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央企考核体系优化!对股价正面推动有何意义?哪几条主线可关注?

央企考覈體系優化!對股價正面推動有何意義?哪幾條主線可關注?

中金點睛 ·  01/29 09:05

中金認爲,上市央企估值市值具備繼續修復空間,重點關注三條投資思路:1)資本開支相對較低,自由現金流較爲優質的央企,能夠支持穩定高分紅的央企;2)當前估值或市值水平處於歷史偏低水平;3)具備併購重組預期的預期投資機會。

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市場關注度升溫

1月24日,國資委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進一步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中央企業負責人業績考覈”、“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通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1月25日至26日,證監會召開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市場化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推動將市值納入央企國企考覈評價體系”。政策引導結合近期多部門發聲支持資本市場,相關領域關注度明顯提升。

央企考覈體系過去以基本面指標爲主,本次調整意味着兼顧價值實現維度。

2019年起,國資委開始逐步完善中央經營指標體系,主要聚焦基本面領域,首次提出包括淨利潤、利潤總額、資產負債率在內的“兩利一率”指標體系;2020年加入營業收入利潤率和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形成“兩利三率”指標體系;2021年,增加全員勞動生產率指標,形成“兩利四率”體系;2022年,將“兩利四率”指標的目標任務定爲“兩增一控三提高”;2023年提出“一利五率”指標體系,即用淨資產收益率替換淨利潤指標、用營業現金比率替換營業收入利潤率指標,以提升企業權益資本投入產出效率和現金流安全。

從價值考覈角度,國資委此前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中表態“鼓勵中央企業探索將價值實現因素納入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此次明確表態研究將市值作爲價值實現的重要指標,並且有望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覈,將央企發展與其上市平台企業的市值變化掛鉤,賦予市場一定的權重來優化評估央企負責人的經營管理成效。

我們認爲這有助於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在重視經營管理效率的同時,也更加註重股東利益,有望探索增持、回購、分紅等多樣化市值管理手段,對提升上市央企股東回報具有積極意義。

央企市值管理納入考覈體系爲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關鍵環節。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涵,在此背景下2022年11月證監會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促進市場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發揮”。

我們認爲從結構上來看,A股估值並不均衡,突出體現在部分銀行及國有上市企業估值存在長期偏低現象。估值高低直接體現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認可程度,也反映未來基本面的預期,我們認爲,過去十年的國企改革成效顯著地體現在國央企基本面的改善,利潤率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債務問題緩解且自由現金流改善,但估值仍進一步下行並處於較低水平,估值不僅相比民企存在折價,也明顯低於海外龍頭公司,可能更多反映的是投資者對國央企中期成長性、治理機制和信息不對稱等層面的考量。

本次研究將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負責人的業績考覈,有望成爲解決估值結構問題的關鍵環節,從中長期維度,央企負責人或有動力進一步優化公司治理,加大市場化機制建設,如

1)加大回饋股東的力度,適度提升分紅比例和回購股票,有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和優化資本結構,尤其在當前成長景氣領域相對稀缺且利率中樞下行的環境下,現金流優質且穩定高分紅的公司更受到市場關注,分紅率中樞的提升也將提升企業的估值中樞。

2)通過各類資本運作方式來推動要素生產率提升,獲取新增長點,如進行戰略式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分拆上市等;

3)更市場化方式提升激勵效率,如股權激勵、員工持股等;

4)上市央企積極同資本市場溝通交流,提升信息披露質量且改善信息不對稱問題,也有助於改善投資者對企業的認知。

上市央企經歷近期修復行情後,估值仍明顯偏低,具備投資吸引力。

2022年底以來央企股價有相對錶現,估值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復,但截至1月26日,上市國企整體PE(TTM)/PB估值爲11.65X/1.03X,上市央企整體爲9.99X/0.91X(2023年高點爲11.2X/1.04X),相比之下非國企估值爲30.0X/2.06X,當前上市央企仍處於破淨狀態,股息率高達3.5%,相比其它板塊仍具有較強的投資吸引力。

從行業內部來看,多數行業央企相比非國企也存在市淨率估值折價。與海外各行業的一流企業相比,我們重點觀察的國有銀行、建築、油氣、電信和煤炭等領域,市值體量整體仍有提升空間,市淨率估值普遍存在折價。各行業估值折價的原因有所不同,銀行、建築ROE並不低,但PB折價明顯,可能與賬面價值認知分歧有關;電信、油氣的PB估值折價基本與ROE明顯更低相匹配。

當前煤炭、油氣和電信等大型央企現金普遍充裕,且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具備加大分紅和回購力度來優化資本結構、提升ROE和市值的條件;建築央企的關鍵可能在於解決應收賬款佔比偏高和現金流相對不佳的問題。

上市央企估值市值具備繼續修復空間,重點關注三條投資思路:

1)資本開支相對較低,自由現金流較爲優質的央企,能夠支持穩定高分紅的央企,或者當前現金資產佔比較高但分紅率不高,具備直接提升分紅水平潛力的央企;

2)當前估值或市值水平處於歷史偏低水平,現金流或現金資產水平足以支撐回購股票的央企,尤其是曾經採取過股票回購的央企該方面意識可能更強;

3)具備併購重組預期的預期投資機會,重點關注戰略新興產業的央企機會,包括實施戰略性重組和新央企組建,以及推進專業化整合等。

圖表1:2013年以來國企改革路線圖

資料來源:國資委,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國資委,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2:2024年國資委保持“一利五率”目標管理體系,具體要求“一利穩定增長,五率持續優化”

資料來源:國資委,中金公司研究部
資料來源:國資委,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3:地方國企/央企PE(TTM)分別爲15.3x/10.0x

注:數據截至2024年1月25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4年1月25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4:地方國企/央企PB分別爲1.3x/0.9x

注:數據截至2024年1月25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4年1月25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5:多數行業的國企相比非國企的折價幅度較大

注:數據截至2024年1月28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數據截至2024年1月28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6:重點大型銀行及央企估值較海外龍頭折價明顯

注:ROE預測值來自Bloomberg一致預期;市值和估值數據截至1月25日
注:ROE預測值來自Bloomberg一致預期;市值和估值數據截至1月25日

圖表7:銀行、建築、電信和石油石化行業的大型央企普遍相比海外龍頭存在PB估值折價

注:1)市值和估值數據截至2024年1月25日;2)預測值來自Bloomberg一致預期
注:1)市值和估值數據截至2024年1月25日;2)預測值來自Bloomberg一致預期

圖表8:2019年以來央企的規模較大的股票回購

注:選取回購計劃上限規模超1億元案例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選取回購計劃上限規模超1億元案例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9:2019年以來央企大型重大資產重組案例梳理(不完全統計)

注:市值數據截至2024年1月28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注:市值數據截至2024年1月28日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