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周末读物 | 谁在充值造车新势力的信仰

週末讀物 | 誰在充值造車新勢力的信仰

遠川投資評論 ·  2023/09/03 10:51

來源:遠川投資評論
作者:孫然

戰局未竟,還得下注。

投資者至今沒有放棄在新興市場尋找下一個特斯拉的努力。

8月15日,“越南特斯拉”VinFast登陸美股,首日暴漲250%,860億美元市值力壓奔馳一躍成爲全球第五大車企。隨後短短十個交易日,VinFast猶如過山車一般先後經歷腰斬,再腰斬,翻倍,再翻倍。截至8月25日,VinFast市值來到了驚人的1400億美元。真炒起新股來,納斯達克比大A狠多了。

巧的是,2020年底,憑藉一年12倍的漲幅,全球第五大車企的座次也曾短暫屬於過820億市值的蔚來。

2014年成立的蔚來,與2015年成立的理想、小鵬一道,並稱第一代造車新勢力。造車新勢力這個詞,指的是新勢力成立之初就是爲了造電動車,沒有傳統車企身上的種種枷鎖。在一切剛開始的時候,顛覆者們的身上多少要帶着些講故事的味道。

而如今的蔚小理,早已過了講故事的年紀,想獲得投資人的青睞,需要拿出點真東西。

全球市場需求萎靡的大背景下,新能源車算得上爲數不多還有韌性的地方,成爲不少基金經理仍然重倉配置的品種。從銷量成績單上看,新勢力們的表現也不差。雖然與行業老大比亞迪在銷量上依然有明顯差距,但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化上體現出的優勢、批量製造爆款車型的產品力,都讓二級市場很難忽視。

由於蔚來在美股上市,去年雖然也在港股登陸,但未被納入港股通,所以對公募基金來說,只有少量QDII基金能夠參與其中,因此2023年二季度,基金經理們在造車新勢力板塊上的青睞還是集中在了理想與小鵬。

本文將嘗試分析基金經理們在買入理想與小鵬上的分歧與共識。

01 理想:增程式的朋友圈

曾經被調侃“電車加油,脫褲子放屁”的增程式,如今卻用銷量的結果打了很多人的臉。2023年上半年,理想賣出13.9萬輛,遠超蔚來5.4萬輛和小鵬4.1萬輛之和。問界、零跑、嵐圖、長安等友商紛紛效仿理想推出增程式車型。

2023年二季度,理想營收286.5億元,環比增長52.5%,連續第四個季度環比正增長;淨利潤23億元,連續兩個季度淨利潤爲正。理想汽車在蔚小理中成立最晚,卻憑藉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有望第一個實現年度盈利。相比蔚來、小鵬個位數的毛利率,理想21.8%的毛利率甚至超過同期的特斯拉。

股票市場常常被人詬病是個不夠有效的大賭場,但下沉到最底層的邏輯裏,業績永遠有它的份量。業績表現優異的理想汽車,在港股全球表現墊底的大背景下,以超過100%的漲幅傲視A/H兩地所有上市車企,435億美元的市值更是超過蔚來與小鵬之和。

可以清晰的看到,公募基金的配置也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重倉理想的公募基金數量,在一個季度裏幾近翻倍——從2023年一季度的59只到二季度已經成爲了101只,其中有不少主動型基金經理的身影。

熱衷排座次的人們開始爭論現在是“理蔚小”還是“理小蔚”,甚至出現了“蔚小理只剩理”的說法。也無怪乎在一些基金經理眼中,比亞迪與理想成爲了新能源整車板塊唯二的龍頭公司。比如“以龍頭股投資爲導向”的長城基金曲少傑,前十大持倉中唯二出現的新能源整車股便是比亞迪與理想。

“新勢力龍頭”之外,理想的另一個標籤是“高成長高景氣”。二季度大幅加倉理想的長信基金葉松與陸曉鋒在二季報中寫道,“在組合操作上,我們出於回撤控制的考慮,一方面對順週期板塊的倉位進行了控制,另一方面更加集中於弱勢之中的強alpha行業與標的。”

作爲仍然保持着較高增速的行業,新能源車的強勢還能維持多久始終是短期一個隱憂。對此,葉松與陸曉鋒分析道,“高成長板塊的核心是景氣。儘管前期漲幅較大,但我們認爲高成長板塊的終結往往不是因爲估值,而是因爲景氣度的拐點。”

着眼當下,賺錢的生意必然比不賺錢的好,但是衡量企業價值,看的從來不只是當下的經營水平。

理想汽車今年的經營與股價表現固然在中國的整車板塊拔得了頭籌。但是放眼全球資本市場,2023年真正的王冠屬於人工智能領域的“軍火販子”——英偉達。8月22日,一家主業印彩票的公司靠着和英偉達牽上線,竟成爲了A股首支AI概念十倍股。

