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把阿尔特曼踢出OpenAI的他是谁?

把阿爾特曼踢出OpenAI的他是誰?

財聯社 ·  2023/11/21 14:03

①從對技術的堅持與對創新的遠見來看,伊爾亞或許更像OpenAI的“喬布斯“; ②“顯然,任何人構建的超級智能都不能失控,這一點很重要。” 在爲數不多的採訪中,伊爾亞反覆強調。

《科創板日報》11月21日訊(研究員 田簫)OpenAI人事鉅變還在持續。短短兩天內,前CEO山姆·阿爾特曼從被迫“掃地出門”,到轉身“投靠”微軟,再到被多名員工聯名挽留。跌宕起伏的角力,仍然在這家舉世矚目的AI企業中上演。

當地時間本週一下午,OpenAI超700名員工聯署了一封信,稱“無法爲那些缺乏能力、判斷力、不關心我們的使命和員工的人工作”。他們敦促董事會所有成員辭職並讓阿爾特曼官復原職,否則就集體跳槽去微軟。這封信的署名中,也出現了伊爾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的身影。

作爲OpenAI的首席科學家,正是伊爾亞說服了三位獨立董事,在阿爾特曼不在場的情況下將他直接“開除”。然而,在當地時間20日凌晨5點,伊爾亞在X平台上發文稱,“我對我參與董事會的行動深感抱歉。我從沒想過要傷害OpenAI,我喜歡我們一起建立的一切,我會盡我所能讓公司重新團結起來。”

伊爾亞是誰,在這場從“背刺”到言和的劇情中,他與阿爾特曼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誰是“喬布斯”?

被自己的公司掃地出門,這樣的經歷讓人免不了想要把阿爾特曼與喬布斯相提並論。然而,從對技術的堅持與對創新的遠見來看,伊爾亞或許更像OpenAI的“喬布斯“。

伊爾亞·蘇茨克維是以色列裔加拿大人,出生在前蘇聯時期的俄羅斯,自五歲開始就在耶路撒冷長大。之後,會說俄語、希伯來語和英語的他移居加拿大,師從人工智能之父——傑弗裏·辛頓(Geoffrey Hinton)。

與阿爾特曼在商界的豐富履歷相比,伊爾亞至今的人生都全情投入到人工智能的研究中。他曾經提到,自己從小就考慮用人工智能解決國際象棋問題。隨後,他選擇了人工智能領域中最漫長的路——深度學習。

選擇這條難走的路,因爲伊爾亞對人的“意識”非常感興趣。2003年,當時人工智能的最大成是IBM的國際象棋機器人Deep Blue,但伊爾亞認爲Deep Blue太過“簡單粗暴”,沒有讓機器擁有學習的能力。因此,如何讓機器擁有與人類相似的學習“意識”,是他最想要解決的問題。

“我面臨的問題是,我能否真正理解智能(Intelligence)是如何運作的,併爲此作出貢獻?這就是我的最初動機。” 伊爾亞的這番表述,是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最大目標。

2015 年,久坐書齋的伊爾亞認識了Y Combinator 總裁薩姆·阿爾特曼。一天,阿爾特曼給他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嘿,我們跟一群很酷的人去吃個飯吧。“

就這樣,伊爾亞與伊隆·馬斯克、 Greg Brockman(Stripe 聯合創始人),以及其他有影響力的人物吃了一頓晚飯。那次會面後,OpenAI成立,伊爾亞成爲了公司的首席科學家,年薪 190 萬美元。

彼時,伊爾亞正在谷歌大展拳腳。計劃離職時,谷歌提出願意將伊爾亞的待遇提高到400萬至500萬美元,只要他願意留下來。伊爾亞卻認爲,自己的錢早已賺夠了,接下來,他要創立一個技術不被私營企業壟斷的新平台。於是,他躊躇滿志地來到作爲非營利組織的OpenAI,在四年內把馬斯克等大佬捐的1.3億美元花得一乾二淨。

“我有一個非常明確的目標,就是要對人工智能的發展,做一些可能微小、但具有實質意義的貢獻。”2023年,ChatGPT一經面世,爲全世界帶來一場技術革命大旋風。在阿爾特曼一夜舉世聞名的同時,低調的伊爾亞在採訪中帶着熱情,繼續重申着自己的“微小夢想”。

“好人”的憂慮

馬斯克曾認爲,伊爾亞·蘇茨克維是 OpenAI 成功的關鍵。他直言,“蘇茨克維除了聰明之外,還是一個‘好人’,擁有良好的品質——心。”

作爲一個“好人”,與“意識”打交道的這些年裏,他最爲憂慮的是當人工智能真的擁有了個人意識,如何處理接下來的道德困境。

事實上,在ChatGPT橫空出世之前,伊爾亞的老師、深度學習之父辛頓曾直言,“我對自己的畢生工作,感到非常後悔。”他表示,“我們幾乎已經讓計算機學會如何自我改進了,這很危險,我們必須認真考慮,如何控制它。”

作爲徒弟與多年合作的夥伴,伊爾亞有着同樣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今年7 月,伊爾亞和同事撰寫了一份 OpenAI公告,內容涉及超級智能對齊或“超級對齊”項目。他們警告說,雖然超級智能可以幫助“解決世界上許多最重要的問題”,但它也可能“非常危險,並可能導致人類喪失權力,甚至人類滅絕。”

“顯然,任何人構建的超級智能都不能失控,這一點很重要。” 在爲數不多的採訪中,伊爾亞反覆強調。

考慮到這一點,他的想法轉向,開始致力於引導人工智能系統實現人們的預期目標或道德原則,而不是追求意想不到的突破。 這也是他與渴望商業化、追求技術突破的阿爾特曼產生分歧的根本原因。

伊爾亞看起來稍顯保守與悲觀的態度,與他對人類和機器的理解密不可分。他曾在X平台上發文稱,“如果你把智力看得比所有其他人類品質更重要,你就會過得很糟糕。”他把正在飛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看作一個“孩子”,比起在“智能”上的發展,他更想關注孩子道德規範上的成熟。

“就像人類父母通常想幫助他們的孩子一樣,他們希望孩子成功。他們很樂意幫助孩子,餵養他們,給他們穿衣,照顧他們。我堅信,AGI也會如此。我們可以這樣編程AGI,設計它,使其具有類似的深層驅動力,樂於實現這一驅動力。這個驅動力就是幫助人類繁榮。” 伊爾亞曾說。

作爲OpenAI的早期支持者,馬斯克在在20號早上發文稱,“伊爾亞不是追求權力的人,除非他覺得有必要,否則他不會採取如此激烈的行動。”面對有“拔苗助長”嫌疑的阿爾曼特,“父親”伊爾亞護“子”心切,或是這場鬧劇的開端原因。

那麼,激烈反對阿爾曼特的伊爾亞爲何又迅速與這位老友握手言和?我們無從得知。

短短几天的動盪之中,伊爾亞與阿爾曼特之間發生的不僅是商業利益、技術路線的鬥爭,更是世界觀、價值觀與情感的激盪。看似戲劇化的故事背後,是人類複雜多義的內心世界體現,這是機器尚且未觸達的領域,也是人類存在的本源。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