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ETF:5000亿仅仅是起点

ETF:5000億僅僅是起點

证券时报 ·  2019/09/23 04:25

規模突破5000億,ETF發展進入新的階段,也迎來一個新的起點。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基金行業將產生更多、更豐富的ETF產品。ETF大戰硝煙正濃,戰局未定,每個參與者都有機會。

開放式交易型指數基金(ETF)空前繁榮。權益類ETF規模超過5000億,今年新發ETF超過1000億。基金公司也使出渾身解數推動ETF佈局。無論是已確立市場份額的頭部公司,還是摩拳擦掌的新進入者,都將5000億視作一個起點,這場大戰硝煙正濃。

ETF競爭頭部效應初顯

挖掘創新產品如火如荼

從數據上看,華夏、南方、易方達、華泰柏瑞、富國、博時、國泰等公司旗下ETF總規模處於領先。不過,ETF市場還在變化,每個參與者都還有機會。

中融基金指數投資部執行總經理趙菲表示,ETF在寬基指數領域的規模效應、頭部效應已漸成事實。目前已發行ETF產品的基金公司共有35家,前十大管理人合計管理ETF規模佔比接近90%;標的層面,以滬深300和中證500為例的單一標的頭部效應明顯,競爭非常激烈。但整體競爭格局還未最終形成,以2018年下半年為例,所有滬深300和中證500ETF份額都有增長,中小產品也有所受益,行業發展仍具有普惠效應。

博時基金表示,應該看到,ETF整體的蛋糕還比較小,產品的覆蓋、多樣性和特色化等很多方面都處於起步階段,大家都處在開荒階段。

要在競爭中脱穎而出,打造獨一無二的品種是制勝關鍵。商品期貨ETF、指數增強型ETF、獨特行業ETF、Smart Beta都是基金公司爭奪的方向。

華夏基金數量投資部總監徐猛介紹,他們關注的創新方向包括三類:商品期貨類,創藍籌ETF、創成長ETF等Smart Beta ETF,5G等行業主題ETF。

博時基金則表示要在重要大類資產配置工具上“搶先機”,如原油ETF、其他主流境外市場ETF等領域實現最早佈局。

國泰和南方基金更為關注增強型ETF的進展。南方基金表示,增強型ETF既擁有ETF特有的交易靈活性,又兼具指數增強基金力爭超越指數收益的投資目標,能夠針對性地滿足客户需求,是重要的創新品種。

廣發基金則比較看好Smart Beta產品。“根據美國市場經驗,大型基金公司和ETF精品管理公司在Smart Beta領域競爭非常激烈。美國本土股票市場的單因子產品供給基本飽和,各大公司會在多因子指數領域繼續深耕。因子在債券和商品等特定資產上的應用尚未普及。”

ETF費率戰愈演愈烈

ETF備受關注,費率是一個焦點。很多大型公募都已加入價格戰。易方達基金相關人士認為,海外資產管理機構,如先鋒、富達、貝萊德很早就推出低費率指數基金。指數基金及ETF具有規模效應,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規模越大,邊際管理成本就越低。另外,指數基金及ETF單位成本要遠低於主動型基金;目前的管理費率都經過基金管理人嚴格測算,能夠覆蓋投資管理和運營成本。

徐猛認為,長期看,ETF的管理費率有下降空間。短期看,ETF的管理費難有系統性的下降。原因在於,一、國內ETF還沒有形成規模效應,ETF業務持續運營的費用較高,即使是在現有管理費率下,也只有頭部公司的ETF能夠盈利。二是美國ETF的平均管理費率在0.2%左右,基金管理人還能分享部分ETF的融券利息收入以及投資顧問費用。隨着國內ETF管理規模的增加,ETF管理人的業務收入多元化,ETF管理人將依據市場化的原則調整ETF的產品費率來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目前國內還不具備全部ETF產品一降到底的條件。”廣發基金直言,一方面,指數基金費率下調基本已成趨勢;但另一方面,國內ETF費率已經處於比較低的位置,再降存在難度。如果ETF市場展開價格戰等惡性競爭,降費幅度過大也將迫使多數公司虧損經營。

浦銀安盛基金高股息ETF基金經理高鋼傑表示,任何不賺錢的業務都難以長期存在,運營ETF就必需承擔其高成本的壓力。較高的運營成本,一方面要求基金管理人提高資源整合、投資運營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提供更多更好的ETF產品,做大規模,提高整體ETF業務收入。

產品之爭更是戰略之爭

降低費率、加強創新,都還僅是基金公司佈局ETF產品的一個環節,產品大戰背後,基金公司應該拿出的是一份戰略藍圖。

從當前的ETF發展路徑來看,華泰柏瑞基金比較典型。該公司今年二季度末股票型ETF規模突破400億元,這主要得益於華泰柏瑞基金的戰略部署。公司成立之初,就觀察到海外市場ETF的崛起趨勢,將ETF作為公司發展的戰略方向之一。2006年佈局上證紅利ETF,2012年發行了市場上第一隻T+0模式的滬深300ETF,這些產品都已成為目前市場主流的ETF。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ETF是一個重資源投入型產品,基金公司的運營管理成本較高,主要包括系統成本、人力成本、發行成本、做市成本、傳播成本、銷售成本等。因此,這場ETF之爭,實際上也是基金公司的戰略之爭,需要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大投放力度才能見到效果。

而且,這種努力和投入也是長期的。“對於單個基金公司來説,應對行業競爭就要把ETF業務的每一塊都做好做紮實。比如,在產品設計上,要有前瞻性,要領先於同行先行佈局。發行的規模既要考慮公司成本又要考慮未來的培育基礎,流動性也必需到位;把傳播和營銷做深做細。”國泰基金表示。

鵬華基金量化及衍生品投資部基金經理張羽翔表示,美國ETF的整體規模經歷了前期緩慢發展-爆發式發展的演變;ETF產品經歷了寬基-行業-Smart Beta–ESG主題的演變過程。中國也會是類似情形,隨着時間的發展,具有規模優勢、特色優勢的公司、產品會脱穎而出,完成優勝劣汰。

“對於ETF產品的佈局,基金公司主要考慮的應該是能否給投資者提供有用的工具,基金產品比拼的則是能否給投資者賺到錢。”富國基金表示。

“ETF的競爭最終體現為公司整體實力的競爭,未來部分基金公司可能會逐步退出ETF業務。與美國市場類似,ETF業務的集中度或將持續提升。”徐猛説。

浦銀安盛基金高股息ETF基金經理高鋼傑表示,很多基金管理人發行了ETF產品,但實際上並未完全適應ETF的管理,尤其是從主動管理業務賽道切換過來的公司。ETF對基金公司投研、產品、市場、銷售等各個管理層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基金公司要在各個方面提升自己以面對殘酷的競爭環境。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