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京沪高铁(601816):自然区位优势与委托运输模式

京滬高鐵(601816):自然區位優勢與委託運輸模式

長江證券 ·  03/01

立足高鐵網絡中樞,經營業績穩中有升京滬高鐵的主要資產是線路、土地和車站,並無動車組資源。從資產屬性來看,線路、土地和車站屬於長久期的資源品,再投資的必要性較低,公司的現金流創造能力超過表觀盈利能力。

一方面,京滬高鐵連通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具備自然壟斷的屬性,區位賦予公司得天獨厚的流量和盈利優勢,河北、江蘇、山東和安徽四省雖然經濟發達,但人均乘坐火車的次數顯著低於東三省,預計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另一方面,京滬高鐵通過高鐵網絡輻射全國,也將受益於網絡效應。2020 年,京滬高鐵併購京福安徽,從單一線路開始走向區域路網,外延併購將成爲京滬高鐵成長中必要的一環,持續的併購也有望加強公司的網絡效應和競爭優勢。

京滬高鐵在全國鐵路網絡中的地位穩固,雖然里程佔比降低,但運量佔比穩定。中國鐵路的客運量大致可以描述京滬高鐵的經營情況,過往數據呈現較好的一致性,這是位置穩固的結果。

委託運輸坐地收租,本線業務承擔風險

鐵路行業具有“全程全網”的特點,但中國高鐵採用分工更明細的委託運輸管理模式。路網公司與運輸公司作爲主要的參與主體,資產不完整,同時意味着可以加槓桿展開競爭優化效率。

所有班列都由運輸公司執行,但旅客票價分類清算:本線列車票款收入歸路網公司,路網公司向運輸公司支付動車租用費;跨線列車票款收入歸運輸公司,運輸公司向路網公司支付路網租用費。無論是路網公司擔當本線列車還是運輸公司擔當跨線列車,只有收入超過現金流平衡點才能貢獻邊際,路網公司的平衡點需要46%的客座率,運輸公司的平衡點需要38%的客座率。

採用委託運輸管理的模式,路網公司的員工數量很少,但鐵路客運依舊屬於人力密集型行業,人力相關成本在委託運輸管理費用中體現。依據《京滬高速鐵路委託運輸管理合同》,委託運輸管理費用三年一簽,採取“綜合單價+複合增長”計費方式,複合增長率按照人工費增長(權重75%)、物價增長(權重25%)測算確定,因此,京滬高鐵長期面臨人力成本剛性上漲壓力。

京滬高鐵面臨產能飽和問題,本線和跨線列車的業務量增速在2020 年之前就已經放緩。伴隨着需求持續增長,票價的形成機制雖然還不明晰,但高鐵的市場化大門已經打開,京滬高鐵兩次階梯上調終端票價;而對於跨線列車,現有規則按路網的繁忙程度定價,自發具備價格彈性。

資源分配對於各公司的影響巨大,列車運行圖的微小變化,涉及運輸公司和路網公司的利益分配。基於現有信息,我們無法預測和辨別資源配置的準則,但長期投資者對此應該有所關注。

長期投資價值取決於如何應對供需關係

京滬高鐵是中國高鐵客運龍頭公司,連通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天生具備自然區位優勢,同時享受高鐵的網絡效應,長期增長獲益於腹地和輻射區域客流量的增長。在委託管理運營模式之下,公司成本持續剛性上漲,但跨線列車貢獻相對穩定的盈利,本線列車承擔有限的宏觀經濟敞口,預期商業模式和盈利水平穩定。伴隨着京滬高鐵本級產能飽和,公司外延併購和內生提價打開長期增長空間,我們預計公司2023 年~2025 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13 億、131 億和150 億,對應2023 年~2025 年的PE 分別爲22 倍、19 倍和17 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宏觀經濟波動;2、委託運輸成本;3、平行線路分流;4、盈利假設不成立或不及預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