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建科院(300675):非经常性损益促四季度业绩上行 全年归母净利累计扭亏

建科院(300675):非經常性損益促四季度業績上行 全年歸母淨利累計扭虧

國信證券 ·  04/10

公司主營綠色建築檢測檢驗、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技術諮詢服務業務。公司背靠深圳市國資委,成立於1992 年,前身爲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所,屬深圳市規劃局事業單位。深耕綠色建築30 年,主營“規劃設計等技術服務”和“檢測檢驗等公信服務”兩大板塊,以深圳、雄安爲雙總部,深度參與“綠色雄安”戰略,輻射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城市群和川渝城市群。

非經常性損益促四季度業績上行,全年歸母淨利累計扭虧。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41614.4 萬元,同比下降12.2%,實現歸母淨利潤2362.6 萬元,同比下降67.7%,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2871.8 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97.3%,主因報告期末公司自建自營的未來大廈公允價值評估增值4499.6 萬元,轉讓子公司深圳玖伊股權確認投資收益786.5 萬元,確認政府補助540.1 萬元。分季度看, Q1/Q2/Q3/Q4 單季營收分別爲5931.7/10258.5/10323.7/15100.5 萬元, 同比+0.68%/-0.09%/-31.8%/-6.3% , 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爲-3851.7/621.5/152.8/6682.9 萬元, 同比

-71.6%/-206.4%/-95.3%/+17.0%。

盈利水平下滑,研發與財務費用率顯著上行。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3年加權ROE3.91%,同比下降9.04pct,毛利率28.02%,同比下降9.24pct;期間費用率爲33.56%,同比提升3.46pct,其中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爲7.97%/12.08%/9.78%/3.73% , 同比-0.78/-0.48/+1.68/+3.04pct,研發費用增加主因本期研發人工費、材料費等增加,財務費用增加主因爲保資金安全,增加流動資金短期借款,以及未來大廈竣工驗收後固定資產專項貸款利息費用化;資產結構方面,資產負債率55.8%,同比提升1.15pct;現金流方面,經營/投資/籌資活動現金淨額分別爲-6540/-2277/+2099 萬元,較2022 年分別少流入78.2/少流出2218.2/多流入9503.8 萬元,投資現金淨流出減少主因未來大廈竣工後,項目投資建設支付的現金同比減少,籌資現金大幅淨流入主因流動資金貸款增加。

2023 年業績承壓明顯,主因主業所屬房地產行業景氣下行,投資性房產未來大廈運營模式仍需探索。未來大廈由建科院自主設計建造及運營,綜合研發辦公、展覽、培訓、實驗、低碳交易、居住等多元功能於一體,是對國家“雙碳”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對建築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索。當前,未來大廈的運營模式、空間區域使用、招租方案等均在調試和探索階段。展望未來,一方面公司主業聚焦綠色建築,具有一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若未來大廈運營順利,將很大程度上緩解業績壓力,並且,公司也在積極探尋海外市場需求,計劃於2024 年實現海外業務的零突破,有望爲公司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下調盈利預測:1)2023 年業績承壓,在未來大廈步入運營正軌之前,業績壓力仍會存在;2)固定資產專項貸款利息費用化、短期借款增加等因素下,費用率仍有上行壓力。故,下調2024/2025 年歸母淨利潤至0.53/0.62 億元(前值爲0.71/0.84 億元),同比增長124.9%/16.7%,  每股收益0.36/0.42 元(前值爲0.48/0.57 元),新增2026 年盈利預測,預計歸母淨利潤0.73 億元,同比增長17.4%,每股收益0.5 元。

投資建議:下調盈利預測,下調至“中性”評級。公司深耕綠色建築行業,因房地產市場難言樂觀,公司主業拓展承壓,未來大廈竣工後未步入經營正軌,非經常性損益促四季度業績上行,全年歸母淨利累計扭虧。後續業績改善主要看未來大廈能否步入運營正軌,海外業務能否實現零突破。預計公司2024-2026 年歸母淨利潤0.53/0.62/0.73 億元,每股收益0.36/0.42/0.50元,公司合理估值12.5-13.2 元,較當前股價有6.3%-12.2%溢價,下調至“中性”評級。

風險提示:政策施行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公司新籤、履約、結算進度不達預期;公司未來大廈運營風險;研發投入難以轉化爲技術成果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