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回顾2023,展望2024,港股将怎么走;这是一份最全攻略!

回顧2023,展望2024,港股將怎麼走;這是一份最全攻略!

財聯社 ·  2023/12/27 09:15

來源:財聯社

港股市場即將告別2023年,目前距離2024年還剩三個交易日。今年來市場整體表現不佳,截至上週五收盤,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國企指數全年累計下跌17.40%、14.07%、18.14%,分別報收16340.41點、3548.05點、5488.99點。

因聖誕假期,週一至週二港股休市,今日恢復交易。

值得關注的是,部分機構指出,如果今年底恒生指數收盤低於19781.41點,這將是自1974年以來港股首次出現連續四年下跌的記錄。目前看來,這種可能性相當高。

港股這一表現令多數投資者失望,股民關於港股的討論已經從此前的海外資金撤出、邊緣化、融資功能重傷,轉爲更爲廣泛的落寞話題。甚至連國內明星基金經理葛衛東此前表示,相較於A股,更難的是港股,顛覆了三十年的投資經驗和知識,就算巴菲特、索羅斯來了也一樣會被埋。

爲何港股在2023年如此之難?

事實上,港股在今年年初得益於中國疫情防控等利好政策的調整以及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的轉強,市場出現強勁的開局。隨後在美聯儲2023年連續四次加息、中美利差持續擴大等因素的影響下,港股的反彈勢頭受到了壓制。

港股市場表現不佳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響。首先是美聯儲加息是導致港股市場表現疲弱的主要原因之一。隨着美聯儲加息,全球流動性收緊,風險偏好下降,這導致全球股市普遍下跌。作爲全球股市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與歐美股市的關聯度一向很強,港股市場也難以倖免。

其次是中美利差擴大因素,美聯儲加息導致中美利差擴大,使得資金從港股流向美國。

最後是全球經濟衰退風險:隨着美聯儲加息和全球通脹高企,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經濟衰退將導致企業盈利下滑,給股市帶來負面影響。

另外,中國經濟表現亦對在港上市的中資公司造成影響。中金公司在11月的研報中指出,今年以來,寬信用政策的實施效果並未如預期般顯著,主要原因是較低的投資回報率預期暫時抑制了私人部門的投資意願。根據他們測算髮現,居民和企業部門的投資回報率普遍低於或接近相應的融資成本。在這種情況下,公共部門信用即財政赤字增幅慢於去年,財政赤字脈衝爲2021年以來新低,整體偏緊。

哪些板塊在2023年表現佔優?

儘管港股三大指數在2023年表現不佳,但各大板塊並非步調一致,汽車、消費電子和能源股表現亮眼。

財聯社以截至12月22日的數據,挑選中在市值超過300港元的中大型個股中,漲跌幅排名居前的公司:

其中漲幅居前的公司包括:新東方、聯想集團、理想汽車、中國石油股份、中國海洋石油、小米集團、小鵬汽車、比亞迪電子、中國石油化工股份、中煤能源。

上述這些公司的漲幅分別在15.52%至89.82%之間,表現出強勁的上漲勢頭。這些公司涉及多個行業,包括教育、科技、能源和製造業等。

而下跌居前的公司包括:李寧、中國中免、美團、萬科企業、藥明生物、贛鋒鋰業、京東集團、龍湖集團、海底撈、快手、安踏體育和騰訊控股。這些公司的跌幅在12.97%至69.80%之間。這些公司同樣涉及多個行業,如零售、房地產、生物科技和互聯網等。

具體來看,包括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在內的新能源車企受益於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974.6萬輛,其中我國銷量達627.8萬輛,佔我國新車銷售比例的29.8%。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約3770萬輛,我國佔比約60%。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價格戰也愈演愈烈。爲了爭奪市場份額,各大車企紛紛降低產品價格,甚至出現了“賠本賺吆喝”的現象。這種惡性競爭不僅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還可能導致產品質量下降,損害消費者利益。

教育行業受益於“雙減”政策落地後,教育培訓行業轉型升級,新東方等教育企業股價迎來反彈。新東方旗下東方甄選因直播帶貨而一炮走紅,股價年內一度上漲至75港元高位。不過近日因小作文事件再度引發市場熱議,根據最新公告,網紅主播董宇輝已升任高級合夥人並擔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文化助理和新東方文旅集團副總裁,事件另一主角孫東旭在東方甄選的CEO職務被罷免。

消費電子的在今年表現着實令人意外。比如小米集團今年大漲得益於消費電子市場的回暖以及小米汽車項目的進展。根據該公司發佈的三季度數據,總營收達到709億元,這是近六個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長;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爲6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80%,創下了近兩年的新高。

加之本月工信部公佈了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其中小米汽車SU7也被列入其中。這一消息無疑給公司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點。

此外,石油和煤炭股也表現出色。例如,中國石油股份和中國海洋石油的股價在年內累計上漲超過50%,而中煤能源的股價也上漲超過15%。隨着國內經濟的復甦,能源需求也在增加。作爲重要的能源品種,石油和煤炭的需求增加進一步推動了相關企業的業績增長。

而消費、互聯網等行業的龍頭企業,則受到部分因素的影響,股價表現疲弱。比如李寧股價年內股價大跌近70%,主要該公司受高庫存問題的困擾。根據上半年數據,2023年上半年李寧的存貨約21.2億元,同比增長7.25%,平均存貨週轉天數由2022年的55天上升至57天。

