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医药2023:寒冬犹在春意渐浓 创新药“出海”迎大爆发 医保政策暖风不断|年终盘点

醫藥2023:寒冬猶在春意漸濃 創新藥“出海”迎大爆發 醫保政策暖風不斷|年終盤點

財聯社 ·  2023/12/27 11:39

①消費復甦不及預期,醫療反腐貫穿全年,2023年的醫藥行業還沒有完全走出寒冬; ②但國產創新藥“出海”在這一年迎來空前大爆發,而醫保政策整體也進入了優化階段,顯示醫藥基本面和政策面都有所回暖。

《科創板日報》12月27日訊(記者 徐紅) 2023年的醫藥行業雖然寒冬猶在,但“回暖”的信號也在持續增強,特別是隨着醫保政策整體進入優化階段,不僅基本面風險得到進一步釋放,更有望大大提高國產創新藥的成長確定性

W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2月20日,申萬醫藥生物指數累計下跌7.6%,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5位,排名較上一年進一步提升

從四季度開始,A股醫藥板塊在大盤的帶動下,疊加創新藥對外授權交易活躍等多個利好刺激,還迎來了一輪引領市場的強勁反彈。據Wind數據,近三個月,醫藥在31個申萬行業中漲幅排名第4。

▌2023之A面:CXO、消費醫療龍頭紛紛走跌

消費、嚴肅醫療復甦力度不及預期,醫療反腐貫穿全年力度空前,通策醫療、愛美客、泰格醫藥等龍頭個股紛紛遭遇拋售股價跳水,2023年的醫藥行業還有一絲寒意。

科創板日報•星礦數據統計顯示,截至目前,A股醫藥公司已經超過500家。2023年(截至12月21日),實現上漲的有220餘家,下跌企業超過260家,其中跌幅超過30%的企業至少在50家以上。

在跌幅靠前的企業中,可以看到CXO概念佔據了多家,不僅有泰格醫藥、昭衍新藥、康龍化成等賽道龍頭,還有藥石科技、和元生物、皓元醫藥這樣的特色CXO企業。

作爲醫藥創新產業鏈上的“賣水人”,CXO公司既能受益於繁榮的創新藥研發熱潮,又不用承擔新藥研發失敗的風險,因此一直都是各路資金的“心頭好”。即便行業步入週期低谷,CXO在過去兩年依然風景獨好。

不過,這樣的行情並沒有延續到今年。進入2023年以來,在醫藥生物投融資遇冷的大環境下,CXO板塊營收增速開始放緩,疊加部分領域競爭加劇以及生物資產減值的影響,利潤端亦有所承壓。

據相關統計,2023年上半年,CXO板塊(25家樣本標的)收入522億元,同比增長5.6%;歸母淨利潤119億元,同比下滑5.5%。

與此同時,受消費復甦不及預期以及種植牙集採的影響,華熙生物、愛美客、通策醫療這三家白馬龍頭的股價在2023年也出現了較大的跌幅。

因爲集採免疫,加上業績增速較快,包括口腔醫療、醫美在內的消費醫療板塊在過去備受資本市場追捧。但隨着口腔種植收費治理和種植牙集採的推進,曾經的“十倍股”通策醫療股價也開始一路走跌,在兩年多時間跌去八成多市值,高峰時市值1300多億如今僅餘200多億。

“醫美板塊的調整一方面是因爲需要消化前期漲幅,另一方面則是因爲醫美實際消費數據以及公司業績不及預期。”針對今年華熙生物、愛美客的股價表現,還有私募研究員這樣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

儘管有利空拖累,但2023年的A股醫藥同樣也有不少異軍突起的熱點,比如腦機接口、GLP-1減肥藥、阿爾茲海默藥物等。在2023年漲幅靠前的企業中,就可以看到多家GLP-1減肥藥概念公司的身影,包括常山藥業、諾泰生物、聖諾生物等。

同屬消費醫療概念,GLP-1概念在2023年接力醫美成爲A股最耀眼的賽道之一,爆火背後的原因則是諾和諾德“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的風靡全球。GLP-1的出圈也再次證明了消費醫療的大趨勢,甚至還有人就此作出預測,認爲“未來具有更強消費屬性的產品將更有希望成爲重磅炸彈”。

▌2023之B面:政策端、基本面全線回暖

國產創新藥“出海”迎來空前大爆發,政策暖風不斷吹來,2023年的醫藥行業同樣也在加快修復

2023年被譽爲是中國藥企出海“元年”,在對外授權合作規模再創新高的同時,還有多款新藥成功闖關歐美市場獲批上市,顯示國產新藥研發實力逐步攀升。尤其是在ADC藥物領域,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跨國藥企瘋狂掃貨ADC資產,其中一半以上的標的都來自中國藥企。

對此,在日前舉辦的“第五屆健康中國思南峯會”上,國泰君安醫療行業首席分析師丁丹也作出分析,表示中國創新藥研發在基礎研究和靶點/通路發現上仍然比較薄弱,比如靶點選擇還是以跟隨爲主,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看研發速度和商業化能力等。

不過,由於細胞治療、ADC以及雙抗等一些新的藥物範式並不涉及疾病機理和靶點的更新,其核心關鍵在於CMC以及臨床實驗環節,因而成爲本土最具優勢的方向

2023年同樣值得被記錄的是,繼2022年之後,國家醫保政策在這一年還在持續完善和優化。今年7月,國家醫保局又更新了“非獨家藥品競價”以及“談判藥品續約”兩項新規,進一步加大對創新藥的支持力度。受此利好,在今年的“國談“第一天,有超過300家A股藥企股價飄紅,這在過去並不多見。

國家帶量採購方面,則是通過設置保底復活線等一系列規則,不僅提升了集採的中選率,並且降幅相對溫和,中標價差也有縮小。

“以11月底剛剛完成的人工晶體和運動醫學集採爲例,集採文件根據各品種參與玩家數量和競爭格局,差異化地設計了競價規則和參數。比如晶體的保底復活線是限價的60%,而運動醫學是40%;對於參加企業不超過2家的格局較好品種,復活線也更加溫和,晶體爲限價的80%,運動醫學是70%等。”丁丹表示。

經過前幾年的探索實踐,在帶量採購和醫保談判相關政策整體步入優化以後,展望來年,DRG/DIP支付方式改革的推進或會接棒成爲新的變量

近期,科創板上市的心臟電生理概念微電生理(688351.SH)股價創下新高,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背後原因就是北京第一批DRG付費和帶量採購聯動管理採購項目的落地。

除此之外,新版基藥目錄的出臺亦是眼下業界關心所在。基藥目錄調整不僅會影響廣大醫療機構的用藥模式,對於企業來說,產品進入基藥目錄,也意味着可以獲得更多被醫院和患者使用的機會。

自2018年以後,本該三年一調的基藥目錄已經五年未調,但從今年國家衛健委在公開渠道的表態來看,基藥目錄的調整工作也在加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