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船防务(00317.HK):分析报告

中船防務(00317.HK):分析報告

富昌金融集團 ·  01/29

簡介

中船防務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下大型骨幹造船企業和國家核心軍工生產企業,其前身是廣州廣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1993 年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是中國第一間A+H 股上市造船企業。2015 年更名為中船防務,實控人為國務院國資委。中船防務是集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和海洋科技應用裝備四大海洋裝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與防務裝備企業集團。集團主營業務包含船舶造修、動力業務、機電設備和海洋工程,在液貨船、支線集裝箱船、特種船建造領域擁有全球最先進技術之一。旗下主要產品包括以軍用艦船、海警裝備、公務船等為代表的防務裝備產品,以支線集裝箱船、挖泥船、海洋工程平台、風電安裝平台等為代表的船舶海工產品,以及能源裝備、高端鋼結構、工程機械、環保裝備、工業互聯網平台為代表的船海應用業務產品。

旗下兩大控股子公司,分別是廣船國際和中船黃埔文衝。廣船國際是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屬下華南地區最大、最現代化的綜合艦船造修企業。作為世界首間建造先進半潛船的船企,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半潛船均由廣船國際建造,為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和海洋貿易貢獻了中國力量。黃埔文沖則創建於1851 年,有著171年的建廠史,130 多年的軍工史,發展歷程橫跨三個世紀,是國內軍用艦船、特種工程船和海洋工程的主要建造基地,是中國疏浚工程船和支線集裝箱船最大最強生產基地。

行業背景

船舶行業具有明顯的週期性,主要受世界經濟貿易發展形勢、航運市場週期性波動和國際原油價格、原材料價格等因素影響。典型的船舶週期可以分為復甦、繁榮、衰退、蕭條4 個階段。當前船舶行業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蕭條階段,目前呈現弱復甦的趨勢。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發佈了2023 年二季度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CCI),達到798 點。這是該指數近十年來首次接近800 點,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3.4%。目前全球船廠的生產保障系數為2.89 年,較2022 年上漲0.34 年,而中國船廠的生產保障系數為3.46 年,較2022 年上漲0.73 年。換而言之,中國船廠的產能利用率在世界處於先進水平。2023 年,中國造船完工量為4,232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1.8%;新承接訂單量為7,120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6.4%;截至2023 年底,手持訂單量13,939 萬載重噸,同  比增長32.0%,所有指標第一次實現2 位數增長。2023 年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以載重噸計分別佔世界總量的49.6%、72.6%和53.2%,以修正總噸計分別佔47.3%、67.2%和46.8%,均位居世界第一。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連續14 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成為2023 年全球唯一一個三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的國家。此外,由於船舶壽命一般為18 至22 年。當前,全球船舶老齡化嚴重日趨嚴重。預計到2026 年,全球約有超過25.2%的船舶船齡超過20 歲。困境下,中國新船造價節節攀升。根據航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的數據,中國新造船價格指數從2020 年底的773 點一路上漲到2023 年10 月底的1060。新造船價格指數一路上揚,逼近上一輪船舶週期的高峰水平。經濟蕭條下,船舶行業持續虧損多年,近年來,落後產能逐步出清。中船防務作為船舶行業的先驅者,預計率先引導船舶行業的週期復甦。

優勢

手握大量新船訂單疊加新造船價節節攀升,看好後期業績兌現沉寂10 年後,新一輪造船上行週期已開始。中船防務2021 下半年以來承接的高價訂單自2022 年起陸續交付,帶動業績顯著增長。2022 年,中船防務完工交船32 艘,共計62.75 萬載重噸,實現營收127.95 億人民幣(元,下同),同比增長9.63%;實現歸母淨利潤6.88 億元,同比增長767.13%。值得關注的是,2023 年上半年,全球海工運營市場活躍,但受造船業生產資源緊張、融資成本高等因素影響,新造需求不及去年同期。中船防務逆市而上,2023 年上半年,中船防務實現完工交船19 艘,共計48.76 萬載重噸,實現營收59.82 億元,同比增加40.06%;實現歸母淨利潤0.13 億元,同比下跌33.09%。2023 年上半年,中船防務手持訂單合同總價約561.1 億元,其中在手造船訂單合同總價約536.6 億元,包括116 艘船舶產品、2 座海工裝備,共302.89 萬載重噸;海上風電裝備、船舶修理等非造船產品在手訂單合同總價約24.5 億元。

