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股价大跌,Cybertruck难产,马斯克还能有哪些“杀手锏”?

股價大跌,Cybertruck難產,馬斯克還能有哪些“殺手鐧”?

首席商業評論 ·  2023/10/25 23:28

來源:首席商業評論

01 毛利率跌至四年最低點

最近一週特斯拉股價下跌了近15%,有分析師認爲,當特斯拉業績顯示利潤率令人失望、收入增長令人失望、資產效率令人失望時,這不僅會影響特斯拉的估值,還會影響整個市場的估值。

經常跟蹤觀察馬斯克都知道,馬斯克作爲“硅谷鋼鐵俠”向來口直心快,幾乎從不服軟喜歡懟人。但這次三季報的成績,讓馬斯克也罕見低頭了。“我對FSD的進展過於樂觀了。”,“我想降低大家對賽博皮卡的期望,我們在用賽博皮卡自掘墳墓。”馬斯克還說,如果全球經濟狀況不好,特斯拉不會全力投入墨西哥工廠的建設。講話如此“保守低調”可一點不像馬斯克的風格。

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爲本次三季報過於難看了。首先是交付量下滑。全球共交付435059輛,比上一季度減少了6.67%,雖然有部分工廠停產升級產線的因素在,但也能說明降價措施沒那麼管用了。

這也是連續第三個季度公司毛利率低於20%,自2019Q3以來最低。淨利潤自然也好看不到哪兒去,兩年來首次低於20億美元,爲18.53億美元(約135.56億元),同比暴跌44%,環比也下降了31.45%。受業績“暴雷”影響,特斯拉股價狂瀉,一夜暴跌9.3%,單日總市值蒸發716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200億元)。

被寄予厚望的賽博皮卡確實對特斯拉業績造成壓力,馬斯克給出賽博皮卡的產能爬坡期是18個月,“大概在12-18個月後,賽博皮卡才能成爲重要的現金流貢獻車型。”

關於特斯拉還未推出的下一代平台,馬斯克沒有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只是說下一代平台會更加傳統,“沒那麼多新東西”。特斯拉正在儘可能簡化下一代平台,以提高每分鐘的產量,下一代特斯拉將更注重實用性,“但會又酷又漂亮”。

對於毛利率大幅下滑,特斯拉也正面回應了,利潤下滑由新工廠利用率不足、即將推出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導致運營費用增加,以及人工智能和其他項目支出導致。

但筆者想說新工廠利用率不足和產線關鍵設施更新,這些本質上屬於管理問題,保持高產能和設備更新並不矛盾。但從結果來看奧斯汀和德國工廠爬坡緩慢,特斯拉甚至放棄了周產能過萬的目標,在勞工問題上也是麻煩不斷,難以達到上海工廠的運行效率。

電動皮卡Cybertruck的問題比想象中大,若據特斯拉披露數據估算,過去4個月,Cybertruck 的 4680 電池包生產速度僅能滿足每週 1200 輛(6 萬輛 / 年)CyberTruck的產能。這還是特斯拉提升40% 產能並將電池壞品率下降40%後的數據。酷炫的不鏽鋼車身也讓 Cybertruck 比全鋁車身版本(假設和 Model Y採用同樣的工藝)重300公斤,增加單位能耗的同時,不鏽鋼的金屬特性也提高了壓鑄成型的難度,在 Model 3 和 Model Y 上已經成熟運用的一體壓鑄工藝很難直接複用。

當然毛利率下滑的背後,其實不止特斯拉說的這些原因,還有庫存週期變長,汽車攤折成本上升等等。從業績數據來看三季度庫存週期16天,Q2 16天,去年同期庫存週期8天,這直接說明特斯拉需求不夠旺盛,經營效率會下降毛利率自然也會受到影響。

本季度每賣一輛車的攤折成本進一步拉高到了2800美元,比上個季度還高出了300美元。而背後原因,筆者認爲這方面確實是受到Model 3改款和Cybertruck生產的影響,但也跟特斯拉連續降價銷量不夠高有關。根據信息服務公司益博睿的數據顯示,目前特斯拉仍佔據過半的市場份額,但近三年呈穩步下降趨勢,遠不及2020年的79.4%。全球市佔率的下降是降價策略不夠有效的最好註腳。

02 特斯拉並非簡單的“汽車製造商”

10月19日,在特斯拉三季度業績電話會議上,馬斯克強調稱,特斯拉仍將努力降低其汽車的價格。他說:“我對我們所處的高利率環境感到擔憂。買車的人關注的是他們每月要還多少錢。如果利率保持在高位,甚至更高,人們購買汽車的難度會大得多。”和馬斯克一樣,特斯拉首席財務官兼首席會計官Vaibhav Taneja也強調,該公司將“堅定不移”地“追求2024年進一步降低成本”,這涉及到工程和工廠運營。

一向看漲特斯拉的Wedbush分析師Dan Ives也表示,這顯然不是一份亮眼的業績,因爲特斯拉的大多數指標都表現不佳,關鍵是降價也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

不難看出馬斯克既想降價又想通過技術和運營降本保住利潤,也並非完全完全不在意毛利率。但是現如今降價這條路經過三個季度的實驗效果並不明顯,技術降本又碰到了Cybertruck的交付危機。所以今年不會是特斯拉的產能大年,也很難有什麼亮眼的操作可以短期扭轉局面。

