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重磅定调!万字解读

重磅定調!萬字解讀

中國基金報 ·  2023/11/01 16:32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莫琳 曹雯璟 閆晶瀅

昨夜,金融圈刷屏!備受市場關注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釋放了重磅信號。

在爲期兩天的會議上,習近平主席在重要講話中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形勢,並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李強總理則對做好金融工作作了具體部署。

那麼,本次會議由“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級到“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有何深意?今年和往年有何不同?本次金融工作會議關注的重點是什麼?釋放了什麼樣的信號?爲此,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了十位券商首席經濟學家、首席分析師,深度解讀此次重磅會議。

以下是各位首席的精彩觀點: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本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延續了之前五次金融工作會議對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視之外,重點提出了金融工作的幾個新原則,將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金融工作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短期內有助於提升金融市場信心,活躍資本市場,更好支持擴大內需、穩外貿穩外資,進一步化解風險;中長期有助於支持新興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工作在這兩方面找到新的發力點,標誌着金融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副總經理、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勝: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建設是根本要義,要着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未來將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爲目標(首提)、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關鍵詞應可概括爲“政治性、人民性、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監管、防風險”。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建設金融強國”指引下,金融體系建設目標已由“健康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相比過往會議對於“改革”的側重,首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高質量發展”、“強監管”與“防風險”。

長城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汪毅:此次會議的目標是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本次會議無疑爲我國今後5年的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調”。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將有助於將更多資源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產業、科技產業、新興產業集中,進而有效推動實體經濟、推動創新企業發展。

中信證券宏觀與政策首席分析師楊帆團隊:伴隨金融創新,我國金融業呈現出一定的綜合經營趨勢。中央金融委員會,是繼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之後的又一次監管協調機制的升級,有望提升監管實效。

國泰君安研究所宏觀董琦團隊: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慎紮實推進。強調吸引海外的長期資本來華展業,並充分利用上海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擴大我國金融影響力。

廣發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劉鬱團隊:短期內貨幣政策轉向的概率較低,在流動性合理充裕、降成本邏輯下,金融機構的負債端成本可能繼續下移,債市未到拐點。

來看詳情——

會議“升級”,釋放金融強國信號

相比於此前我國五年一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本次會議首次改名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背後有何深意?

據趙偉介紹,時隔六年金融工作會議再度召開,會議規格變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自1997年至今共召開五次,每次持續2天,參會者包括中央領導班子、有關部委和機構負責人和地方領導等。

回顧歷史,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均基於時下經濟金融背景,對我國金融監管框架、資本市場發展、防風險制度等做出重大改革和部署。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召開,“新”規格會議爲金融發展做出“新”指引,“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熊園提出,首次改名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政治局常委也全部出席(此前5次僅2002年如此),可謂是級別最高的一次。

王勝分析認爲,歷次金融工作會議都需要結合同一時期的包括機構改革,人大常委會,經濟相關政治局會議一起理解。2023年2月,二中全會審議通過《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而此次的金融會議定調爲中央金融會議,也源於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組建成立的背景。

董琦團隊則表示,此次會議“升級”,強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釋放“金融強國”信號。會議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升至“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核心體現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統一領導,對應強調金融要提高政治站位。會議強調發揮好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與地方黨委金融委的作用,旨在加強中央領導的同時強化屬地責任,堅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此外,會議明確提出“金融強國”,強調“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在二十大後明確表達未來金融系統的重要性。

在時間點上,汪毅告訴記者,前5次都是間隔了5年開,而這次間隔了6年才召開,可能是因爲去年的疫情原因。此外,除了第一次會議是11月召開,有三次時間是在1-2月,最近的一次是2017年的7月召開。“認真對比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背景和成果,我們認爲召開的具體時間可能跟當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的迫切性高度相關。”

章俊認爲,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的勝利召開,短期內有助於提升金融市場信心,活躍資本市場,更好支持擴大內需、穩外貿穩外資,進一步化解風險;中長期有助於支持新興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金融工作在這兩方面找到新的發力點,標誌着金融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與往年有何不同?

