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地产已无优等生,郁亮做错了什么?|财经峰评

地產已無優等生,鬱亮做錯了什麼?|財經峯評

鈦媒體APP ·  03/29 10:12

圖片由AI生成

近期屢遭股債雙殺的萬科,2023年報於3月28日晚間出爐。由於房企財務數據的滯後性,很難據此對其當下境況做出準確判斷。

但萬科年報的看點,不止是財務數據。過去,業界對萬科的年報,總抱有特別的期待,那就是其開篇獨有的《致股東》。行業教科書般的論斷,散文詩般的質感,在中國上市公司年報中堪稱獨一份。

萬科2023年報保留了《致股東》,但第一句話,就讓濾鏡碎了一地:“2023年,面對市場繼續下行,萬科積極主動適應,保障現金流安全,保持經營正常有序······”

不由得讓人感慨,萬科啊萬科,業績下滑意料之中,停止分紅也能理解,連曾經的人文情懷,優美文筆,都留不住了嗎?

《萬科週刊》成絕響

萬科的人文情懷,早期載體是《萬科週刊》。這本1992年創立的企業內刊,其水準在當時整個雜誌界也堪稱一流。其主編多爲北大才子擔任,王石作爲積極作者執筆不輟,還會遍邀各界大佬爲週刊撰稿。

在《萬科週刊》上,你可以看到《挑一挑萬科的刺》這樣的文章,也可以看到萬科業主因爲小區維權事件被打傷的爆料。

至於某個項目的討論,某項制度的反思,在週刊上司空見慣。有個欄目名稱就叫“讓萬科在投訴中完美”。萬科的自我批判意識,超前於時代。

王石也不吝於在週刊上闡釋自己的管理理念,“超過25%的利潤不做”,建立透明化的企業體制,注重員工培訓等,都是在週刊提出,在實踐中完善。

《萬科週刊》在開辦的初期就採用了科學現代的制度搭建團隊,這成了萬科後來職業經理人體系的雛形。

王石自己放棄股權,萬科大股東雖有變化,但一直是由職業經理人團隊主導公司發展。萬科的體制架構,試驗於週刊。週刊的內容既犀利又包容,也影響到萬科的企業文化。

在野蠻生長的房地產行業,《萬科週刊》猶如一縷清流,對地產人影響深遠。其所代表的現代企業經營管理思想,健康透明的企業文化,是整個行業偷師的目標。

互聯網勃興後,萬科週刊一度轉戰網絡,亦匯聚了一批活躍的青年經濟學家和人文作者。巴曙松、鍾偉、趙曉、薛兆豐等都曾活躍於此。

2012年後《萬科週刊》停刊,萬科的人文情懷,只能在其年報裏的《致股東》中管窺一二了。

居安思危《致股東》

重讀近十年萬科年報《致股東》,猶如重溫近十年房地產行業鉅變。

2014年報中,萬科說,“房地產行業正由黃金時代轉入白銀時代,而移動互聯網正在顛覆整個商業社會的運行規則。”

2015年報中,萬科說,“我們不僅要在傳統業務的任何一個方面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們也必須成爲在白銀時代率先找到未來道路的團隊。”

2016年報中,萬科說,“有時候,幸福與憂慮的邊界並非那麼清晰。這一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總銷售規模創造了歷史新紀錄,但這真的只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嗎?”

2017年報中,萬科說,“住房回歸居住屬性,房地產回歸實業屬性,是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

2018年報中,萬科說,“對於我們而言,偏離時代航道是危,順應時代趨勢是機;漠視客戶是危,堅持‘好產品、好服務’是機;投機取巧是危,勤勉耕耘是機;高調浮誇是危,誠實低調是機;消極懈怠是危,積極應對是機。”

2019年報中,萬科說,“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企業始終處於不斷變化的場景之中。”

2020年報中,萬科說,“對於房地產行業,2020 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也是一個時代的開啓。”“從過去到可見的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競爭可分爲土地紅利、金融紅利、管理紅利三個時代。”

