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KEEP(03650)深度探讨:KEEP的独特商业模式能否跑通?

KEEP(03650)深度探討:KEEP的獨特商業模式能否跑通?

德邦證券 ·  2023/12/03 00:00

Keep 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和難點在於主要通過內容獲客,並通過付費內容+消費品變現,二者遵循不同的商業邏輯和競爭要素,若跑通則有望爲其構築較高壁壘,因此本篇報告將從該角度出發分析其在不同環節的模式和競爭力,以及整體模式跑通的可能性。

內容-互聯網邏輯:如何解決“不想動”的痛點與更專業的需求。內容是Keep 最早期以及最核心的模式形態,以APP 爲主要載體,以內容獲客-廣告費/會員費流量變現爲主要商業模式。從互聯網的邏輯分析其競爭力:

1)流量獲取:借風互聯網+運動紅利,2015 年Keep 在風口期順勢而起,精準定位健身賽道,上線後用戶數量快速增長。爲增強平台曝光,Keep 主要採取明星&KOL 合作、內容廣告投放、以及跨界合作聯名等營銷方式。2)流量留存:健身賽道提升MAU 的核心痛點是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深度方面, Keep 從基礎健身內容規範→體系化課程規劃→AIGC 賦能,逐級遞進滿足用戶對專業深度的要求,建立起較高壁壘;廣度方面,Keep 根據自身用戶畫像,深挖用戶需求,致力於滿足不同階段和功能的需求,以及在同一需求內提高豐富度,現已擁有超過3600 萬MAU。3)流量轉化:會員費和廣告收入是其最直接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且毛利率高達50%以上,其佔比提升將對盈利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健身平台提高會員滲透率難度較大,但Keep 依然憑藉差異化和體系化內容取得了10%會員滲透率的優異成績,對標海外Peloton 的36%會員滲透率,未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4)流量裂變:Keep 的社區模塊強化其社交屬性,用戶分享提高粘性並帶來新的用戶,實現正反饋閉環。

產品-消費品邏輯:從內容流量到消費品的轉化能否跑通? 消費品業務是Keep 的重要變現方式,但遵循消費品的商業邏輯和競爭要素,渠道和品牌營銷可承接前述互聯網內容業務的優勢,而產品力和價格定位則在互聯網內容環節沒有優勢基礎,需要重點分析。具體來看,Keep 智能設備和配套產品銷售邏輯又有所不同。

智能健身設備-耐用品邏輯:產品爲王。智能健身設備包括跑步機、動感單車、運動手環等,具有客單價較高、產品壁壘較高、更新週期較長的特點,屬於典型的耐用消費品,產品力是核心競爭力。Keep 採取“自建團隊+供應商合作”模式完成智能健身設備的研發環節,並由專業智能健身設備製造商負責生產;且內容的持續迭代和內容交互帶來顯著差異化體驗升級。2019~22 年智能健身設備收入複合增速達48%,階段性驗證Keep 在智能設備中的競爭力。

配套產品-快消品邏輯:渠道爲王。Keep 的配套產品業務主要包括瑜伽墊、運動服等,具有客單價低、復購率高、產品壁壘較低等特點,符合快消品的商業邏輯,渠道和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品是核心競爭力。Keep 基於其健身品牌效應,並將大衆產品做到品質化,圍繞健身打造生態圈。2019~22 年配套產品銷售額年複合增速達到39%,22 年佔總營收的31.6%。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23~25 年收入分別爲20.9/22.6/24.8 億元,同比-6%/+8%+10%,調整後淨利(注:調整後淨虧損=年度虧損(包含少數股東損益)+以股份爲基礎的薪酬開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分別爲-3.2 億元、-1.9 億元、+0.17 億元,至2025 年有望通過降本增效實現盈虧平衡。考慮到Keep 主要圍繞運動健身建立全鏈路生態,對應我們選擇舒華體育、中體產業、萊茵體育作爲可比公司;而Keep 在線上健身垂類優勢突出,與同爲APP 細分垂類龍頭的Boss 直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我們採用PS 估值法,可比公司2023~25 年平均PS 分別爲5.1/4.3/3.7。考慮到Keep 在健身垂類App 用戶活躍度顯著領先,其差異化優質健身內容、智能健身設備及配套產品進一步強化用戶粘性,形成健身生態閉環,我們給予公司2024 年7 倍PS,對應目標市值174.04 億港元,對應目標價33.09 港元/股,首次覆蓋予以“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平台獲客成本增加,行業競爭加劇,供應鏈管理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