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实探香港餐饮零售业!商家直面困难挑战,业内建议拥抱高科技

實探香港餐飲零售業!商家直面困難挑戰,業內建議擁抱高科技

證券時報 ·  03/18 10:06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羅曼 卓泳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之一,香港近年在多方面加速融入大灣區的發展,餐飲零售業也同樣需要與大灣區城市保持更緊密的信息交流與互動、豐富香港消費業態、推進零售科技的落地應用、開展相關領域的合作,重新擦亮香港“購物天堂”的金字招牌。

一大早從深圳灣口岸過關,半個小時後到達深圳南山中心區,開始一天的吃喝玩樂深圳遊,近半年來,家住香港元朗的王先生和家人經常以這種新的模式度過週末。2023年以來,香港市民掀起了一股“深圳熱”。但與這股熱浪形成鮮明反差的是,曾經是內地人“購物天堂”的香港,卻在消費市場中稍顯遜色。

以剛過去的龍年春節爲例,儘管訪港遊客達到143.6萬人次,但本地及旅遊市場消費仍較2018年同期有所下滑。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訪港旅客約爲3400萬人次,較2018年巔峯時期的5103萬人次減少了33%,且罕見地被全年香港居民5300萬人次的北上紀錄反超。

內地旅客訪港人數減少、在港消費模式轉變等,都令香港本地餐飲零售業在疫情後復甦緩慢。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香港1月零售銷售按年升幅放緩至0.9%,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9%,該協會的會員單位反映今年生意額較疫情前仍有兩至三成的差距。

香港政府統計處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月底的三個月,與先前三個月比較,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額銷貨價值下跌3.2%,而經季節性調整的零售業總額銷貨數量下跌3%。香港餐飲零售業界人士表示,香港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應積極運用科技手段轉型升級、大力推廣本地特點亮點、緊密與周邊城市交流合作,重振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

品牌餐飲做起外賣生意

家住香港元朗的王先生幾乎每個週末都會帶小孩來深圳遊玩新目的地。他告訴記者,現在已經很少會在香港過週末,因爲深圳灣口岸過關極其方便,過關後就帶着小孩去各大商場轉悠品嚐美食,“每次來深圳都會安排很滿的行程,消費太划算了。在香港吃一頓泰國菜人均消費大概在400港元左右,在深圳可能不到一半。”王先生說。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餐飲業正面臨人流量和入座率不足的情況。近日,記者實地探訪旅遊旺區尖沙咀、旺角、佐敦等一帶,不少餐廳上座率都不高,即使在中午12點飯點時間,商場內的一些餐廳也只有少量客人進出。

位於K11商場處的湊湊火鍋店的一名大堂經理告訴記者,“現在香港餐飲生意不好做,我們現在已經很少出現翻檯的情況,基本上顧客來了就有座位不用排隊。聽說很多餐廳都開始學習內地模式做起了外賣生意,連40港元/份的盒飯也會進入IFC(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在香港工作,長期往返深港兩地的高女士對香港餐飲業這些年的變化有很深的體會,“疫情之前,我們公司(位於佐敦)樓下的那家酒樓經常要排隊,服務員都忙不過來,現在人流量差了很多,而且餐飲品質也下降了。”高女士告訴記者,疫情之後的這幾年,她在香港的居住地周邊經常會有新開的餐廳,但都是沒開多久就倒閉了,“有一家開了很多年的餐廳,去年也倒閉了,現在換了另一家,目前人流量還算可以,但也沒有前幾年多。”高女士說。

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即便是今年的春節期間,香港餐飲市場都比較冷淡,來港的遊客大多以體驗式旅遊爲主,香港的餐飲業整體增長放緩,尤其是中等檔次餐廳最受影響。

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類香港的餐飲業態相對受到內地遊客的歡迎,那就是“冰室”。記者近日走訪旺角片區發現,即便是看起來很小、裝修比較簡陋的冰室,都坐滿了人,有些在大衆點評中評價較高的冰室,還出現排隊的情況,光顧的不少是內地遊客。

香港零售科技商會會長蘇增慰認爲,儘管當前香港餐飲業整體不太景氣,但部分具有香港特色的餐飲業態和美食,仍然受到本地市民和內地遊客歡迎,香港應繼續強化本地特色,吸引更多消費者。

旅遊旺區商鋪面臨轉型

與餐飲業一樣稍顯冷清的還有零售業。數據顯示,2024年1月香港零售銷售按年升幅放緩至0.9%,遠低於市場預期的6.9%。根據香港零售協會調查顯示,與正常年份2018年同期相比,受訪會員今年生意仍有兩至三成的差距。

具體來看,香港政府統計處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1月,超級市場貨品的銷售額同比下跌9.3%,其次爲食品、酒類飲品及菸草同比下跌8%;電器等耐用消費品同比下跌26.2%,百貨公司貨品同比下跌9.2%,燃料同比下跌14.5%,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同比下跌8.2%,中藥同比下跌20.1%。