而在自動駕駛領域與英偉達深度合作的小鵬,自然也給投資人們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02 小鵬:估的不止是硬件

與造車新勢力中的其他玩家一樣,小鵬在業績層面明顯遜色於理想。2022年,承載着全村希望的小鵬G9因繁雜的SKU以及銷售渠道的內耗,慘遭銷量滑鐵盧。何小鵬年初定下的2025年經營利潤轉正目標,看起來似乎仍然觸不可及[1]。

但進入2023年,小鵬打開了更有想象力的局面:7月26日,大衆汽車與小鵬官宣合作,爲汽車行業投下一記重磅炸彈。據小鵬介紹,在本次合作中,小鵬收取“技術服務費”提供智能駕駛系統,大衆提供工程設計能力和供應鏈,雙方共享更大規模的數據庫[2]。

與其他主打“爲人民造車”、性價比之類的新勢力車企不同,小鵬身上有一個更性感的標籤,自動駕駛。小鵬自動駕駛中心靈魂人物吳新宙在不同場合表達過“小鵬的智能駕駛是中國第一”這個觀點。而近期吳新宙被英偉達挖角的新聞,也被不少人解讀爲以一種內斂的表達增信了這個觀點。

自2001年小鵬智能駕駛系統Xpilot3.0用上了英偉達的計算芯片以來,英偉達與小鵬就一直保持着合作關係。8月24日吳新宙與何小鵬的微博表明,相比挖角,吳新宙這次跳槽更像是雙方友好的人才交流。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小鵬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潛力令人遐想,儘管當下的經營數據不佳,但技術上的突破隨時可能爲這家公司帶來企業價值的爆發性增長。這也使得許多基金經理在“現在賺錢”與“未來可期”之間,選擇了“我全都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嘉實基金的熊昱洲和信達澳亞的李博。

熊昱洲對智能汽車非常看好,在二季報中他寫道,“基於我們對不同資產的估值狀態,盈利趨勢的判斷,我們重點配置了全球智能汽車和相關產業鏈,對於部分具備高辨識度但估值顯著較高的環節龍頭公司,我們傾向於先做等待。”

其管理的嘉實全球創新龍頭股票(QDII)前五大重倉股分別是小鵬、特斯拉、理想、蔚來、寧德時代,基本上都是頂格配置。

信達澳亞的李博管理的信澳新能源精選頂格配置了理想與小鵬,由於其並非QDII基金,無法配置未被納入港股通的蔚來。李博的觀點十分鮮明,他告訴筆者,“看好新勢力通過成熟的電動化和領先的智能化佔領中、高端市場。”

也有基金經理不買理想只買小鵬的。相比只買理想,這種策略稍顯另類。

諾德基金的閻安琪看好智能駕駛領域的邊際好轉,在二季報中他寫道,“在二季度研究中發現智能駕駛領域有明顯的邊際變化,此前受‘價格戰’影響,智能駕駛成爲車型減配的主要方向。但需要注意的是,降價帶來了汽車智能化的平權,表現在20-25萬的車型上開始搭載了高階輔助駕駛系統,未來可能15-20萬車型也會出現。”

二季度大幅加倉小鵬汽車的劉洋在二季報中寫道,“本基金加倉新能源汽車新勢力板塊,預期部分公司將會迎來經營拐點,走向現金流轉正的良性循環。”

03 尾聲

在二級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方法論裏,“好行業”是一個所有人都喜歡談論的維度。

中短期投資者定義“好行業”是高景氣度,因爲“高增速”是最美好的安全邊際,它不需要在衆多參與者裏小心翼翼地論證出最後的勝者,只要公司還在風口上,是騾子是馬都能上天。

長期投資者定義“好行業”看的是競爭格局,因爲只有龍頭的市場份額足夠穩定,DCF模型才能用上更持續的假設,沒有人喜歡在一個“遍地是大王,短暫又輝煌”的混亂格局裏賭上自己和客戶的未來。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整車行業留給投資者的就是這樣一種混亂的姿態:行業格局時而集中時而分散,但即便是龍頭最清晰的時候,CR3的市場集中度也沒有超過30%[3]。於是,幾乎所有整車公司都不得不跟着經濟週期搖擺,難以走出自身的獨立性。

然而到了新能源車時代,敘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們期待它能像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一般,脫離行業格局混亂的宿命,以一種軟硬件結合的方式,實現贏家通吃的變革。

特斯拉已經實現了這個預言的美國版,越南特斯拉也上演着自己驚心動魄的故事。中國的公募基金經理,也在各自下注中國新能源車的成長道路。

參考資料

[1] 何小鵬:小鵬汽車目標2025年經營利潤轉正,2027年銷量超120萬輛,澎湃新聞

[2] 小鵬汽車:與大衆合作會有技術服務費收入,提供智能駕駛系統,澎湃新聞

[3] 華爲 Inside 汽車,中國 Tier1 崛起,產業鏈重構進行時,光大證券

編輯/Some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