PE 爲29.91/18.03;考慮中國船舶爲國內軍民船總裝龍頭,且民船佔比高,  在本輪造船大週期下,給予公司2024 年34xPE 估值,對應6 個月目標價42.21 元,首次覆蓋,給予“買入-A”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不及預期風險,原材料價格及匯率波動,環保政策推進不及預期,參考引用數據失真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