根據航運研究機構克拉克森的數據,2023 年以來,船廠快速售出2025 年剩餘交船船位,新造船價格繼續攀升。截至2023 年6 月底,新造船價格指數為171,較2023 年初上漲5%,較2021 年初上漲34%,達2009 年1 月以來最高水平。

2023 年上半年,中船防務新承接7 型20 艘造船訂單,實現新接訂單73.26 億元,同比增加132.94%,公司手持造船訂單飽滿,交船期最遠已排至2027 年。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船舶製造的過程比較長,從新簽訂單到最後竣工一般耗時兩年,通常在完全交付後確認收入。因此船廠業績的兌現具有滯後性,一般在  新簽訂單爆發過後的2 至3 年。中船防務手握充足訂單疊加新造船價節節攀升,看好集團後期業績兌現。

船舶行業關係國防戰備力量,產能向頭部企業集中船舶行業關乎國民經濟發展與國防安全的重要產業,是中國製造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成分。中國90%以上的外貿物資通過海運完成,船舶行業是中國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戰略通道。此外,船舶行業作為國家的重要戰備力量,對於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有重要作用。例如,船舶是國家軍事交通運輸的重要力量,有利於鞏固國防建設。在應急情況下,強大的海運力量是確保國家公民和戰略物資運輸的基礎。2021 年中國的國防支出提升至1.36 萬億元,同比增長6.9%。2022 年中國國防支出預算為1.45 萬億元,同比增長7%,2023 年中國國防支出攀升至1.58 萬億元,同比增長7.2%。外圍不穩定的政治因素過多帶動國防開支逐年增加,裝備升級換代的需求利好軍工股的長期發展。中船防務作為港股稀缺的軍工國防概念股,疊加船舶行業目前仍處於週期底部回升,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看好其後期向上空發展的空間。

全球造船行業產能持續出清大背景下,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標連續14 年位居世界第一,造船訂單不斷向中國轉移。造船行業在蕭條週期已久,逐步淘汰落後產能,新增訂單及高端船型訂單逐步向頭部集中。當前,中國船舶製造行業頭部企業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二梯隊企業有揚子江船業、新時代造船、大連中遠海運川崎等企業,第三梯隊則是地方造船企業、民營造船企業。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 年前三季度,前10 間企業的造船完工量佔全國64.3%,前10 間企業的新承接訂單量佔全國62.5%,前10 間企業的手持訂單量佔全國61.2%。大量訂單匯聚於頭部企業,中船防務受惠於母公司的頭部效應,預計隨著行業復甦可率先獲益。

劣勢

船舶行業的供需週期受宏觀因素影響

船舶行業的需求主要受宏觀經濟影響,包括宏觀政策、GDP 增速、貿易、匯率、利率、通脹、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產業鏈供應鏈等因素。例如,2022 年,營收佔比為61.59%的造船業務錄得營收78.80 億元,同比下降14.28%,毛利率7.62%,同比減少1.60%。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隨著修理及改裝市場需求擴大,中船防務逐步擴大修理業務和改裝業務規模,造船業務佔比相應有所下降;毛  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完工交付的產品主要為前期鋼價低位、匯率高位時承接,而出口船舶訂單主要以美元計價為主,導致產品整體毛利率較低。此外,由於集團實行訂單式生產且建造週期長,鋼材等原材料價格波動及人工成本上漲,或導致集團在建產品成本被動增長,控增降本難度較大,對集團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例如,造船價格在簽單時會鎖定相關材料價格,後期鋼材價格上漲將顯著影響造船企業成本,從而拖累集團業績。

地緣政治危機引發船東違約風險

地緣政治沖突不斷,拖累航運復甦。開通於1869 年的蘇伊士運河承載著全球約12%的貿易,為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之一。因****的攻擊持續,紅海危機加劇,進一步影響海運貿易,導致有一半船隻正在避開紅海和蘇伊士運河航線,繞道好望角,導致上百萬個貨櫃運能受衝擊。如果船隻使用好望角航線,亞洲東部和歐洲西部之間的航行時間會增加約25 至35%。運費上漲、船期延長,交貨日期延後,航運弱復甦的勢頭再次被打擊。在此背景下,船東可能出現融資困難、資金緊張的情況,導致拖欠船款、延遲確認交付及修改合同甚至棄船情況的發生,造成中船防務存在在手訂單違約的風險。

投資建議

看好中船防務作為船舶行業的先驅者的地位,首予中船防務“優於大市”評級,目標價為12 港元。預計集團在2023 年至2025 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為5,300 萬元、5 億元、8 億元,同比增加-92%、843%、60%;建議逢低買進,長期持有。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