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23H1 實現收入0.93 億元(同比-37.7%),歸母淨利潤0.10 億元(同比-70.4%),扣非歸母淨利潤0.07 億元(同比-97.2%),業績低於預期,主要原因是大客戶專案規劃與驗收節點延後,公司在23Q2 專案交付驗收較少。
我們仍然看好核電後市場未來三年的高景氣度,公司在核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領域有顯著競爭優勢,已經與中核集團形成深度合作關係。此外,公司正加快在核工業、軍工、核技術應用的業務佈局,未來成長空間廣闊。維持“買入”評級。
23H1 的業績下滑並不影響我們對行業趨勢和公司成長潛力的判斷。(1)收入:
23Q1 公司收入0.52 億元(+39.8%)(同比,下同);23Q2 公司收入0.41 億元(-63.5%)。由於大客戶專案規劃與驗收節點造成公司專案交付驗收較少等原因,公司在23Q2 的經營承壓。公司業務具有顯著的季節性,前三季度由於業務基數較小,收入增速通常容易出現明顯波動。我們認為,客戶驗收節點只是延後,確認收入將體現在未來幾個季度中。(2)盈利:公司23H1 毛利率為51.8%(+3.6pcts),23H1 淨利率為11.3%(-12.6pcts)。由於公司處在新業務佈局期,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的支出剛性,所以在收入下滑時,淨利率的下滑幅度明顯。
公司積極佈局新業務,儲備新的盈利增長點。(1)公司繼續深耕核工業,積極拓展核工業全產業鏈的業務。(2)面向國防軍工領域智能化升級需求,公司協同相關合作夥伴,積極佈局多個典型應用場景。特種機器人也取得了新領域的延伸應用,並已完成部分場景的批量出貨和部分場景的科研驗證。(3)在核技術應用領域面向國內核素和核藥生產的發展機遇期,組建專業團隊,佈局從新型高精度耐輻照機器人、特色裝備到定製產線的各類產品和服務。
預計核電後市場未來三年將迎來快速建設期。我們測算,目前,國內乏燃料的年產出量超過1000 噸。但國內乏燃料處理產能剛開始建設,缺口巨大。我們預計未來三年國內將加快後處理廠的建設進度。公司在核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領域具有顯著競爭優勢,已經與中核集團形成深度合作關係,預計公司將是這輪核電後市場建設浪潮的深度受益者。
風險因素:公司如果不能持續創新則可能導致市場份額下降的風險;業務集中於核工業領域及該領域產業政策超預期變化的風險;訂單取得不連續導致業績波動的風險;新業務開拓不及預期的風險;業績季節性波動的風險;公司規模擴大導致的管理風險。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大客戶驗收節點延後,對公司短期業績造成影響。此外,下游專案規劃延後也可能影響公司的訂單和未來兩年的收入確認。我們下調公司2023/24/25 年歸母淨利潤預測至1.0/2.0/2.9 億元(原預測為1.7/2.5/3.3億元),當前股價對應PE 為51/25/18 倍。公司2023 年以來業績波動較大,我們選取公司2024 年業績作為估值基準。預計未來三年公司淨利潤復合增速約35%。
此外,我們選擇擁有相似產品業務的機器人(採用Wind 一致預期)、埃斯頓(採用中信證券研究部預測)作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 年平均PE 估值為50 倍。
我們看好核電後市場未來三年的高景氣度,公司在核工業機器人及智慧裝備領域有顯著競爭優勢,已經與中核集團形成深度合作關係。此外,公司正加快在核工業、軍工、核技術應用的業務佈局,未來成長空間廣闊。綜合考慮公司未來業績成長性,以及可比公司2024 年平均PE 估值,我們給予公司2024 年35 倍PE估值,對應目標價70 元,維持“買入”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