而包括騰訊、京東、快手、美團在2023年內股價均大跌超10%,反映了互聯網行業面臨的多重挑戰。首先是行業競爭加劇。隨着互聯網行業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互聯網巨頭之間競爭激烈,新興企業也不斷湧現。這導致互聯網行業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其次是政策因素影響加劇市場擔憂。比如上週五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了《網絡遊戲管理辦法 (草案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該新規令市場有點措手不及,衆多遊戲股當天普遍大跌。

港股市場回購數據再創歷史新高

儘管港股市場表現低迷,但是公司的回購活動仍然活躍。根據截至2023年12月23日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有超過200家公司實施了回購,回購數量超過了85.24億股,回購金額高達約1206億港元。

注:港股自2019年以來的回購數據
注:港股自2019年以來的回購數據

從以上趨勢來看,隨着港股逐年下跌,上市公司回購金額規模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23年,港股回購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206億港元,是前五年年度平均水平的3.9倍。

注:港股個股回購數據 截至2023年12月22日
注:港股個股回購數據 截至2023年12月22日

具體來看,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和匯豐控股等公司成爲港股市場回購的“主力軍”。截至2023年12月23日的統計數據顯示,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和匯豐控股的回購金額分別達到了454億、279億和208億。同時,它們回購的股份數量分別爲1.38億股、3.65億股和3.45億股。此外,這三家公司的回購金額已佔到今年港股市場回購總額的78%。

騰訊控股以454億港元的回購金額位居榜首,顯示出該公司對自身業務發展和市場前景的信心。儘管騰訊控股大股東Naspers持續減持引發市場擔憂,但是公司通過回購股票來穩定股價和回報投資者。

除了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和匯豐控股之外,包括小米集團、李寧、蒙牛乳業、泡泡瑪特等消費相關公司也相繼上榜,金額分別爲13.5億、10億、7.9億。

對於港股多家上市公司大幅回購,此舉有助於提高股權集中度和增強投資者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回購股票,公司可以減少流通股本,提高每股收益和股東權益,進而提升公司的市值和競爭力。此外,回購行爲還向市場傳遞出公司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樂觀預期,進一步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華西證券今日指出,多個行業迎來回購歷史高峰,市場情緒有望回暖,建議重點關注今年以來回購金額處於歷史高位且公司回購對股價催化較大的非必需性消費、資訊科技業、工業。

如何逆轉當下港股的“頹勢”

正如開頭所提及的港股市場的表現持續不佳,在一定程度引發投資者擔憂。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交易所在年內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以提振市場。

首先,他們公佈了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有一個必選項就是投資於在香港扎根、具有前景的創新科技公司。此外,人民幣資產,如人民幣股票等也被納入計劃。

其次,港府宣佈將股票印花稅稅率從買賣雙方各按交易金額支付0.13%下調至0.1%,該措施將於2023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另外,香港交易所的互聯互通機制也不斷升級和優化。他們增加了最多10個交易日的互聯互通時間,並在滬深股通新增了1000多隻標的股票,還將外國公司納入港股通。此外,他們還推出了互換通和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模式。

最後,香港交易所與多個交易所達成合作協議,包括北京證券交易所、印度尼西亞證券交易所和沙特證交所集團。他們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探索互掛上市和共同產品開發,以加強與中國內地、東南亞及其他國家的聯繫,捕捉髮展機遇。印度尼西亞證券交易所和沙特交易所也已被列入香港交易所的認可證券交易所名單,其上市公司可以在香港申請第二上市。

2024年港股市場怎麼投?

綜合多家研報,港股市場將在2024年迎來反彈。研報均指出後續的反彈動力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美聯儲貨幣政策預期轉向:美聯儲已經明確表示將在2024年開始降息,這將有利於海外流動性改善,從而提振港股估值。

國內經濟週期回升:隨着穩增長政策的持續發力,中國經濟有望在2024年回升。這將有利於港股基本面改善。

港股估值處於歷史較低水平:截至2023年12月24日,恒生指數PE估值降至2019年以來1.75%分位數水平,具有較高的性價比。

在板塊配置方面,多家券商指出,科技、出海邏輯、具備長期分紅相關個股值得關注。

高端科技:關注科技創新下產業升級所帶來的長期結構性機遇,如半導體產業鏈、軟件與服務、消費電子及創新藥相關板塊。

出海邏輯:關注產業鏈較爲複雜、具有一定科技含量但不涉及核心技術的中端製造以及部分具備一定產品及品牌力優勢的消費品。

具備長期分紅能力:在不確定的增長及政策環境下,高分紅板塊提供穩定分紅的確定性收益,如電信、公用事業和能源。短期而言,在看到進一步明顯的政策拐點之前,具有穩定分紅能力和更高分紅潛力的央國企可以有效對沖市場波動及匯率貶值,從而作爲較爲穩健的防禦策略。

儘管多數機構看好2024年港股市場的企穩之旅,但投資者仍需注意地緣政治風險和中美關係等因素可能對市場造成的影響。

建銀國際指出,隨着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將進一步加劇,週期敏感的風險資產將承受下行壓力。隨着美國選舉窗口臨近,地緣政治風險很可能也將於下半年升溫。

中金公司也指出,中美關係未來走向是影響投資者風險偏好的重要因素,近期雖然出現一定緩和跡象但投資者仍需密切關注雙方官方表態與相關政策文件,以及對外資流向可能帶來的影響。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