從這些表述看,萬科準確把握了行業每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每一個關鍵詞。在房地產這個浮躁的行業裏,萬科總能給人一種“衆人皆醉我獨醒”的超脫感。

萬科甚至強調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2020年報中,萬科說,“機會也來自科技釋放的價值。人類進步源於想象力,而科技是能讓想象真正放飛的羽翼。科技讓不可能成爲可能,讓可能變得平易。二百年前開始的工業革命,讓肢體孱弱的人類擁有了超越肉身的力量,逐漸擺脫了飢寒和貧乏;而正在悄然降臨的人工智能,將使思維穿透生物神經的侷限,讓人類迎來更優雅和精緻的生活。而對於產業來說,知識與創造力,正取代資金和能源,成爲最核心的資源。”

說的真好。

鬱亮做錯了什麼

《致股東》的萬科,大局觀清晰,居安能思危,並做好了化危爲機的思想準備,只等危機正式到來。

2021年,房企爆雷潮出現,房地產行業危機如期而至。但神奇的是,萬科突然變調了。

萬科的2021年報中,《致股東》變成了鬱亮署名的“檢討書”。

鬱亮在首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個人名義《致股東》中說,“2021年,對萬科集團來說,是我們進入新發展階段以來刻骨銘心的一年。這一年,儘管公司仍然保持經營穩健,但淨利潤繼1995年、2008年後,出現上市31年以來第三次下滑,交出這樣的成績單,我倍感壓力,內心充滿緊迫感。”

“我知道,股東給與萬科信任和支持的同時,也賦予我們更多的要求和期待,面對這樣一份成績單,股東的失望、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質疑、批評,我完全能夠體會得到。我應當出來承擔責任,更應該和團隊一起,直面問題、查找不足、對症下藥、堅決行動,併爲之付出加倍努力。”

這節奏不對啊。2018年,鬱亮於行業銷售新高之際高喊“活下去”,舉座皆驚。當時遭到孫宏斌的公開嘲諷,但時至2021年,民營房企排隊進ICU,融創岌岌可危,一切皆在萬科預料之中。

怎麼這時候,鬱亮要踩油門了?這是準備化危爲機、逆週期抄底了?

有人統計,提出“活下去”之後,萬科至少花了7500億拿地。如果知行合一,少拿點地,今日當不至於如此狼狽。

萬科2022年報《致股東》恢復了一貫的優雅:“沒有人可以完全精準預測市場走勢,尤其是短期內的突發性調整。對未知始終保持敬畏,爲未來留出足夠的安全餘裕,像珍惜眼睛一樣珍惜信用和品牌,平衡安全與發展,萬科才得以在歷次震盪中保持穩健。”

但形勢已非。2023年報《致股東》中,萬科說,“去年四季度以來,市場對行業、對公司擔憂情緒加劇。關鍵情況下,公司獲得了深圳市國資大力支持,也得到了金融機構等合作伙伴的共同幫助。這些支持對穩定信心發揮了巨大作用,對此萬科感恩在心。”

從檢討書到感謝信,一直被視爲最市場化、最規範化治理結構的房企優等生,終於走到了“拼爹”這一步。

地產已無優等生。六年前,萬科向行業扣動扳機:“活下去!”六年後,子彈正中眉心。

回頭看王石當年的選擇,想必另有體會。行業啓動時入場,巔峯時離開,一條完美的上升曲線。儘管在紅燒肉事件後其風評急轉直下,但他的人生智慧,可能被低估了。

斷然捨棄股權,是最不容易做出的決定,那可是真正意義的“潑天富貴”。而在今時今日,股權對許家印楊國強孫宏斌們,就是完全的負擔了。

跳出來看,行業盛衰,企業興亡,都是自然規律。萬科選擇對了跑道,引領行業三十年,已經很成功了。要知道,世界五百強的平均壽命也就42年。

“有時候,有時候,我會相信一切有盡頭。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下一份年報,萬科《致股東》還會恢復其超脫與優雅嗎?(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胡潤峯,編輯|劉洋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