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即将“无米下炊”?荣昌生物定增26亿紧急“输血” 上市产品遭多方狙击

即將“無米下炊”?榮昌生物定增26億緊急“輸血” 上市產品遭多方狙擊

財聯社 ·  04/03 14:48

①榮昌生物計劃定增25.5億元用於新藥研發項目,緩解研發及經營資金緊張局面; ②2023年的銷售費用爲7.75億元,同比增長75.90%,同期研發費用爲13.06億元,同比增長33.01%; ③想要儘快擺脫強敵環伺的困局,榮昌生物需要在新藥的研發速度上面再加把勁。

《科創板日報》4月3日訊(記者 鄭炳巽) 一直以來,榮昌生物(688331.SH,9995.HK)靠着兩款上市產品泰它西普(RC18)和維迪西妥單抗(RC48)維持着公司經營,面對來自外界關於現金流緊缺等質疑聲音,榮昌生物曾一度在年初專門發佈公告,駁斥傳聞與事實不符。

然而,僅僅兩個多月之後,榮昌生物自己卻以一份《定增預案》,完成了對現金流緊張困境的自證。

榮昌生物於近日宣佈,將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最高7076.32萬股A股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5.5億元,全部用於“新藥研發項目”,涉及的在研創新藥物包括RC18、RC48、RC28、RC88、RC148及RC198等。

針對此次定增,榮昌生物表示,“有助於加快公司研發管線項目的臨床、臨床前研究並推動相關產品在國內外的上市進程,緩解公司研發及經營資金的緊張局面。

image

▌囊中羞澀,賺錢遠不及花錢快

事實上,榮昌生物資金緊張的局面此前早已有苗頭,只不過在進入2024年後顯得更爲迫切。

根據2023年業績,榮昌生物全年實現營收10.83億元,同比增長40.26%,歸母淨虧損15.11億元,虧損面較2022年擴大5.12億元。針對這一情況,榮昌生物指出,主要在於各研發管線的持續推進大幅增加研發費用,以及商業化活動增加了費用開支。

image

具體來看,榮昌生物2023年的銷售費用爲7.75億元,同比增長75.90%,同期研發費用爲13.06億元,同比增長33.01%。僅這兩項開支相加,就已遠遠超過整體收入,這也導致榮昌生物賬上現金被快速消耗。

截至2023年年底,榮昌生物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僅剩7.27億元,相較於年初的20.69億元,即使不考慮其他補充,一年之間至少消耗13.42億元。若以2023年的研發投入作參考,榮昌生物在2024年將面臨“無米下炊”的窘迫局面。

不僅如此,榮昌生物賬上還躺着2.84億元的短期借款,以及8.41億元的長期借款,兩者合計佔2023年總資產比例爲20.35%。

由此也不難理解,榮昌生物爲何急需定增以緩解資金的緊張局面了。

目前,榮昌生物的“生計”,全靠兩款獲批上市的產品泰它西普(RC18)和維迪西妥單抗(RC48)扛着。以2023年爲例,榮昌生物在生物藥方面取得收入約10.5億元,佔主營收入的97.50%。

《科創板日報》記者以投資人身份從榮昌生物企業人員獲悉,2023年由泰它西普貢獻的銷售收入大約5.2億元,來自維迪西妥單抗的收入大約5.3億元。而在2022年,這兩款產品的收入分別爲3.3億元、4.05億元。

維迪西妥單抗曾經爲榮昌生物帶來無限“榮光”——它不僅是中國首個原創抗體偶聯藥物(ADC),作用靶點爲HER2,還是我國首個獲得美國FDA、中國藥監局突破性療法雙重認定的ADC藥物。曾經在2021年,榮昌生物憑藉維迪西妥單抗與Seagen達成合作,而有望獲得最高26億美元的潛在付款,獲得“國產ADC龍頭”稱號。

但是,按照上述銷售額計算,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在2023年的銷售增速大約爲57.58%、30.86%。照此發展,維迪西妥單抗在2024年被泰它西普趕超將是大概率的事情。

“產品的增速要看市場上的競爭,針對一個適應症誰先進了,後面產品的市場空間相對於競品就沒那麼大了,”針對維迪西妥單抗的增速,榮昌生物企業人員如此說道。對方還透露,泰它西普於2023年底在中國由附條件批准轉爲完全批准,加上此前醫保談判時降價後帶來的產品放量,推動了銷售的增長。

