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知识经济凉了吗?

知識經濟涼了嗎?

格隆汇 ·  2018/02/17 09:34

作者:肥肥貓

知識經濟是個偽命題,這是我今年以來的一個體會。

隨着手機付費的習慣終於普及了到了每個人,2016年被吹成什麼“知識經濟的元年”,隨後的兩年裏冒出了各種各樣“賣知識”的平臺,個個都來割一茬韭菜。

搞直播音頻課最早的是知乎,2016年的時候知乎把live看成變現最理想的形式,全力推這個東西。但到今天為止,可以説知乎那個Live大概是已經涼了的。一個明證就是現在知乎上幾乎沒有人再聊live的事情,也很少聽見有人引用某某人live裏的內容。主要還是因為大家第一輪智商税被收的太猛,體驗非常糟糕。

事實就是——不是每個人都能當老師的,演講這東西3分靠打磨,7分拼天賦。知乎官方一直以來有個執念,就是那些名校的,高社會地位的人,講的東西質量一定高,用户一定喜歡,但用户的反饋卻不斷打官方的臉。

大部分知乎力捧的站內元老和站外請來的大咖,都缺乏把東西講的引人入勝的基本能力。就算請來了大牛,人家來了也就是隨便聊兩句,心態等同於粉絲見面會,根本不做備課準備。

到了後期Live全面開放之後更是什麼阿貓阿狗都去開課,我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各種邀請我去聽他課的私信(希望我幫他帶流量)。講的東西那真是什麼鬼都有,女大v繞來繞去就是男女、褲襠那點事,男大v沒有專業建樹的全都一紮堆去講“如何讀書”、“終身學習”之類的摻水雞血;有專業建樹的開的課基本也就和念教材差不多,味同嚼蠟,根本聽不下去。這種課去聽一次就曉得撤了,腦殼有問題才會持續購買,所以Live越做越沒人聽。

知識經濟這個詞剛冒出來的時候,很多人想的很美好——知識包含狹義的書本知識和廣義的人生經驗閲歷,這些東西全部商品化之後是個巨大的交易市場。但現在看來這根本就是個偽命題。想要純乾貨的紮實知識,不如去找一篇這個領域的高質量文章讀讀,效果碾壓。各個行業的經典書籍水平不知比那些所謂入門live高多少,只是沒多少人願意讀罷了。

而廣義的經驗閲歷,在沒有團隊打磨和準備的情況下就是瞎扯淡,根本沒有長期持續輸出的可能。一個在文字中靈光一閃獲得高讚的人,讓他成系統的表達出來可能根本就不行。

我記得有個美食答主開了個課叫怎樣吃好火鍋還是什麼的,結果直播就是他自己和人聚餐的時候,把手機放桌邊讓大家聽他們吃飯時的閒談,結果買課的人全在罵他水。

image.png

我相信這傢伙現實中可能真的很懂吃,但是他沒有演講天賦,也沒有受過這方面的訓練,更沒有團隊幫他準備和把關,完全不知道要怎麼把肚子裏的貨表達出來。

事實上,哪怕就算讓汪曾祺,唐魯孫這些中國最牛逼的美食家穿越過來現在開一個課,體驗也未必就一定好,很多知識分子功夫都是筆頭上的,讓他用口語的形式講清楚,還要講的引人入勝,這是完全兩碼事。

所以汪曾祺開一個美食節目,點擊率未必有《高曉鬆品讀汪曾祺》來的高。因為研究美食是汪的天賦,講話好玩是高的天賦,大家術業有專攻。知乎錯就錯在他以為“知識”、“經驗”這些東西可以化整為零的出售,但不知這些東西和任何產品一樣,脱離了品控和專業,就質量一泡污。

做內容輸出的人心裏都清楚,要維持長年穩定持續的輸出是多麼難的一件事情。像得到APP剛出來的時候很火,我因為關注萬維鋼差不多有10年了,所以買了個199的年課。

但即便是這樣我一直很喜歡的作家,我至今也沒有把他的課看完。他以前的文章有很多非常好的思路和有關美國政治的評論,現在的東西倒也不是説有多差,只是現在為了賣課而被團隊包裝,為講而講,把一個原本很有思想火花的人包裝成了“解決中產階級知識焦慮”的一個工具。

羅振宇本人是個非常精明的商人,他摸清商業化道路大概是2015年的事情,因此羅輯思維只有2014年以前的能聽聽,2014年以後的內容用知乎上的評論來説“羅輯思維幾大寶:互聯時代睜眼看,自由經濟保平安,三體可以當聖經,屌絲信我變新星,大型公司必倒閉,我等牛B佔便宜”。從一個“讀”書人變成了一個三句不離互聯網思維的大忽悠。

至於其他平臺七七八八的課,我買過一些,自己也開過幾次。總的來説體驗都不算特別好,很難變成一種長期的習慣。唯一從2013年一直堅持跟的,回憶了一下,大概只有樑宏達(老樑)和高曉鬆的音頻更新。現在手機裏就剩下知乎和蜻蜓FM、最多為萬維鋼加個得到。其餘都刪了。

無論知乎上有多少人黑高曉鬆,但我還是要説,從曉説,到後面的曉鬆奇談,到現在的矮大緊指北,這麼多年來高曉鬆是極少數能維持住產出水準的播主。這人出生高級知識分子世家,親身經歷過很多重要的歷史,又認識不少赫赫有名的人物或者他們的後代,所以他對很多歷史事件的見聞都很有意思。

其次作為中國流行音樂史上挺重要的人物,對流行音樂史的講述想必也非常真實準確。這些東西都來自於家世和自己的才華,屬於別人沒什麼機會接觸到的東西,不可複製。所以他在蜻蜓FM上開始付費之後我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付錢了,事實證明他對得起這筆錢。

高曉鬆過去在愛奇藝弄視頻是非常沒有必要的,一來他並不以形象取勝,二來語音已經包含了90%以上的信息量,卻大大增加了適用場景。他2月22日會在蜻蜓fm有一次直播,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

我還想付錢的一個人是鮑鵬山,個人認為他講水滸是全網講的最好的人,聲音極有磁性。個人覺得他在學術性和通俗性方面的平衡水平已經超越了易中天,聽的人慾罷不能,基本上任何時候只要點開他任何內容就會被吸引連續的聽上幾個小時。

所以聽完水滸我把他講先秦諸子的課也都下了。可惜他現在沒有繼續再開了,可能作為高校老師本身並不以此為主業吧。

當然比起這些人受眾更廣的是樑宏達(老樑)。如果説高曉鬆靠的是家境帶來的眼界,這人就完完全全靠的是天賦,一張嘴完全老天賞飯。據説當年讀大學的時候,他跑去陌生寢室聊天一聊幾個小時,能把全寢室的人聊的不上課不吃飯。

這種天賦是獨一無二的,再給力的團隊協助也複製不了他這張嘴。單純嘮嗑也能把人嘮的想聽就是本事,而且無論是高曉鬆的扯談,還是老樑的嘮嗑,素材都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可以支持長期輸出,可以説這兩人才是所謂“知識經濟”時代最理想的典範。

知識經濟這種形式就不適合傳播硬知識。事實上,也沒幾個人真的想什麼硬知識。羅輯思維裏對知識經濟有個評價大錯特錯,他説人們比起“有趣”,更願意為“有用”買單。現實恰恰相反,“有趣”才是人們最想為之付費的東西,至於“有用”,你確定你的東西真心“有用”?

來源:肥肥貓的小酒館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