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奔驰、阿斯顿·马丁电动化“踩刹车”“科技平权”难进外资大牌

奔馳、阿斯頓·馬丁電動化“踩剎車”“科技平權”難進外資大牌

財聯社 ·  02/29 15:43

①2月28日,阿斯頓·馬丁宣佈,公司計劃於2026年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這比原先設定的2025年推遲了一年。 ②此前一週,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表示,未來十年內公司仍將持續更新、換代旗下的傳統燃油車矩陣。

財聯社2月29日訊(記者 劉陽)在國內新能源車企持續“狂飆”之時,外資品牌對電動化轉型卻仍猶豫不決。

2月28日,阿斯頓·馬丁宣佈,公司計劃於2026年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這比原先設定的2025年推遲了一年。不難看出,即便在去年作出未來五年內將投入約20億英鎊進行電動化轉型的承諾,阿斯頓·馬丁的這一目標也未能達成。

在汽車行業電動化轉型的大潮下,阿斯頓·馬丁的轉型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早在2015年,該公司首款純電動轎跑車型Rapide E就以概念車身份亮相;2017年,阿斯頓·馬丁宣佈將限量生產155輛該車型,並於2019年底生產交付。但此後,該車的計劃被擱置。2022年4月,阿斯頓·馬丁宣佈“RacingGreen”戰略,預計2024年初正式交付旗下首款插電式混動車型——Valhalla,2025年推出首款純電車型。同時,預計到2026年,其旗下所有全新車型都將擁有插電式混動或純電動版本。

“阿斯頓·馬丁延遲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原因是不穩定的財務狀況及較低的需求。”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阿斯頓·馬丁來說,電動化佈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前景有諸多不確定性。“雖然品牌擁有諸多核心技術,但更多體現在燃油車領域。電動化轉型後,技術壁壘能夠得以延續,還是從此喪失殆盡?這個過程中,阿斯頓·馬丁要面臨的風險還是很大的。”

伴隨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加劇,在激進轉型與保持盈利、品牌力之間,奔馳亦被迫選擇了後者。此前一週,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表示,推動傳統燃油車與電動車成本、價格平行,還需要很多年時間,“因此,未來十年內公司仍將持續更新、換代旗下的傳統燃油車矩陣。”

同時,奔馳還下調了電動車板塊中期發展的預期,目前預計到21世紀20年代下半葉,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電動化車輛銷量將佔其總銷量的50%,而此前這一目標的實現時間被定爲2025年。奔馳預測,2024年,公司純電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的銷量份額將大致持平,均爲19%-21%左右。

“(奔馳)的電動化轉型目標是基於市場條件和客戶需求的考量,此前的目標也強調是需要在市場允許的情況下(實現)。”對此,奔馳相關負責人表示,奔馳未來的產品陣容將基於客戶的多樣化需求,公司對電動化轉型充滿信心,並將保持戰略聚焦、戰術靈活。

BNEF預計,2024年全球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將達到1670萬輛,較此前預測減少了77.5萬輛。在全球電動車銷量增速的放緩之下,多家汽車公司均調整了戰略方向。2023年7月,福特汽車宣佈推遲電動汽車的生產目標;去年年底,奧迪新任CEO格諾特·杜爾納(Gernot Dollner)表示,短期內將會繼續推廣內燃機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另有消息稱,今年2月份,捷豹路虎首席執行官阿德里安·馬德爾表示,公司將放緩純電車型開發,並計劃推出更多插電混動車型。

“有一些跨國企業,戰略是清楚的,戰術很拖沓,因爲現在賣燃油車還掙大錢,電動汽車發展就受到中國公司擠壓,所以猶豫彷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指出,電動化是科技平權的產物,一旦科技平權,壟斷就被打破,人人可以造車。“國際大公司都是要搞護城河的,把門檻抬高,讓別人都進不來,因爲只有技術壟斷才能賺取高額利潤。”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麥肯錫聯合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2030年,中國車企有望在全球銷量前十大車企中佔據多個席位。其核心驅動力之一是創新速度:尤其在競爭激烈的中國,領先新能源車企將在當前業已領先的基礎上繼續迭代2-3代產品。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