在黃文濤看來,我國共召開過六次全國性的金融工作會議。近三次會議的主題基本都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防範金融風險展開。雖然工作的重點可能不同,但加強黨的領導、改革金融監管體系、加強機構建設都是歷次會議的重要方向。

第五次會議至今,我國金融體系監管的頂層設計有所增強,但經濟增速下行疊加金融監管能力和制度缺陷,地產、地方政府、中小金融機構公司治理、產融風險交織成爲主要問題。面對複雜多變的金融風險,監管的改革共識是增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加強宏觀審慎監管和推動市場規則完善幾個方向。

對比來看,熊園認爲,本次會議大體延續近幾年中央對金融工作的各項部署,尤其是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7.24政治局會議、10.21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國務院關於金融情況工作的報告》,但也有新要求、新部署,尤其是不少首提。

比如,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爲目標;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大文章;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防風險要“把握好權和責的關係、把握好快和穩的關係”;健全房地產企業主體監管制度和資金監管;化債要“兩個建立”(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此外,本次會議未提“房住不炒”等,熊園提到。

趙偉表示,“建設金融強國”指引下,金融體系建設目標已由“健康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相比過往會議對於“改革”的側重,首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高質量發展”、“強監管”與“防風險”。會議將金融發展置於更高位置,與“製造強國”、“交通強國”等並列,首提“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在“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同時,提出“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等。

在談到歷次金融工作會議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王勝表示,回顧過去20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歷次政策的佈局對未來我國長期金融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1997年第一次金融工作會議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大國有銀行資本金,將13939億元銀行不良資產剝離給新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同時強調分業監管。2002年會議組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並主導中國銀行業的重組上市。2007年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重點是成立中投公司,同時推進國家開發銀行改革。2012年第四次提出利率市場化和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2017年第五次會議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調功能監管和行爲監管。

據陳靂統計,除了第一次在東南亞金融危機背景下,對市場提振效果有限以外,最近四次會議召開後,在短期和中期均有明顯的提振作用。從會議召開第一天計算,最近四次會議召開後60個交易日內,上證指數漲幅均超過了5%,其中2007年會議召開後60個交易日上證指數上漲了30%。

重點提出金融工作新原則,支持實體經濟建設

各家券商首席紛紛指出,過去20年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歷次政策的佈局對未來我國長期金融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本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也提出了諸多新提法、新要求,值得市場關注。

黃文濤認爲,本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重點提出了金融工作的幾個新原則,分別是: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金融隊伍的純潔性、專業性、戰鬥力爲重要支撐。以全面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爲重點。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會議的主線仍然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與金融風險防範兩個金融業的核心命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會議的論述主要有及貨幣政策、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改革、市場規則和資本管理、金融開放五個方面。服務實體經濟方面重在制度建設和機構改革。

貨幣政策方面,在維持穩健的基礎上要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重點領域。金融市場方面,主要的目標是着力打造現代金融機構和市場體系,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金融機構改革方面,建立以國有、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爲主、小銀行服務區域爲輔的格局,是本次會議的重要部署。市場規則和資本管理重點在於引入長期資本、防範道德風險。金融開放方面要繼續堅持,在確保金融安全基礎上,推動外資深度參與中國金融市場。

王勝指出,本次金融工作會議召開時間在二十大、機構改革完成以及重要金融人事調整確定之後,爲之後金融工作的全力部署留足空間。本次會議提及6次中國特色,18次監管。開篇強調6個堅持,分別爲“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以人民爲中心,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風險,金融創新發展需要在市場化法制化軌道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金融開放和安全,以及穩中求進。”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建設是根本要義,同時提出“把更多金融資源用於促進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並“加強對新科技、新賽道、新市場的金融支持,加快培育新動能新優勢。”

董琦團隊認爲,會議反覆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的根本宗旨。金融政策支持國家戰略,貨幣政策結構性工具有望進一步配合國家戰略擴展內涵。爲後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具體要求。明確金融資源配置方向(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在此背景下,政策性銀行職能定位提升以及國有大型機構將進一步做優做強。

