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AI对经济是福还是祸? 人类发展史已给出线索

AI對經濟是福還是禍? 人類發展史已給出線索

智通財經 ·  2023/08/08 14:29

來源:智通財經
作者:盧梭

如果追問歐洲中世紀農耕技術的進步爲什麼沒能讓歐洲農民擺脫貧困,那主要是因爲他們的統治者將新增產出帶來的財富用於修建教堂。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如果人工智能(AI)全面進入我們的真實生活,並且它所帶來的好處只會被少數人而不是大多數人享受,那麼類似的事情也可能發生在人工智能這一革命性的技術上。

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全球經濟與管理學教授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近日表示:“人工智能有很大潛力——但很有可能走向任何一個方向。”“現在,我們正處於一個岔路口。”

人工智能的支持者預測,生產力的飛躍將創造巨額財富,最終提高生活水平。全球知名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今年6月預計,人工智能未來每年可能帶來14萬億至22萬億美元的價值——這個上限大致相當於美國目前的經濟規模。

一些技術樂觀主義者走得更遠,他們認爲,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一樣,是一種最終將人類從單調的枯燥任務中解放出來的新技術,將我們帶入更具創造力和更加閒暇的生活之中。

然而,人們對人工智能對個人生計的影響感到擔憂,包括它可能摧毀各行各業的就業機會——好萊塢演員7月份的罷工就是一個例子,他們擔心自己的人工智能替身會讓他們被好萊塢電影巨頭們裁掉。

那些突破性技術帶來的紅利,並未惠及所有人

這種擔憂並非毫無根據。人類文明發展歷史表明,技術進步的經濟影響通常是不確定的、不平等的,有時甚至是完完全全有害的。

約翰遜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今年出版了一本書,調查了人類文明一千年來的幾乎所有科技——從犁地到自動自助結賬機——在創造就業機會和傳播財富方面的成功。

雖然珍妮紡紗機是18世紀紡織業自動化的關鍵,但他們發現它會導致工作時間更長,工作條件更惡劣。在19世紀,對生產率意義重大的機械軋棉機則被認爲促進了奴隸制在美國南部的擴張。

互聯網的歷史記錄是複雜的:它創造了許多新的工作崗位,然而,翻閱歷史我們會發現它創造的大部分財富都落入了少數億萬富翁的手中。它曾經被世人稱讚的“生產率增長”如今在許多經濟體都放緩了。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 6月份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這是因爲即使是像互聯網這樣普及的技術,也沒有觸及許多行業,而它創造的許多工作都是低技能範疇——比如基於互聯網購物模式的配送鏈。法國外貿銀行在報告中警告稱:“主要結論在於:在預測人工智能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時,我們應該非常謹慎。”

在全球化的經濟體中,還有其他理由懷疑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潛在收益是否會被人們非常均衡地感受到。

一方面,隨着各國政府在監管日益寬鬆的情況下爭奪人工智能技術投資,存在“逐底競爭”的風險。另一方面,吸引投資的障礙可能會很高,以至於將許多較貧窮的國家拋在技術之後。

總部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就業、勞工和社會事務主任 Stefano Scarpetta表示:“你必須有合適的基礎設施——那就是龐大無比的高性能計算能力。”

他表示:“我們擁有G7 Hiroshima Process,我們需要進一步走向G20和聯合國。”他主張在七國集團(G7)峯會上擴大一項協議,共同尋求了解生成人工智能的機遇和挑戰。

事實證明,創新是相對容易,更難的是如何讓它爲每個人服務——這就是政治發揮作用的地方。

對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約翰遜教授來說,鐵路在19世紀英國快速民主改革的時刻到來,使得這些進步能夠被更廣泛的社會所享受,無論是通過更快的新鮮食品運輸還是第一次體驗休閒旅行。

在其他地方,類似的科技進步幫助全球數百萬人享受到了20世紀科技進步帶來的最終成果。但約翰遜認爲,隨着過去40年激進的股東資本主義的出現,這種情況開始發生變化。

他認爲,自動自助結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雜貨商品沒有變得更便宜,購物者們的生活沒有改變,也沒有創造新的任務——只有勞動力成本降低帶來的利潤價值。

人工智能可能會忽視“工人的權利”

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如今工人團體已經失去了他們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的絕大部分影響力,他們認爲人工智能是對工人權利和就業的重大潛在威脅,例如,如果人工智能指導的招聘和解僱決定沒有人類控制。

英國工會大會(Trades Union Congress)就業權利政策官員Mary Towers指出,工會“擁有法定諮詢權,有能力就工作中的技術問題進行集體談判”,這很重要。

以上這些只是將有助於決定人工智能如何塑造我們的經濟生活的幾個微小因素之一。有分析人士指出,落實競爭政策,獲得培訓是關鍵所在——從確保人工智能供應商之間健康競爭的反壟斷政策落實,到全球勞動力的再培訓,這些都需要各國政府謹慎考慮。

經合組織7月份發佈的一項針對約5300名員工的調查顯示,人工智能可能有利於工作滿意度、員工健康和薪資,但也被視爲在隱私方面構成巨大風險,加劇了工作場所偏見,並促使人們過度工作。

約翰遜則表示:“問題在於:人工智能是會加劇現有的不平等,還是會幫助我們回到更公平的狀態?”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