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民营火箭再突破 “引力一号”刷新多个纪录 更有米哈游参投、海澜之家冠名

民營火箭再突破 “引力一號”刷新多個紀錄 更有米哈遊參投、海瀾之家冠名

財聯社 ·  01/11 17:07

①“引力一號”擴充了我國中低軌衛星多樣化、規模化發射的能力; ②米哈遊之外,紅杉資本、經緯中國、聯想之星(聯想控股的早期投資機構)等參與投資該民營公司; ③隨着民營火箭在運力、發射技術上的不斷突破,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科創板日報》1月11日訊 今日,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號遙一商業運載火箭,將搭載的雲遙一號18-20星3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image

這是“引力一號”首次飛行,首飛即採用難度較高的海上發射,創造了全球最大固體運載火箭、中國運力最大民商運載火箭、中國首型捆綁式民商火箭等多項紀錄,標誌着我國商業運載火箭自主創新取得重大進展,進一步豐富了我國運載火箭型譜。

▌太空運輸生力軍 高效輔助中低軌衛星組網建設

“引力一號”爲全固體捆綁式的三級半構型。作爲全固體運載火箭,“引力一號”可採用“半整箭貯存”方式形成能力儲備,最快可在24小時內實現快速應急發射。常規情況下,單條發射船可以保障“一週一次”的發射任務,通過配置多條發射船,可實現更高頻次的發射;捆綁構型讓“引力一號”用小型火箭的身高實現了中型火箭的運載能力,同時適應了海上發射需求。

“引力一號”的運載能力處於目前中低軌衛星星座組網發射運力需求的主流區間,不僅可以支持百公斤級衛星的“一箭30星”,助力星座組網工作的高效推進,還可以發射三四噸重量的小型貨運飛船、超大型衛星等。

除了運載能力大,“引力一號”的裝載空間也大。火箭頂部配備了直徑4.2米、高9.3米的整流罩,與我國用於空間站運輸的長征七號載貨方案整流罩直徑相當,是目前國內商業航天領域最大的一款整流罩,可以容納更多數量、更大體積的衛星。

image

“引力一號”配備了目前國內商業航天領域最大的一款整流罩

值得注意的是,作爲6.5噸運力的中型運載火箭,“引力一號”實現了運力的規模效益,單位發射成本相比小型火箭降低50%以上。

▌民營火箭企業商業化潛力初顯 米哈遊參投、海瀾之家冠名

“引力一號”運載火箭由東方空間(山東)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東方空間”)自主研製。

天眼查數據顯示,東方空間成立於2020年。寧波星禾嘉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東方空間52.5038%股權,爲公司第一大股東。上海米哈遊阿爾戈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米哈遊阿爾戈”)持有東方空間1.8293%股權,米哈遊阿爾戈繫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的全資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完成四輪融資,累計籌資超11億元,米哈遊之外,紅杉資本、經緯中國、聯想之星(聯想控股的早期投資機構)等參與投資。

另外,該火箭公司商業化色彩濃厚,“引力一號”由服裝品牌海瀾之家冠名,發射現場直播視頻顯示,該箭主體以白色塗裝爲主,箭頭位置有一個大大的“海瀾之家”塗裝,4枚助推器上也有海瀾之家的英文縮寫"HLA"塗裝(見下圖)。

image

宣傳圖

image

發射實拍圖

▌國內商業航天不斷突破 衛星互聯網產業步入快車道

民營公司是我國航天產業的重要力量。據山西證券統計,2023年全國民營火箭共發射13次,成功12次,創下了中國商業航天發展八年來的新記錄,中國商業航天產業正邁入高速發展期。

隨着我國商業航天運載能力大幅提升,民營航天產業不斷迭代,回顧2023年國內民營商業火箭發射進展——

2023年4月2日,天兵科技自主研發的天龍二號遙一運載火箭成功入軌,打敗了世界範圍內液體火箭首發失敗的“魔咒”;2023年6月7日,中科宇航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箭26星”;2023年12月9日,藍箭航天朱雀二號遙三運載火箭成爲全球首枚成功將有效載荷送入指定軌道的液氧甲烷火箭;2023年12月10日,星際榮耀自主研發的雙曲線二號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驗證火箭的第二次飛行試驗任務取得成功,實現了國內首次可複用火箭的複用飛行。

華泰證券稱,隨着民營火箭在運力、發射技術上的不斷突破,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將駛入發展的快車道。

甬興證券表示,商業航天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相關公司陸續試驗並在技術上不斷進步,爲星座建設、衛星互聯網構建打下堅實的基礎,未來商業航天產業化進程有望進一步提速。建議關注火箭零部件及材料相關供應商:斯瑞新材(火箭發動機推力室內壁)、派克新材(航空航天鍛件)、航天科技(慣控產品、測控設備)、超捷股份(控股子公司成都新月參與航天火箭項目)、九豐能源(航天特氣)。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