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公告2023 年半年報:1)營業收入:23H1 實現收入2719 億元,同比增長2%;其中23Q2 實現1483 億元,同比下降5%,主要受市場需求減弱、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導致。2023H1 供應鏈管理業務結合期貨損益後的綜合毛利率1.5%,同比下降0.35 個百分點。2)歸母淨利潤:23H1 實現15.8 億元,同比下降12%,歸母淨利率0.6%,同比下降0.1 個百分點;其中23Q2 實現8.4 億元,同比下降23%,歸母淨利率0.6%,同比下降0.1 個百分點。因22年同期仍有部分地產項目結算,預計供應鏈主業利潤同比降速小於表觀表現。
分業務看,23H1 供應鏈業務、金融服務、房地產營業收入分別爲2696、22、0.7 億元。
1)供應鏈業務:23H1 實現收入2696 億元,同比增長2.9%,佔收入比99%,其中,“一帶一路”沿線貿易規模近 500 億元,同比增長超30%。分品類看,金屬及金屬礦產、能源化工、農林牧漁營業收入分別爲1345、789、476 億元,同比+2.5%、+13.5%、-2.7%;經營貨量同比+3.3%、+16.8%、-0.7%,公司經營鐵礦、鋼鐵、煤炭貨量分別增長超20%、30%及70%。同時,公司在馬六甲海峽佈局30 萬噸級浮式儲油輪,加速拓展船用燃料油直接用戶,持續提升新加坡當地市場份額,油品經營貨量增長超150%。
2)金融與地產:因公司轉讓類金融業務公司部分股權給國貿資本,合併範圍出現變化,金融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2.7%,佔公司全部營收0.8%;而公司逐步退出房地產行業,剩餘住宅地產項目包括廈門國貿學原及廈門國貿璟原,不再新增房地產開發項目,地產收入下降95%。
我們持續看好公司作爲大宗供應鏈龍頭轉型邏輯逐步兌現與公司戰略聚焦帶來的價值提升。
1)穩定性與可持續性:來自於轉型後盈利結構、客戶結構、商品結構的顯著優化。在二季度國內呈現需求走弱,商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公司憑藉嚴格的風控、穩健的經營、平台的優勢,實現了核心品類份額的提升,以及體現了供應鏈主業利潤的韌性,我們預期公司二季度業績表現優於行業。
2)具備成長性。我們此前提出了“縱向流量+橫向變現”的投資研究框架:a)收入端,縱向流量穩定增長:格局紅利、龍頭份額集中+新品類擴張。如公司持續拓展新興業務品類,例如石墨烯、木片;在新能源領域,公司聚焦“電池產業鏈”及“光伏產業鏈”的供應鏈運營,開拓生物質燃料、稀土材料、稀有金屬等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品種。b)利潤率端,提質增效,橫向變現能力持續增強:高利潤率品類拓展+物流佈局帶來高週轉降本增效+高利潤率一體化項目運營豐富收益。c)我們觀察公司進一步通過產業化、國際化、數字化佈局,開拓擴張路徑。產業化方面,公司通過收購多家企業實現業務拓展與資源能力延伸;國際化方面,如公司設立印尼平台公司,拓展棉花棉紗、滌綸短纖等業務,再如與馬來西亞東鋼集團有限公司、長城鋼鐵印 尼有限公司等國外鋼廠終端開展合作;數字化方面,23H1 公司供應鏈一體化業務協同平台“國貿雲鏈”累計訂單超4 萬筆,成交金額超160 億元。
投資建議:1)盈利預測:基於大宗商品需求弱於預期,我們小幅調整2023-2025 年盈利預測至預計實現歸母淨利分別爲31.7、38、45 億元(原預測爲33、39.5、45.8 億元),對應EPS 分別爲1.43、1.71、2.03 元,對應PE 分別爲5、4、4 倍。公司22 年提升分紅比例至約40%,對應當前股息率超過8%,作爲低估值、高股息標的,我們認爲一旦市場對經濟預期轉暖,公司將具備進可攻、退可守的強配置價值。2)投資建議:給予公司2024 年預測利潤8 倍PE,目標市值304 億元,同時考慮公司擬增發影響(即當前市值加上擬發行募資37億元)後,預期較當前市值51%空間,對應目標價11.19 元,強調“強推”評級。
風險提示: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降,經濟出現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