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两年近130亿,海通国际巨亏从何而来?

兩年近130億,海通國際巨虧從何而來?

新浪財經 ·  04/03 16:04

受海通國際淨利潤拖累,昔日券商龍頭 海通證券 的2023年業績在一衆同行中格外扎眼。在已經公佈業績的30家A股上市券商中,海通證券營收排名第八,但歸母淨利潤卻排到了21位。

近日,海通證券發佈2023年業績,報告期內營業收入229.53億元,同比下降11.54%;歸母淨利潤10.0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84.59%。

兩年虧近130億

縱向對比來看,海通證券的淨利潤排名在近十年間曾多次位於A股上市券商“老二”的位置,在2012—2015年連續四個財年僅次於 中信證券 ,2021年和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位於第四和第十。

拆分營收來看,2023年,海通證券四大核心板塊業務收入均有所下滑。其中, 财富管理 、投資 銀行 、 資產管理 業務分別實現營收83.15億元、36.31億元、26.4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2.03%、14.8%和14.16%。融資 租賃 和其他業務分別實現營收51.22億元和61.58億元,同比增長0.63%、6.88%。交易及機構業務營業收入則直接爲負,爲-29.24億元,較上年(-17.05億元)同比減少12.19億元,海通證券稱主要是 資本市場 波動影響。

根據海通證券的經營分部劃分,交易及機構分部主要向全球機構投資者提供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的股票銷售交易、大宗經紀、股票借貸、全球主要市場的股票研究,亦爲世界各地主要交易所的固定收益產品、貨幣及商品產品、 期貨 及期權及衍生品提供做市服務。

分地區來看,海通證券境內業務共實現營收221.73億元,較上年減少4.95%;境外業務收入爲7.8億元,境外業務成本卻高達67.64億元,進而導致境外業務淨利潤出現虧損。

翻閱海通證券業績可發現,海通證券旗下共有9家主要參股控股公司。根據業績,海通國際控股爲其中一家唯一淨利潤虧損的子公司。

2023年度,海通國際控股淨利潤虧損81.56億港幣,摺合人民幣約75.35億元。而其他八家子公司淨利潤合計爲49.75億元。其中海通證券持股27.775%的富國基金淨利潤最高,18.14億元;其次是持股100%的恒信金融集團,淨利潤爲16.1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通國際控股是海通國際的控股股東,後者此前曾是香港上市券商,於今年1月完成私有化退市。根據海通證券業績,海通國際2023年淨利潤虧損72.91億元。而在此前一年,海通國際已經巨虧56.38億元。以此計算,海通國際兩年淨利潤虧損近130億元人民幣。

虧損緣何而來?

海通證券財務總監張信軍曾在業績發佈會上分析海通國際2022年虧損的主要原因稱,一是因香港市場首次公開發行募資金額和現貨市場日均成交量下降,佣金和費類收入下降52.6%至15.4億港元;二是投資虧損,包括與二級市場交易的股票和債券投資相關損失約34.4億港元,以及因相關投資估值隨可比公司市值及底層資產狀況下跌,導致私募債權與股權投資和另類投資相關的公平值損失16.5億港元;三是減值15.9億港元,系因抵押品市場價格或估值下調計提信用減值。

在2023年業績預告中,海通證券分析業績預減原因時稱,報告期內,受市場波動和歐美央行大幅加息影響,公司境外金融資產估值下降幅度較大,境外利息支出大幅增長;公司部分業務收入同比減少;因上年比較基數較小,公司信用資產減值撥備同比增加。

在2023年年報中,海通證券並未具體分析海通國際的巨額虧損原因。根據業績,海通國際主要有投資銀行、資產管理、交易與機構服務、财富管理等業務板塊。

從投行業務來看,股權融資方面,2023年,海通國際完成香港聯交所IPO保薦項目4單,完成香港IPO承銷項目6單,港股二級股權融資承銷項目2單(不包含交易規模小於2500萬美元的舊股大宗交易項目)。2022年,海通國際在香港資本市場共完成30單股權融資項目;2021年,海通國際完成47單香港股權融資項目,承銷規模43億美元,承銷數量位列香港市場第三;完成39個IPO項目,承銷規模29億美元,承銷數量及規模均位列香港市場第二。

在境外債券融資方面,海通國際稱,其作爲核心主承銷商角色完成多筆具有代表性的明星交易,但年報中並未透露這些“明星交易”的具體數據;完成了11筆綠色及可持續債券承銷,融資規模達23.8億美元;根據市場需求,進一步拓展債務管理及重組業務,全年共完成9筆債務管理項目。

海通證券也在2021年和2022年年報中披露了境外債券融資相關情況。2022年,海通國際在中國風險G3+CNY債券發行市場中,發行數量位列香港所有投行第三;全年共完成了24筆綠色債券及可持續債券承銷,融資規模達80億美元。2021年,海通國際證券全年共計完成了40筆綠色債券及可 持續發展 債券承銷,融資規模達113億美元。

由此可見,海通國際的投行業務在2023年無論是股權還是債券融資業務都較往年收縮了不少。至於資產管理業務,年報中提及,海通國際資產管理團隊新增成立兩支 貨幣基金 ,改造一支ESG主題型公募 股票基金 ,併發行一支於歐洲註冊的主動管理型亞洲投資級 債券基金 。交易與機構服務業務則未披露相關數據,而僅提到適度擴張債券類回購的流量融資業務和在債券、利率互聯互通方面探索新的業務機會等。财富管理方面則提到,2023年,新增上架結構化產品,爲高淨值客戶提供更多投資選擇,幫助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下降低風險、穩定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通國際發佈的中報中,2023年上半年淨虧損爲7.81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爲7.22億元),爲何全年虧損會達到72.91億元?

在巨豐投資首席投資顧問張翠霞看來,海通國際的虧損主要來自私有化推動。

2023年9月26日,海通國際公告,獲母公司海通國際控股(要約人)私有化,作價每股1.52港元,較海通國際停牌前收市價大幅溢價114.08%。私有化涉及約22.44億股計劃股份、0.39億份未行使購股權,要約項下應付的最高現金代價約爲34.70億港元,摺合人民幣約32.07億元。

海通證券2023年分季度主要財務數據顯示,扣非淨利潤虧損主要發生在第四季度,該季度淨虧損爲34.34億元。

至於海通國際對海通證券的影響是否釋放完畢,張翠霞向中新經緯表示,海通國際管理的海通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此前主要投資於中資地產債,隨着2021年下半年中資房企離岸美元債相繼爆雷,美元地產債出現了較大虧損,中資地產債尤其受到衝擊。另外,在整個基金領域的持倉當中,海通國際幾乎是將問題地產股踩了個遍。

海通亞洲高收益債券基金近期披露的基金月報顯示,截至今年1月31日,按行業分佈,該 基金投資 於 房地產 行業的比例爲9.01%。

“在風控管理以及資產配置方面,海通國際存在一定風險點。”張翠霞認爲,海通國際出現極端虧損的壓力釋放,是遠超行業預期的一種情況,暫時還不能說海通國際對海通證券的影響已經全部釋放完畢,目前爲止,部分在期業務仍處於負面滾動狀態。

針對海通國際巨額虧損的原因及相關影響是否釋放完畢等問題,中新經緯4月1日向海通證券致函。截至發稿,尚未獲得回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