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国泰君安:“高股息”+“中特估”策略正成为港股的新核心资产

國泰君安:“高股息”+“中特估”策略正成爲港股的新核心資產

格隆匯 ·  2023/09/25 10:08

來源:格隆匯

近期,國內穩增長政策接連推出:降印花稅、收緊IPO節奏、規範減持行爲以及調降融資保證金比例等措施提振資本市場。港股市場也在討論提振流動性的政策,國泰君安前期復盤了印花稅的影響,本期將重點梳理港股紅利稅的起源、收稅標準以及與A股進行對比,目前港股收稅後的股息率仍較有吸引力。

摘要

  • 國內經濟底部確認,海外流動性環境邊際偏緊,高股息策略相對跑贏。美聯儲議息會議放鷹,Q4仍可能加息,市場預期2024年降息時點推遲至Q3後,導致近期海外市場波動加大。期間港股的股息率較高的行業如電信、銀行和能源表現最好。當前股息率最高行業是能源(8.2%)、運輸(8.1%)、銀行(6.8%)、資本貨物(6.2%)、公用事業(5.6%)和電信(5.4%)。目前,港股高股息品種漲幅較大,是否還具備吸引力,本文重點對比A/H股的稅後股息率。

  • 港股上市公司註冊地不同如何影響內地個人投資者股息分紅稅率?1)對H股來說,內地個人投資者(包括基金公司)通過港股通投資H股取得的股息紅利須扣20%的個人所得稅;2)對非H股(包括紅籌股、中國香港本地或海外企業股等)來說,通常按照20%的稅率代扣個人所得稅;其中,對未計提10%企業所得稅的紅籌股股息分紅,個人投資者需扣28%所得稅(派息公司預扣10%,代持公司中國結算再代扣20%);已計提企業所得稅則扣除20%所得稅。

  • 對中國香港或海外賬戶的投資者來說,股息分紅稅有什麼區別?中國香港或海外賬戶的個人投資者持有H股所獲得的股息分紅需繳納10%分紅稅。投資非H股的中國香港或海外賬戶的個人投資者,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扣繳個人所得稅;除了未計提10%企業所得稅的紅籌股所派發的股息分紅,投資者需繳納10%股息分紅稅。

  • 投資者持股時長不同如何影響股息分紅稅率?港股個人投資者持股時長不影響股息分紅稅率;而對A股個人投資者而言,持有期在1個月內、1個月~1年以內和超過1年的個人所得分別按20%、10%和0%收取。對港股通內地企業投資者而言,股息紅利所得將轉讓所得和分紅所得一併計入企業收入中,繳納企業所得稅,但對於企業持有H股滿12個月的,免徵企業所得稅。對A股機構投資者而言,均按正常的企業所得稅收取。(詳情看正文及相關圖表)

  • 個人投資者從實際情況來看,港股與A股稅後股息率哪個更高?若投資者持股時常超過1個月但不滿1年,橫向對比港股和A股市場的稅後股息率,港股市場的股息分紅稅率往往更高,即使考慮港股在稅後的股息率也普遍高於A股相同標的。而縱向歷史表現來看,以$中國石油 (601857.SH)$$中國移動 (00941.HK)$等企業爲例,港股稅後股息率也在多數情況下高於A股稅後股息率。風險因素:1)國內經濟復甦進度不及預期;2)美聯儲超預期收緊。

正文

1.受海外流動性預期擾動,高股息指數跑贏大盤

國內經濟底部確認,海外流動性環境邊際偏緊,高股息指數跑贏恒指。過去兩週(9月7至9月22日),國內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消費、投資和生產等回暖。同時,中國央行於9月14日宣佈降準25個基點,有助於支持實體經濟繼續轉好態勢。海外方面,流動性環境邊際收緊,美聯儲預期2023年仍有可能加息,2024年降息預期幅度減小。過去兩週,中證港股通$紅利指數 (000015.SH)$和恒生港股通高股息指數和分別累計上漲1.05%和上漲0.01%,跑贏大盤。其中,電信服務、銀行和能源表現最好。

從基準出發,港股高股息指數成分大多是來自電信服務、公用事業、能源、材料、銀行、房地產、資本貨物和運輸等行業。港股市場有多個代表高股息股票的指數,國泰君安選取中證港股通紅利指數和恒生港股通高股息指數作爲基準,分析它們的成分股行業分佈。截至2023年6月,中證港股通紅利指數成分股中,佔比最高的是銀行、能源、運輸、材料和電信服務等;恒生港股通港股通成分股所屬行業佔比最高的是銀行,房地產、能源、公用事業、材料和資本貨物等。

分行業來看,過去兩週高股息行業中電信服務、銀行和能源表現最好。過去兩週,大部分高股息行業跑贏大盤,錄得正收益。其中,表現最好的5個行業是電信服務、銀行、能源、公用事業和資本貨物;而房地產行業指數拖累。

2.目前能源、運輸和電信服務等行業股息率較高

從股息率來看,多數行業的股息率超過5%,有較高的吸引力。港股行業股息率歷史分位數位於85%以上行行業有:資本貨物(6.2%)、公用事業(5.6%)、銀行(6.8%)、食品飲料(3.0%)、運輸(8.1%)和能源(8.2%)。行業股息率最高的行業是:能源(8.2%)、運輸(8.1%)、銀行(6.8%)、資本貨物(6.2%)、公用事業(5.6%)和電信服務(5.4%)。

3.關於港股分紅稅的10問10答

Q1:回溯歷史,港股通分紅稅是何時起徵的?

