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聆达股份光伏跨界“初甜终苦”:P型电池需求减少难接单 新入者跟不上技术迭代

聆達股份光伏跨界“初甜終苦”:P型電池需求減少難接單 新入者跟不上技術迭代

財聯社 ·  03/14 19:58

①N型加快替代P型的技術迭代速度超過業內預期,聆達股份子公司嘉悅新能源P型產能停產; ②分析認爲,一些沒有關停的PERC產能主要是一體化企業和體量較大的專業化電池廠,體量較小的產線後續會繼續出清。

財聯社3月14日訊(記者 趙子祥 劉夢然)近年來,光伏需求高增,吸引衆多企業佈局,但面對技術迭代變化,一場圍繞P型產能的出清已經開始。

2020年,聆達股份(300125.SZ)發力佈局光伏電池行業,此後電池片銷售收入在營收中佔據絕對地位。但其產能過於集中在前代P型技術,而N型項目建設進展又不及預期,讓這家跨界企業的光伏佈局面臨挑戰。

聆達股份在安徽金寨工廠的停工以及銅陵項目延期的現狀,或許只是光伏跨界者在遭遇技術迭代衝擊的一個縮影。業內分析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P型產品被N型替代,一些沒有關停的PERC產能主要是一體化企業和體量較大的專業化電池廠,體量較小的產線後續會繼續出清。

P型產能關停預計增多

近期,聆達股份金寨子公司陷入停產傳聞。財聯社記者赴現場求證獲悉,子公司嘉悅新能源金寨電池生產基地已進入停擺狀態,不僅已投產的P型電池項目停產,本計劃在去年底投產的二期N型電池項目也僅完成廠房框架搭建,不僅工地上空無一人,還疑似存在拖欠工程款問題。

image

(嘉悅新能源二期5.0GW高效電池片(TOPCon)部分在建廠房 財聯社記者攝)

對於金寨嘉悅新能源停產事項,有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評價稱,P型電池廠停產並不罕見,且隨着技術迭代和市場需求變化,這一情況在今年會越來越多。

公開資料顯示,聆達股份上市之初主要從事餘熱發電相關業務。2014年通過收購格爾木神光新能源有限公司的100%股權,初次涉及光伏發電行業;真正發力佈局光伏電池行業則是在2020年,公司支付現金2.87億元收購了金寨嘉悅的70%股權,並於次年6月實現100%控股,由此正式進軍光伏產業鏈。

收購金寨嘉悅後,聆達股份的經營進入“甜蜜期”,2020年至2022年收入分別爲2.82億元、10.51億元、15.98億元。其中,太陽能電池業務逐漸成爲其主要收入來源,2020、2021年分別貢獻了75%、92.84%的營業收入。

到2022年末,公司主營業務收入95%以上來源於全資子公司金寨嘉悅從事的高效晶硅太陽能電池業務。不過,受資產計提減值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淨利潤出現連續虧損,2020年至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5601.67萬元、-7269.67萬元、-1692.80萬元。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2023年上半年,金寨嘉悅的太陽能電池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25.75%,公司稱主要系銷售模式及原材料價格下降影響所致。報告期內,受託加工業務佔比同比上升,同時自產自銷業務上游硅料價格下降傳導至對客戶的銷售價格下降,致使營業收入規模下降。

而在公司的電池片銷售上,亦出現了波折。今年3月9日,聆達股份發佈一份《關於債務重組的公告》顯示,全資子公司金寨嘉悅作爲生產方和客戶馬鞍山隆輝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分別於2022年11月10日、11月17日簽訂了光伏電池片購銷合同,合同金額合計爲837.30萬元。

2022年,正值光伏產業上行週期。當年11月,金寨嘉悅應隆輝光電要求,將上述訂單全部貨物交付給安徽晶飛科技有限公司。然而,金寨嘉悅新能源遲遲未收到隆輝光電貨款,最終只能採取訴訟追償措施。根據後續協商,晶飛科技以417.61萬元作爲最終結算金額支付給金寨嘉悅新能源。

跨界企業跟不上技術迭代?

在2022年,規模化生產的P型單晶電池仍採用PERC技術,但到2023年,TOPCon電池就以絕對規模優勢成爲投產的主流,數據顯示,2023年12月N型組件市場招標量近七成,N型加快替代P型的技術迭代速度超過業內預期。

一位組件廠人士給財聯社記者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行業P型在庫產能約450GW+,其中大約有100GW左右面臨徹底關停。關停的產能多存在產線過老問題,例如“166改182”的產能沒有改造空間;或是因爲廠房預留寬度不夠而無法改造。

他認爲,這些產能由於競爭力不足,處於虧現金流狀態,一些生產基地折舊完成已回本,因此關停。而一些沒有關停的 PERC 產能主要是一體化企業和體量較大的專業化電池廠,體量較小的產線後續會出清。

另據券商機構的統計和預測,截至2023年底,PERC總產能約爲500GW,已經關停的PERC產能約50.6GW,佔比約10%。預測認爲,2024年下半年起,預計關停佔比39%,預計升級佔比17%,剩餘34%暫未確定。此外,去年四季度後期以來電池停產增多,預計目前行業層面停產的PERC電池或已達到百GW水平,部分尾部電池組件企業開始尋求資產整合。

此前幾年,光伏作爲備受資本青睞的風口賽道,也吸引到諸多企業跨界佈局,其中成敗者皆有。近期,仕淨科技(301030.SZ)和明牌珠寶(002574.SZ)分別宣佈簽下N型電池片銷售大單,客戶分別爲晶科能源(688223.SH)和天合光能(688599.SH)。在佈局光伏業務之前,仕淨科技主要生產製造製程污染防控設備,明牌珠寶則從事貴金屬和寶石首飾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

業內分析認爲,隨着光伏行業各環節產能大幅提升,“先進產能”對前代產品的替代在加快,技術迭代風險成爲光伏投資的重要“攔路虎”。在聆達股份2022年業績中,公司就將“技術升級風險”列在風險因素的第一條,並提到如果後續其他技術路線出現重大突破,在量產效率大幅提高的同時成本也大幅下降,則現有PERC技術將面臨較大沖擊甚至有被替代的風險,如果嘉悅新能源無法緊跟行業技術發展速度,將面臨技術更新迭代的風險。

在此輪洗牌和分化中,更多跨界者首當其衝,此前已有沐邦高科(603398.SH)、向日葵(300111.SZ)、山煤國際(600546.SH)、奧維通信(002231.SZ)等紛紛宣佈項目終止或者延期N型電池項目投資,其中均有提到技術變化帶來的影響。

在今年進行的一場行業會議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有關負責人提到,很多企業也忽視了光伏行業的競爭強度,盲目擴產或湧入。專家建議,製造端企業應充分認識光伏行業“四快(技術迭代快、產業增長快、成本下降快、市場變化快)”特點,對產業和技術保持敬畏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