那麼馬斯克是不是就束手無策了?並不是!特斯拉早已是“一家科技屬性拉滿的大公司”,單從汽車股來看是到頭了,但從科技股來看還有很大的潛力。如果看公司市值,特斯拉從年初至今已經翻倍了。但從財務指標來看今年表現並沒有比去年好太多,這怎麼也能漲呢?這就是“科技股”的定位在支撐特斯拉大漲。

今年,特斯拉的股價漲幅幾乎完全由自動駕駛相關業務貢獻,最大的功臣有兩位:Dojo超級計算機、V12 FSD。前段時間,摩根士丹利寫了一篇66頁的研報專門分析特斯拉Dojo到底能帶來什麼價值,簡單來說,這個自研的超級計算器陣列,其作用是爲特斯拉加速訓練FSD自動駕駛系統,這套技術投入使用後至少爲特斯拉帶來5000億美元的增量價值,差不多是A股醬香科技茅台市值的1.5倍。

按照大摩的預測,在Dojo的加持下,特斯拉網絡服務收入(主要是自動駕駛和車載娛樂服務)將在2030年達到EBITDA的三分之一以上,到2040年達到60%以上。屆時,特斯拉將在財務上變成一家貨真價實的高科技公司。

按照今年AI業務的瘋狂,給到5000億美元的估值也並不算特別離譜。但也有一些分析師認爲AI智能駕駛業務,恐怕也要有一些實質性的落地,比如說FSD V12正式版推出,帶動FSD滲透率進一步提高,一定程度上繼續支持特斯拉的AI想象力估值。

但FSD12的完全體推出仍需時日。特斯拉管理層最樂觀的看法是,高級別自主駕駛系統可能會在2026-27年之間推出並獲得監管批准。然而,關於FSD的更大問題不在於它可能被推出的速度,而在於它如何能夠在長期內產生可持續的收入和利潤。

很顯然如果監管機構決定批准特斯拉的全自動系統,他們可能更傾向於批准不止一家平台,以防止壟斷性的自動駕駛平台。如果有三到四個自動駕駛平台,很有可能會出現價格戰。有業內人士指出就特斯拉目前FSD12測試版的水平而言,跟其他車企和智駕公司之間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大是絕對的鴻溝,更多是領先一到三年。

如果只是數據量的積累和調教問題,而非模型和技術層面的差異那確實如此,再加上價格戰的影響,特斯拉想要實現FSD高額壟斷利潤幾乎難以實現。

03 比亞迪的“答卷”

有主機廠的朋友表示,汽車行業的爆款很難維持高毛利,至少不太可能在產業化和工程化這塊形成護城河,軟件和生態這塊又還沒有特別好的例子來證明。

但比亞迪卻表現的像個異類,與此同時,特斯拉扎根的純電領域也正被比亞迪逐漸侵蝕,今年三季度,比亞迪純電動車銷量達到431603輛,而特斯拉的交付量爲435059輛,二者的純電車銷量差距僅有3456輛。這還沒有算上比亞迪與純電同量級的混動車型銷量。以往國內習慣吐槽比亞迪毛利低淨利潤也比較少,跟特斯拉不像一個級別的對手。

巧的是,比亞迪最近剛發了三季度的業績預告,淨利潤預計爲95-115 億元,與特斯拉18億美元相比也沒差多少了。當然,在單車利潤上,比亞迪還是不如特斯拉的,取利潤中位數105億元,第三季度銷量82.2萬輛,比亞迪的單車利潤爲1.28萬元,比特斯拉3580美元低了不少。不過這個差距正在快速縮小,比亞迪應該成爲特斯拉重視的對手。

比亞迪的增長神話並沒有那麼複雜。前兩年,比亞迪還指望比亞迪漢和宋來打造爆款。現如今卻是全面開花車海戰術,從不足十萬元的比亞迪秦到售價過百萬的仰望,幾乎在每一個細分領域你都可以看到比亞迪一到兩款車型。事實證明車海戰術還是有效的,爆款在如今高度內卷的車圈會迅速被同質化到很難賺錢,只有根據需求細分佈局才能打開更大的市場。而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銷量已經過了兩百萬輛,在規模化降成本上也會有很大的優勢。

特斯拉會抄比亞迪的作業嗎?筆者並不清楚,但特斯拉手中顯然還有一張王牌沒有打。9月8日,特斯拉CEO馬斯克的傳記作者Walter lsaacson在一家美國網站提前發佈了上述相關內容,描述了新產品平台規劃過程,透露其目標售價是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4萬元),這一價格是當前在華銷售的Model 3改款後輪驅動版的70%。如果是18萬元的特斯拉,筆者相信在市場上還是會有一定競爭力的。但特斯拉管理層並沒有在正式會議上承認這樣的規劃,所以短期一兩年內恐怕還難以看到。

04 寫在最後

馬斯克雖然表現地像個超人,但近期仍然展現了他諸多困惑和煩心事。他也不知道現在經濟糟糕的狀況要持續多久,高利率的環境對購車需求產生了極大抑制。Cybertruck的交付危機讓他罕見表達希望降低預期。對於墨西哥建工廠的事情,他也表現地相當猶豫,認爲自己看不清市場前景。

所以困難重重之下,特斯拉需要先做好“四個輪子”的事,再來談談AI的星辰大海。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