滬港通和深港通股息分紅所得稅分別自2014年11月和2016年12月起執行至今。2014年10月3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證監會發布關於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當中提及的內地個人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投資中國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的股息紅利所得稅方案自2014年11月17日起執行。2016年11月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證監會發布關於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補充通過深港通投資中國香港聯交所上市股票的股息紅利所得稅方案。

Q2:對於內地個人投資者而言,港股H股的股息分紅稅是多少?

不同性質的港股企業,股息分紅稅有不同的收取方式。一般將港股企業分爲幾類,包括H股、紅籌股和其他。其中,對H股(註冊地在內地的中資企業股票)來說,內地個人投資者(包括基金公司)通過港股通投資港交所上市H股取得的股息紅利,H股公司按照20%的稅率代扣個人所得稅。

Q3:港股紅籌股的股息分紅稅是多少?

對港股紅籌股而言,個人投資者股息分紅稅率取決於企業是否已計提企業所得稅。對未計提10%企業所得稅的紅籌股股息分紅,投資者需扣除28%個人所得稅(派息公司會預扣10%,代持公司中國結算再代扣20%),例如中國移動等;已計提企業所得稅則扣除20%個人所得稅。

Q4:非H股類別中,非紅籌股的股息分紅稅是多少?

對港股非H股非紅籌股而言,同樣徵收20%股息分紅稅。取得的股息紅利,通常由中國結算公司按照20%的稅率代扣個人所得稅。中國內地居民個人來自境外的股息收入需自行申報並繳納20%所得稅。

Q5:對於中國香港或海外賬戶的投資者來說,股息分紅稅有什麼區別?

中國香港或海外賬戶的個人投資者持有H股所獲得的股息分紅需繳納10%分紅稅。投資非H股的中國香港或海外賬戶的個人投資者,多數情況下不需要扣繳個人所得稅;除了未計提10%企業所得稅的紅籌股股息分紅,投資者需繳納10%股息分紅稅。

Q6:對於企業投資者而言,港股上市公司註冊地不同如何影響股息分紅稅?

中國內地企業投資者方面,主要與持有H股的時長有關。對內地企業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投資港交所上市股票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計入其收入總額,依法計徵企業所得稅。其中,內地居民企業連續持有H股滿12個月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依法免徵企業所得稅,保險公司適用這條規則,投資港股高股息品種有較大優勢,但公募基金並不適合。

Q7:在A股,持股時長不同如何影響股息分紅稅?

1)個人投資者持有股票時間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2)持有股票時間在1個月以上1年以內的,需繳10%的股息分紅稅;3)持有股票時間在1個月以內的,需繳20%的股息分紅稅。持有時間自買進之日計算,分紅時派發時不扣稅,直到賣出股票時根據持有股票時間收稅,稅款直接被扣除。4)對企業投資者則依法計徵企業所得稅。

Q8:A/H對比,如持股不滿一年,港股和A股稅後股息率哪個更高?

對內地個人港股通投資者而言,港股股息分紅收益需繳20%的股息分紅稅。而A股持有時間不滿1個月也需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持有時長超過1個月但不滿1年的所得稅率爲10%,低於港股稅率。對企業投資者來說,均需繳納企業所得稅。由於同一標的,港股股息率通常更高,因此港股稅後股息率也通常高於A股稅後股息率。

Q9:A/H對比,若持股一年以上,港股和A股稅後股息率哪個更高?

對內地個人港股通投資者而言,港股股息分紅收益需繳20%的股息分紅稅,而A股持有時長超過1年的所得稅率爲0%,低於港股稅率,但半數以上的港股稅後股息率也高於A股稅後股息率。對企業投資者來說,除了投資H股可免徵企業所得稅外,其他均需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港股稅後股息率也通常高於A股稅後股息率。

Q10:從實際表現來看,港股和A股的稅後股息率,哪個更高?

國泰君安以9月22日爲截面,在投資者持股時長超過1年的情況下,橫向對比港股和A股市場的稅後股息率。不僅港股市場的股息分紅稅率更高,港股在稅後股息率也普遍高於A股的相同標的。縱向歷史表現來看,以中國石油和中國移動等企業爲例,港股稅後股息率也在多數情況下高於A股稅後股息率。因此,港股的稅後股息率通常高於A股。

4. 中長期“高股息”+“中特估”策略正成爲港股的新“核心資產”

高股息策略能在不確定的宏觀環境中,收穫穩定超額收益。從歷史經驗來看,高股息策略在震盪市和弱市中相對更加有效,源於其確定的股息分紅、低估值、低股價波動的特點。相對A股,港股高股息品種有更大優勢,稅後股息率相對A股更高,從PE/ROE性價比的角度來看空間也更高;在港股市場中,與其他行業相比,高股息品種的外資風險敞口更低,相對更加穩定。

未來,若國內房地產受到政策支持,高股息策略有望再添動力,並跑贏大盤。7月2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在超大特大城市積極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的指導意見》。雖然本輪房地產政策力度低於2016年的“棚改貨幣化”,但從方向和行業比較角度,未來若國內房地產行業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作爲高股息代表之一的地產鏈等順週期行業有望迎來較佳的表現,或拉動高股息策略跑贏大盤。

5. 風險提示

1)國內經濟復甦進度不及預期;2)美聯儲超預期收緊。

編輯/Jeffre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