針對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楊帆團隊指出,服務實體經濟要營造良好的貨幣環境,預計我國社融增速和M2增速將繼續與名義GDP保持基本匹配。在保持貨幣政策總體穩健的同時,未來的貨幣政策可能會更加重視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貨幣政策操作的頻率和幅度可能提升。金融體系將加強對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等的支持,一方面預計央行將繼續創新貨幣政策工具,增加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另一方面央行還可以通過MPA考覈等方式鼓勵銀行增加信貸投放。預計央行將保持匯率基本穩定,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爲未來五年金融工作“定調”,信號意義值得關注

對於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後續金融市場的“定調”效果,多名首席給予高度肯定,認爲會議必將對今後一個階段金融發展產生長期重大的影響,具體實施值得市場期待。

章俊表示,在下一階段的工作部署中,貨幣金融政策、“五篇大文章”、資本市場發展、金融高水平開放、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加強外匯市場管理等都是當前的焦點所在。尤其應該關注貨幣與金融政策、資本市場發展、防範化解風險三項工作。

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仍然是首要任務。整體來看,貨幣政策的結構要求要優先於總量要求。以“五篇大文章”爲代表的結構性政策旨在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而總量型貨幣政策強調要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註重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以及要盤活被低效佔用的金融資源,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渠道。

資本市場發展方面,優化融資結構,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促進債市高質量發展。

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求把握好權和責的關係、快和穩的關係。主要包括了五個方面:(1)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2)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3)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4)金融市場穩健運行。(5)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汪毅指出,本次會議無疑爲我國今後5年的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調”。未來五年的金融工作重點方向有以下幾點:

一是優化金融服務:始終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更加註重做好跨週期和逆週期調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活躍資本市場。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將更多金融資源投資於高新科技、先進製造等符合創新驅動方向的企業。

二是完善金融體制:優化融資結構,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發展多元化股權融資。完善機構定位,強調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拓寬銀行資本金補充渠道,做好產融風險隔離。要着力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三是要全面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合理引導預期,防範風險跨區域、跨市場、跨境傳遞共振。加強外匯市場管理,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熊園表示,中央對金融很重視,對當前金融領域的矛盾和問題也比較擔心,首提未來將以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爲目標、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關鍵詞應可概括爲“政治性、人民性、高質量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監管、防風險”。

具體看,有六大關注點:一是肯定了過去五年金融工作,也指出當前“金融領域有的矛盾和問題還很突出”。二是對金融工作的政治站位有更高要求,強調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三是明確了未來幾年金融工作的五大任務: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範化解風險。

四是更爲突出金融高質量發展,並明確了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方向。第五,“全面加強監管、防範化解風險”是未來工作重點,首提防風險要“把握好權和責的關係、把握好快和穩的關係”,對地方債務、房地產、金融市場等三大風險有新要求,短期緊盯“一攬子化債方案”具體部署。六是對金融機構有更爲清晰的定位:支持國有大型金融機構做優做強,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強化政策性金融機構職能定位等。

陳靂指出,從歷史上看,歷屆全國金融會議召開後對市場有較爲明顯的提振作用。本次會議提出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資本市場在社會發展中起着“中介”作用,一方面通過市場籌集大量資金,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發揮資源配置功能。因此發揮好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將有助於將更多資源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產業、科技產業、新興產業集中,進而有效推動實體經濟、推動創新企業發展。

此外,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指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在海外通脹高企、不斷加息的背景下,國內始終能夠保持寬鬆的貨幣政策。而此前人民銀行三季度例會也提出“精準有力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搞好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預計在合理充裕的貨幣政策下,企業將能夠維持較低的融資成本,企業盈利有望逐步修復。

董琦團隊認爲,本次會議從全國“升級”爲中央,強調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釋放“金融強國”信號。發揮好中央金融委員會、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與地方黨委金融委的作用,在中央領導的同時強化屬地責任,堅守金融工作的人民性。此外,會議提出“金融強國”,在二十大後明確表達未來金融系統的重要性。

防範金融風險,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

本次中央工作會議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全面加強金融監管,完善金融體制,優化金融服務,防範化解風險”。其中提到,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對此劉鬱解讀認爲,當前金融領域面臨四類問題,涉及經濟金融風險、金融服務實體、亂象和腐敗、監管治理等方面,這些或是未來一個階段重點解決的問題。對於接下來的金融工作,加強監管和防範風險值得重點關注。

