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核心邏輯
特種機器人行業領先企業,傳統主業反轉、新行業擴張及大模型對產品賦能有望驅動公司業績超預期。
超預期邏輯
(一) 電網機器人傳統主業恢復超預期
1、 市場預期:公司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業績承壓,今年上半年電網機器人新簽訂單和收入轉化節奏偏慢,市場預期電網機器人需求可能會持續低迷。
2、 我們預測: 電網機器人傳統主業持續恢復。
3、 驅動因素:公司在電網機器人領域長期深耕,產品技術領先,在手項目儲備豐富,未來有望持續向訂單和收入端轉化,該業務有望持續反轉。長期而言,電網機器人爲代表的智能化需求是電網發展建設長期方向,助力電網固定資產運維方面效率提升,行業需求低迷是暫時性的。
4、 檢驗和催化劑:公司電網機器人中標,訂單明顯恢復。
(二) 商用清掃、軌交、智慧共享充電等新應用領域拓展超預期。
1、 市場預期:商用清掃、軌交、充電等新應用領域市場尚未成熟,其規模提升不確定。
2、 我們預測:商用清掃、軌交、智慧共享充電等新應用領域處於快速推廣階段,後續客戶、訂單拓展有望超預期。
3、 驅動因素:首先,公司已經在視覺技術、自主導航技術、環境感知技術、AI 算法技術、機器人控制技術等方面建立了豐厚的技術儲備,機器人底層技術通用平台能夠爲公司在這些新應用領域的研發拓展快速賦能。第二,公司長期從事2B 業務,在該領域有完備的銷售體系和較強的銷售能力;公司首個共享充電系統在去年6 月於蘇州試點成功,短短一年多現已在無錫、常州、北京、南京、紹興、銀川等多地進行投運,體現了其極強的新產品落地銷售能力。第三,大模型等AI 技術的發展對機器人的人機交互和泛化控制能力有較強助力,有助於其在新領域滲透率的提升。商用清掃、軌交、充電等新應用領域皆爲藍海市場,公司也是行業的先行者和市場培育者,憑藉平台化產品開發能力和較強的2B 銷售能力,在客戶資源和產品探索方面已經有所積累,同時考慮AI 技術進展有望不斷提升機器人產品代替人的能力,未來訂單有望快速落地。
4、 檢驗和催化劑:商用清掃、軌交客戶突破,智慧共享充電異地擴張,訂單持續落地。
(三) 大模型等AI 技術應用對產品力和銷售產生較大拉動1、 市場預期:大模型等AI 技術在機器人領域應用偏慢,仍處於市場化早期階段。
2、 我們預測: 大模型等AI 技術在公司機器人產品加速落地應用,並拉動公司產品銷售。
3、 驅動因素:多模態的技術對於提升機器人智能化水平有非常大的幫助,能夠提升機器人的人機交互的能力和泛化控制能力。公司積極探索AI 技術產品端應用並已經發布大模型YJH-LM,功能類似“大腦”和“小腦”,幫助機器人快速、準確、全面地理解和響應人類的指令和意圖,提升其執行語音交互、環境感知、任務生成、機器人控制等任務能力。已在商用清潔機器人上完成功能測試,後續在其他產品上亦有望實現功能測試及應用落地。公司同時密切關注華爲機器人平台的發展,並且探索合作機會,華爲雲的鴻蒙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爲機器人產品賦能。公司在大模型等AI 領域的探索和落地有望進一步提升公司技術競爭力和產品力。
4、 檢驗和催化劑:大模型應用在商用清掃等產品實際應用落地並且持續升級迭代,助力公司產品力和銷售提升。
盈利預測與估值
維持“買入”評級。預計2023-2025 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爲-0.71、4.00、5.47 億元;對應EPS 分別爲-0.35、1.94、2.65 元,以11 月17 日收盤價計算,對應2024-2025 年PE 分別爲18、13 倍。對標同行業可比公司申昊科技、九號公司、埃斯頓、石頭科技,給予公司2024 年目標PE 25 倍,對應目標市值100 億元,目標價48.50 元/股,現價空間42%。
風險提示
電網智能化投資不及預期、市場競爭加劇、新產品推廣進度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