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直击业绩会|新华保险最新研判 A、H股已具投资价值 利差损风险是行业共同课题

直擊業績會|新華保險最新研判 A、H股已具投資價值 利差損風險是行業共同課題

財聯社 ·  03/28 23:12

①利差損是行業共同面臨的課題,2024年要改善投資業績,做長、做寬、做深投資。②新華權益配置比重在行業中相比較低。但堅定看好A股和H股,認爲已經具有投資價值。

財聯社3月28日訊(記者 王宏)今日在新華保險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新華保險董事長楊玉成、總裁張泓、副總裁、總精算師兼董事會秘書龔興峯、副總裁兼首席風險官秦泓波、副總裁王練文就利差損風險、代理人隊伍下滑、投資策略等熱點話題一一回應。

回應代理人隊伍下降20%時,王練文表示是行業趨勢和行業特點,未來要走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對於利差損風險,龔興峯表示2023年投資市場波動給行業上了生動一課,楊玉成則表示,利差損是行業共同面臨的課題,2024年要改善投資業績,做長、做寬、做深投資。

回應去年權益配置是否增加時,新華保險多位高管表達了謹慎態度。秦泓波表示,新華保險權益配置相較於行業偏謹慎。楊玉成表示,新華權益配置比重在行業中相比較低。但堅定看好A股和H股,認爲已經具有投資價值。與國壽共同設立的大基金進展時,兩位高管也回應稱主要投資於二級市場。

回應代理人隊伍降20%:是行業趨勢

業績顯示,2023年新華保險實現總保費收入1659.03億元,同比增長1.7%。信達非銀指出,2023年新華保險業務結構改善推動新業務價值大幅提升,基於審慎下調後的EV(內含價值)假設下,公司2023年新業務價值爲30.24億元,基於原有假設下新業務價值爲39.99億元,同比增長65.1%。

分渠道看,信達非銀指出,個險渠道2023年實現保費收入1155.76億元,同比基本持平,長期險首年保費同比+9.8%。到2023年末代理人規模爲15.5萬人,月人均綜合產能6293.7元,同比增加94.4%。銀保渠道2023年實現保費收入478.24億元,同比增加8.9%。

回應代理人隊伍下降20%時,王練文表示,中國壽險市場還在調整期,行業隊伍都在下行趨勢通道中。從行業特點看,無論美國還是日本,五年的留存率是18%到22%,一年隊伍的留存率是32%到40%之間。此外,舊的運動式增員方式在業內不起作用了,新的方式還在探索中。

“但2023年新華保險業績還有亮點,新業務價值增長65%,隊伍產能增長了94%,我們走的是提產能、優結構、穩增長的階段性策略”,王練文還表示,未來會在產能提升優增優育和創新活動經營方面,使隊伍走向內涵式高質量發展道路。

利差損風險是行業共同面臨的課題

談及當下保險業面對的利差損風險,龔興峯表示,2023年投資市場的波動給整個壽險行業上了一堂生動的利差損風險的課程。利率的槓桿作用,特別是對長期負債的這種槓桿作用,如果不能覆蓋負債成本,產生的損失可能是巨大的。

“當前中國經濟週期,利率下行很像日本90年代。過去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支撐了壽險業發展,負債端是對客戶保費剛性的承諾,將來要償付的;投資端有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非標、城投、房地產高收益的資產,不存在利差損。負債可能最高到6%的成本,資產端可能有9%甚至更高收益”,楊玉成也表示,今天利率下行時期,到了可能產生利差損風險的時候。

楊玉成還表示,2024年要改善投資業績,主要從三個方向發力,做長、做寬、做深。做長方面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穩健有序配置長期資產,超長期利率產品。做寬方面豐富投資品種和策略,加大符合國家戰略、新經濟特徵、新質生產力佈局。做深方面加強投研,只有深度研究,深度挖掘,重點持有好資產,實現超額收益。

“利差損風險不是新華保險一家的事,是整個行業共同面臨以及必須面對的課題和問題,新華保險希望能在這方面做得更好”,楊玉成表示。

堅定看好A股和H股

業績顯示,2023年新華保險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7.12億元,同比下降11.3%。新華保險表示,由於新金融工具準則實施的影響,數據口徑不同,不可比,在模擬調整使得2022年數據基本可比的情況下,新華保險2023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降43%。

東吳非銀指出,新華保險淨利潤低於此前預測主要系投資拖累所致。2023年公司淨投資收益率、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爲3.4%、1.8%;2022年分別爲4.6%和4.3%,主要系投資資產買賣價差損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大幅拖累所致,2023年滬深300指數下跌約11.4%。

秦泓波表示,新華保險權益配置相較於行業偏謹慎,權益類配置沒有太大波動。談及2024年投資策略,他表示,看好中國經濟,但市場環境複雜性。會重點考慮做寬投資,比如佈局一級市場,高股息,優先股機會;行業轉型上,當前中國經濟結構發生變化,權益類配置也會做適應性調整。此外,會以更專業、精細投研團隊評估,最終有合理權益選擇。

楊玉成則表示,新華資產權益配置與自己相比是提升的,但在行業中權益資產佔總資產比重比高,甚至是較低的。

“2023年中國資本市場經過一輪調整,我們堅定看好A股以及H股,我們認爲已經具有投資價值,將積極參與投資”,楊玉成還表示,具體配置方向上,高分紅、高股息,高科技、行業龍頭,流動性強,新經濟特徵的,高科技、大消費、資源礦產類、黃金等也會積極參與。爲降低波動性,還要做一些新基建另類投資,包括公共基礎設施、煤氣、水電、城市舊改等安全性高,收益有保障的。

回應與中國人壽共同設立的私募基金進展,秦泓波表示,該基金操作相對獨立,將着眼於長期配置目標,遵循合規前提下,與中國人壽一起努力將基金做好。楊玉成則表示,私募基金有500億規模,跟中國人壽一起合作,各出資250億,主要投資於二級市場,着眼於長期投資的資產。新華會積極參與到股和債的標準化投資,非標另類、新基建、新能源、新質生產力都有佈局。

此外,有市場傳言稱萬科已與保險公司達成展期協議,後者也同意降低非標債務利率。財聯社記者就此向龔興峯求證。他表示,“現在正在進行中,沒有什麼達成達不成的”。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