2017年會議的一個重點任務是去槓桿,在去槓桿表述後接着就是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與去槓桿相配合,金融監管重視防範系統性風險,強調宏觀審慎制度建設、功能監管和行爲監管,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相比之下,本次會議對金融監管更強調有效性和全面性,全面強化五個角度的監管。

地方化債方面,劉鬱認爲,本次會議重點強調地方債務風險化解長效機制的建設,說明化債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同時在化債過程中,還要建立合適的新增政府債務管理機制。這其中強調了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考慮到中央政府槓桿率相對較低,未來中央政府可能適度加槓桿,在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債務的同時促進高質量發展。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劉鬱指出,2017年會議未專門提及房地產,考慮到房地產供求關係發生深刻變化,本次會議特別強調“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相對2023年10月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中“一視同仁支持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的表述更爲明確,民營房地產企業的融資可能迎來邊際改善,有助於從供給端推動地產行業修復。同時也強調了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健全房地產企業的主體、資金監管,以避免出現後續的融資被挪用等情況。

黃文濤指出,金融風險防範主要包括地產、地方政府、金融市場三大風險點的具體工作和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四個方面。金融監管體系改革承接近年的機構改革,繼續強調: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地方債務風險防範方面,預計中央政府將通過提高赤字率等方式承擔更多的低成本債務,並逐步、分層化解地方政府顯性和隱形債務。

最爲關注的地產風險方面,會議將地產和金融問題統一來看,強調加強監管和風險防範,並通過保障性住房等房地產新模式應對目前市場供求關係的深刻變化。金融市場方面再次強調穩健運行和防範風險的聯動,並重點指出匯率問題。

楊帆團隊指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涵,特別是在當前經濟修復基礎尚不穩固、金融風險隱患仍然存在的背景下意義凸顯。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金融組織更加健全、金融市場更加完善。但與此同時,此次會議指出當前金融領域仍然存在諸多風險隱患,例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不高”、“金融亂象和腐敗問題屢禁不止”、“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薄弱”。如何解決上述問題,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是接下來的重點工作。

會議提及“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7月政治局會議提及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後,特殊再融資債發行推進積極,截至10月末共有24個省份累計計劃發行超1萬億元。此外金融支持化債預計也是一攬子化債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前金融監管部門提及“積極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有序開展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推動優化債務期限結構,降低利率負擔”、“統籌協調金融支持地方債務風險化解工作”。

楊帆團隊認爲,金融機構貸款是存量地方債務的重要置換方式,在貸款中通過拉長債務久期、降低債務支出,最終實現“時間換空間”完成化債。整體而言,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有望自上而下加速推進,後續包括財政、政策性金融機構、商業銀行和地方政府等各方力量有望形成合力,全面系統化解地方債務風險。

2021年下半年房地產市場景氣下行以來,房地產金融風險面臨多重挑戰。此次提出從多方面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會議指出,要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近期多單地產再融資落地。楊帆團隊預計,政策將進一步落實“三支箭”和“金融十六條”政策。

另一方面,會議指出要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近期各部委及地方積極出臺各項房地產基本面的支持政策,預計後續政策將持續動態發力。此外,會議指出要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我們預計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設施建設將得到加速推動,金融支持房地產行業構建新發展模式,有利於金融體系減輕傳統房地產開發模式的高度依賴,也有利於構建金融和房地產的良性發展。

趙偉也認爲,防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會議對當前金融高質量發展形勢研判客觀、全面,明確指出當前面臨“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仍然較多”等問題。地產低迷問題導致的相互交織、影響的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地產行業風險在會議中均有提及,且風險化解指引更偏長期,強調建立地方債務風險防範的長效機制和政府債務管理機制、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的同時,新增強調平衡防風險舉措的“權和責”、“快和穩”關係。

董琦團隊表示,此次會議表態金融強監管延續,未來金融監管“全流程從嚴”。並對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含義有所拓展。

一方面,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意味着“以時間換空間”的應對思路將得到加強,貨幣金融環境配合是長期導向,中央財政助力也將持續加碼。另一方面,在應對房地產風險的同時,強調完善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意味着針對房地產領域宏觀審慎角度的金融約束(例如三道紅線、貸款集中度等)仍將依據行業不同階段以不同形式出現。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