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银之杰拟开发数据产品,数据要素成破局关键

銀之傑擬開發數據產品,數據要素成破局關鍵

投資者網 ·  2023/12/08 07:32

《投資者網》潘思敏

數據要素正逐漸從幕後走到臺前,成爲社會發展的新引擎。

近日,銀之傑發佈公告,表示與青島華通智研院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協定以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爲契機,圍繞“探索實現公共數據市場化運營。國家數據局成立之後,頂層規劃和地方數據要素政策不斷落地,加速產業發展。

受此消息影響,第二天交易日銀之傑股價一路狂飆,最終實現20%漲停。據悉,銀之傑以金融信息化爲起點,業務版圖不斷擴張。

基本面有望回升

銀之傑一直將自己定位爲一家金融科技服務公司,2013年以徵信服務爲入口開始佈局互聯網金融領域,2014年收購企業移動商務平台億美軟通。自此重組之後,銀之傑正式形成金融信息化、移動信息服務、電子商務三足鼎立的業務體系架構。

重組過後的銀之傑曾一度迎來業績的高光時刻,但好景不長,三大業務不斷下滑。2021年、2022年公司歸母淨利潤連續兩年虧損,2021年虧損主要原因涉及大型客戶訂單波動、行業競爭、以及商譽減值等,2022年則主要因爲行業競爭、國際政治經濟波動以及商譽補充計提減值等因素。

進入2023年,銀之傑的基本面略有改善。從業績來看,銀之傑上半年實現總營收5.25億元,同比增長5.22%;淨利潤虧損2733.74萬元,虧損縮窄42.7%。

從細分業務來看,金融信息化業務收入盈利正在恢復。

公司金融信息化業務主要爲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軟件開發、數字金融解決方案、金融專用設備和技術服務,包含軟件和硬件。提供的軟件和硬件產品均以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爲主,同時爲客戶提供定製軟件開發、軟件外包、運維支持等服務。

近幾年以軟件服務爲主的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在不斷增長,其中軟件服務佔比逐漸提升。根據IDC,2022年中國銀行業總IT投資1446億元,其中軟件與服務佔比近55%,預計銀行業投資2026年達2213億元。

而且2022年-2027年中國銀行IT解決方案市場總規模有望實現17.1%的複合增速,由649億元增長至1429億元,增速快於硬件市場。

受益於行業增長,2023年上半年,公司金融信息化業務實現營業收入709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0.18%。其中金融軟件業務收入4065萬元,同比增長17.64%,毛利率42.18%,同比增加14.54個百分點;金融專用設備收入3032萬元,同比增長88.61%,毛利率實現43.42% ,同比增加9.68個百分點。

同時,公司移動信息業務逐步重回增長軌道。

根據公告,全資子公司億美軟通圍繞5G消息展開的融合通信解決方案爲企業提供聚合多場景的服務能力,涉及企業業務場景的驗證、通知及營銷環節,滿足企業通信連接與信息分發需求。億美軟通成立至今業務服務覆蓋超8億手機用戶,擁有阿里巴巴、支付寶、中信銀行等衆多國內外知名客戶。

近年來受電信運營商通道成本提升公司加強成本管控及行業競爭的影響,銀之傑在移動信息業務上的業績承壓,不過隨着2023年企業經濟活動回覆,上半年移動信息業務收入2.69億元,同比增加2.71%,增速已轉正。

東吳證券認爲,公司在金融行業積累的銀行客戶基礎,有望與億美軟通的移動信息業務產生業務協同效應,幫助億美軟通提升市場份額和經營業績。

另外,公司電子商務業務毛利率逐漸提升至40%左右。銀之傑的電子商務業務是以全資子公司安科優選爲依託,開展家居安防電子產品跨境電商。雖然今年國內跨境電商逆勢增長,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長17.7%至1.3萬億元,但主要的受益對象是以拼多多爲代表的消費降級類的電商平台。安科優選能否抓住此次跨境電商增長機遇,需要打個問號。

數據要素應用落地成破局關鍵

基本面的好轉,可能也只能支持公司股價低位反彈。但想要迎來新一輪股價上漲,關鍵還是在於公司有望成爲數據要素應用落地領先者的預期。

根據《2020-2021中國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報告》,國內數據要素市場分爲數據採集、數據存儲、數據加工、 數據流通、數據分析、數據應用和生態保障七大模塊,體現了數據要素從產生到發生要素作用的全過程。

而銀之傑憑藉多年的行業積累,在數據應用環節具備領先優勢。其作爲數據服務商,鏈接鏈接數據提供方和數據需求方,能夠完成公共數據變現最後一步。

銀之傑的數據要素業務主要分爲數據要素基礎平台建設,以及公共數據運營金融場景變現。前者主要爲政府及金融等客戶建設數據資產的登記/治理/評估平台、公共數據運營平台以及底層技術平台;後者主要面向金融場景,將開放的公共數據進行金融業務場景的應用落地,以產品形式提供給金融機構客戶。

衍生出來的商業模式總共有兩種,其一是基礎平台建設,按照平台項目內容收取系統開發費或技術服務費,也就是一次性收費;其二就是數據產品和服務,會按照數據產品的調用次數收費,或者與客戶達成按效果付費的合作模式,比如按業務規模的一定比例收費或者利潤分成。

目前,銀之傑旗下的各家子公司,包括億美軟通、華道徵信、百行徵信、傑智融等,均開展了從數據加工、治理、流通到應用全產業鏈條的產品服務,最終實現金融場景數據產品的應用落地。

從具體的產品落地來看,公司已完成數十個數據產品的整合開發,並有數據產品金融場景應用案例。銀之傑主要面向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客戶,開發了個人信貸風控、企業信貸風控、保險行業服務、數據挖掘服務等四大類數據產品服務,未來基於放開的公共授權數據,有望率先在金融客戶落地。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公司深耕金融科技25年,客戶遍及國內31個省、市、自治區的近400家銀行或分行,涵蓋政策性銀行、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主要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以及部分城市 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聯社,覆蓋超過10萬個銀行營業網點,約佔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營業網點總數的45%。

可以說在數據應用的領域,無論是客戶基礎、技術與服務能力,還是核心產品市場佔有率,銀之傑在國內同行業中居於領先地位。

先發佈局公共數據業務

光有應用場景並不夠,掌握核心數據才是關鍵。從數據的供給端來看,分別是由政府指導類、數據服務商類、大型互聯網企業三類主體共同參與。其中政府指導類是數據交易市場加入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參與主體。

隨着公共數據開放政策的不斷推進,授權運營走向開放。根據銀之傑2023年9月23日披露的投資者交流紀要,公司已經與國內16個省的21個省會、市級的數據局、大數據集團或數據交易所建立了業務聯繫。在政府公共數據源方面,銀之傑具備先發優勢,有望在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放開後成爲數據應用較先落地的數據服務商。

此外,銀之傑各項業務的自有數據龐大,助力公司數據變現能力提升。

徵信業務方面,旗下聯營公司華道徵信設立了百行徵信,是國內首家持牌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2023年上半年,百行個人徵信數據庫上半年新增信息主體4994萬人,其中信貸信息主體數新增1498萬人,數據庫總量達6.18億人。根據銀之傑2023年中報,百行徵信2023年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6.12億元,同比增長226%。

在移動信息服務領域,子公司億美軟通已爲銀行、酒店、航空、旅遊、電商、商超等超過50萬家企業提供移動信息通訊、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服務數據覆蓋約8億人群。(思維財經出品)■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