根據業績,泰它西普在2023年的生產量爲85.94萬支,銷售量爲78.23萬支,銷量同比增加59.37%,產銷率爲91.02%。同期,維迪西妥單抗的生產量爲26.56萬支,銷售量爲17.37萬支,銷量同比增加15.24%,產銷率爲65.40%。

image

不過,也有匿名投資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以榮昌生物產品的現有銷量來看,其實商業化程度並不算很好,並且公司有衆多在研管線尤其是多個III期臨床同時推進,對現金流是很大的消耗,只有把商業化跑通,才能實現自身造血。

目前,榮昌共有8個分子20餘款候選生物藥產品正在開發之中。其中,RC18針對類風溼關節炎的適應症已在2023年8月向CDE遞交新藥上市申請,屬在研之中進度最快,剩餘管線中有超過10條處於臨床III期,另有更多管線處於臨床I期、II期之中。

image

▌強敵環伺,急需突圍

榮昌生物的壓力,除了已上市產品無法覆蓋支出之外,還在於市面上已有衆多針對同樣適應症的產品正緊鑼密鼓推進臨床。

資料顯示,泰它西普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適應症在2021年3月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有條件上市批准,同年12月即被納入醫保,並且在2023年底獲簡易續約,由附條件批准轉爲完全批准。

緊跟泰它西普的獲批,2021年6月和12月,維迪西妥單抗用於治療胃癌(GC)、尿路上皮癌(UC)的適應症也在中國獲得附條件批准上市,其中,GC適應症和UC適應症分別在2022年1月和2023年1月被納入醫保,且均於2023年底獲簡易續約。

隨着國談續約成功,維迪西妥單抗不僅是國內7款獲批上市的ADC藥物之一,還成爲3款納入醫保的ADC藥物之一,另外兩款是進口產品恩美曲妥珠單抗和維布妥昔單抗。

事實上,從治療需求來看,榮昌生物的兩款產品均擁有不錯的市場潛力。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年全球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的患者數量爲779.55萬人,預計2025年將達到818.56萬人,相對應的治療藥物市場規模將由16億美元增長至65億美元。在中國,2021年系統性紅斑狼瘡藥物市場規模爲4億美元,預計2030年將達到34億美元。

維迪西妥單抗所針對的UC適應症,在2020年全球病例爲51.6萬人,預計2025年將增加至58.6萬人,其中,在中國的新發病例也將由7.7萬人增加至9.1萬人。而GC作爲全球第五大惡性腫瘤,預計到2030年的全球新發病例將達141萬例,中國爲61萬例,屆時,全球的藥物市場規模將達到364億美元。

但廣闊的市場自然吸引到更多參與者踊躍加入,榮昌生物的泰它西普與維迪西妥單抗所獲批的適應症,都面臨着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

泰它西普除了需要面對在它之前上市的貝利尤單抗的競爭之外,還要應對多個蟄伏的潛在對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底,已有包括諾誠健華(688428.SH,9969.HK)、智翔金泰(688443.SH)、恒瑞醫藥(600276.SH)、康緣藥業(600557.SH)在內將近10家上市公司開展關於紅斑狼瘡的藥物研發。

其中,諾誠健華的BTK抑制劑奧布替尼,以及智翔金泰的IFNAR1單抗GR1603進度較快,目前已經進入II期臨床,其他企業,包括恒瑞醫藥的SHR-2001及康緣藥業的KYS202002A注射液則多處於I期臨床。

相比之下,維迪西妥單抗獲批的適應症在國內市場上,有不止1款產品早於它上市,甚至在它獲批之後,又有多款產品獲批進一步分食市場。

其中,針對GC,羅氏的曲妥珠單抗和BMS的納武利尤單抗(O藥)分別在2016年1月、2020年3月獲批上市,而緊隨維迪西妥單抗,有ImClone(Eli Lilly)的雷莫西尤單抗、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默克的帕博利珠單抗(K藥)相繼獲批,市場一時間“硝煙四起”。

針對UC,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及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分別在2020年4月和2021年4月獲NMPA批准。

當然,除了面對衆多已上市的“強敵”之外,維迪西妥單抗同樣面臨衆多潛在競爭對手。

據中國銀河證券統計,僅以熱門靶點HER2所在的ADC賽道作分析,便可發現至少有樂普生物的MRG002、恒瑞醫藥的A1811、浙江醫藥的ARX788、科倫博泰的A166在內的多款ADC藥物正在開展針對GC的臨床研究。並且,其中的MRG002和A166也正在同步開展針對UC的臨床研究。

由此可見,榮昌生物想要儘快擺脫強敵環伺的困局,或許得在新藥的研發速度上面再加把勁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