記者近期在實地探訪中發現,在香港傳統旅遊旺區尖沙咀、旺角、佐敦一帶,每走幾步都會有店鋪轉租或者招租,一般轉租類型較普遍的是美妝、藥房或者飾品類店鋪。

記者撥打招租信息上的業主電話,接聽的一名男士向記者表示:“上一家藥妝店由於租約到期不打算續租,因爲生意不太好。其實租金已經相比之前下降了很多,我現在放租的租金也比市價低10%左右,但放了3個月都沒能租出去。”

上述負責管理位於佐敦和上環的商鋪物業的高女士告訴記者,她管理的位於佐敦彌敦道旁邊的一個商鋪,租客是做藥妝店的,不到半年虧了一百多萬港元,如今租約即將到期打算關店停業。她還表示,位於上環的一個百貨廣場也有同樣的境遇。

“現在租金較疫情前普遍跌30%~40%左右,更較高峰期大跌80%。雖然租金下降,但還是沒法覆蓋成本。”位於佐敦的一家美聯物業房產經紀對記者表示。

蘇增慰對記者表示,香港的商鋪租約一般爲3~4年,如今很多店鋪都是疫情之前簽訂的,經歷了三年的疫情寒冬,即便去年香港已經恢復通關,但遊客數量和消費力恢復較爲緩慢,零售餐飲業的生意額未見大幅增長,因此租約到期了,不少店鋪就選擇撤店。

“雖然租金下降,但核心地區的商鋪租金還是比較貴的,在經濟下行階段,即便是吉鋪,經營主也會考慮做什麼業態才能支撐起成本。”蘇增慰表示,當前企業確實出手更謹慎,而且,香港現在也面臨服務業招工難題,企業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

業內建議餐飲零售擁抱高科技

作爲購物和美食天堂的香港,曾一度深受內地遊客的歡迎。但是,如今從各企業主的感受來看,這個美譽卻有點褪色。疫情或許只是個“導火索”,而在潛移默化中改變的消費模式和消費習慣,卻讓香港在消費市場中一點點地陷入被動。

“經歷了疫情三年,感覺大家已經更習慣網購了,如果要買海外的東西,也可以通過海淘,不一定要來香港。”高女士表示。多位香港零售業人士也認爲,如今內地遊客在港的消費習慣已經發生變化,從以往的購物爲主,到如今遊覽爲主購物爲輔,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本地消費復甦。

此外,在港元匯率持續走強下,內地、香港正從“單向奔赴”向“雙向奔赴”模式轉變。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爲,港人熱衷北上消費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香港客群。在強港元匯率下,港人外出消費意味着購買力更強,花更少的錢來內地享受更好的消費服務。

香港零售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爲了振興餐飲零售業,香港政府去年爲遊客和本地居民推出了“你好,香港!”和“香港夜繽紛”活動,推廣夜市購物、娛樂和餐飲體驗等舉措,但收效甚微。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看法稱“香港零售業前景相當困難”,強調政府應當考慮在財政支出上做出調整,即使這可能會對短期經濟造成一定的壓力。他認爲,這是一個艱難但必須的選擇,尤其在面對當前零售業的困境時。

記者查詢近期發佈的2024年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了解到,2024~2025年,香港撥款至發展本地旅遊業的預算較去年增長了11.6%,以更豐富的旅遊業態吸引各地遊客,進而推動本地餐飲零售業發展。

此外,科技賦能餐飲零售業,也是香港發力的方向。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最新的財政預算案時表示,今年初會陸續邀請餐飲業及零售業的中小企業加入“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並在現成基礎數碼方案中,挑選合適方案及申請配對資助。據悉,這些方案將集中在電子支付及店面銷售、在線推廣和客戶管理系統三方面。陳茂波表示,預計最少8000家合資格中小企業受惠。

“在支付、運營、推廣等環節運營科技和大數據手段,一方面能讓年輕的創業者有機會參與到傳統的餐飲零售業中,另一方面也能讓經營者更快速、便捷地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和需求,顧客的消費體驗也會大大提升。”蘇增慰表示。

作爲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城市之一,香港近年在多方面加速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在蘇增慰看來,餐飲零售業也同樣需要與大灣區城市保持更緊密的信息交流與互動、豐富香港消費業態、推進零售科技的落地應用,開展相關領域的合作,重新擦亮香港“購物天堂”的金字招牌。

此外,曾俊華認爲,香港餐飲零售業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不僅僅與其他地區在價格和數量上競爭,應該開發和推廣具有本地特色和高質量的產品,從而凸顯香港獨特的品味和生活方式。他指出,像東京、倫敦、紐約、巴黎和米蘭等國際大城市,都擁有各自的獨特魅力,而香港也應該找回和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