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先發佈局環保全產業鏈,新能源新動能逐步切換。公司2011 年上市後逐步拓展土壤修復治理、垃圾焚燒、危廢處置、新能源運營和新能源工程EPC 等業務,形成全環保產業鏈。在傳統危廢處理業務承壓後,公司在分佈式光伏、儲能建設和運營等雙碳業務佈局逐步落地,推動利潤持續增長。公司2023 年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0.6-0.85 億元,同比實現扭虧爲盈,新能源業務逐步成爲公司業績增長的新動能。
光伏工程建設屢獲新單,儲能工程建設有望成爲新增長點。公司2023 年以來在湖南、廣西和廣東等地屢次獲取分佈式光伏、戶用光伏和農光互補等光伏工程建設項目訂單。2022 年公司簽訂首個12MWh 儲能電站工程項目,2023 年新增獲取爾康製藥光儲一體化項目以及重慶精鴻益、重慶成田等4 個用戶側儲能項目。隨着新能源裝機併網容量快速增長,疊加用戶側儲能商業模式逐步明晰,儲能電站建設需求有望進一步增長,儲能工程建設業務有望獲取更多訂單,成爲公司業績新的增長點。
新能源運營項目佈局全國,高毛利率有望推動盈利能力提升。公司以湖南爲基礎,佈局全國,已在湖北、陝西和廣東等多地投建運營光伏電站。新項目獲取方面,公司在湖南、江西、廣東、重慶、四川、浙江等地成立了專門的新能源營銷團隊,積極拓展分佈式光伏和用戶側儲能等新能源業務。參考A 股光伏運營商財務表現,近3 年光伏發電行業平均毛利率在60%左右,遠高於公司2023 年前三季度25.1%的整體毛利率水平。隨着未來一批優質新能源運營資產的投運,公司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增長,推動業績持續增長。
盈利預測及投資評級:公司擁有全環保產業鏈,積極佈局分佈式光伏和用戶側儲能建設和運營新業務,逐步成爲公司業績增長新動能。預計2023-2025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80/1.50/1.82 億元,對應PE 分別爲48.5/25.9/21.4 倍,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電價波動風險;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新能源項目獲取不及預期;新能源項目建設不及預期;第三方數據統計風險;適當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