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原保费收入3.2万亿!保险业上半年经营情况出炉:人身险增13.38%,财险增近10%

原保費收入3.2萬億!保險業上半年經營情況出爐:人身險增13.38%,財險增近10%

券商中國 ·  2023/07/30 11:41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鄧雄鷹

保險業2023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出爐。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2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人身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達到13.38%,大幅扭轉延續了三年的增長頹勢;財產險行業同比增長9.75%,延續2022年以來的高增長態勢。

另據公開數據,截至上半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9.2萬億元,同比增長9.6%;保險資金運用餘額26.8萬億元,同比增長9.7%。

多因素助推人身險保費兩位數增長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人身險行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48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3.38%,爲近年來久違的兩位數增長。

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今年以來,人身險行業月度保費增速呈逐月加快趨勢。今年1月份同比增速爲4.11%;至5月底,累計保費收入增速同比達到10.78%,6月單月保費同比增速達到30.28%。

壽險爲人身險業務增長的主力軍。具體到人身險公司表現來看,今年前6月,人身險公司實現壽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6.86%;意外險同比下降11.11%,健康險同比增長3.97%。

前不久,上市險企亦公佈了上半年保費數據。今年前6個月,人保壽險和太平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均同比增長9.4%;平安人壽同比增長8.7%;中國人壽同比增長6.9%,規模仍是最大;新華保險和太保壽險分別同比增長5.1%和4.0%。

具體到今年6月單月,國壽、平安、太保、新華和人保的單月保費,同比均有大幅增長,增速最高的人保壽險單月增速超過80%;增速最低的國壽單月保費增長也達18%。儘管有季末和半年末的時點考覈因素,但這一增速仍明顯高於往年同期。

業界普遍認爲,傳統壽險產品維持了10年的3.5%預定利率將終結,成爲今年壽險業務最大的拉動力之一。3.5%定價利率保險產品即將退出市場的催化下,市場保費需求集中釋放,部分未來需求也有一定程度透支。

除了產品利率調整原因,銷售環境改善和利率下行趨勢下儲蓄需求爆發,以及險企轉型改革逐步落地,個險復甦疊加銀保等多元渠道崛起,也是壽險行業保費增長和業績改善的重要原因。

例如,太保壽險長航改革行動一期效果顯著。今年前6個月,太保壽險個人客戶業務原保險業務收入1448.01億元,同比增長5.1%,而去年同期爲下滑7.5%;個人客戶業務中,代理人渠道1212.32億元,同比增長31.9%,其中新保業務同比增長31.9%,去年同期爲下降34.7%。

平安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方面,個人業務新業務同比增長29.95%;人保壽險期交佔比也在提升。今年前6個月,人保壽險長險首年同比增長14.6%,其中期交首年同比增長49.9%,躉交下降8.4%。人保健康險長險首年同比增長25.5%,其中期交首年同比增長69.2%。

隨着8月1日以後3.5%定價利率產品切換完成,壽險保費增速或將迎來階段性挑戰。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保險產品具有風險保障功能優勢,對有理財需求的客戶來說,在其他金融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有長期保底收益特點的理財險也有吸引力,定價利率下調不改全年復甦趨勢。

非車險景氣度持續,財險保費增近10%

延續去年發展趨勢,今年以來財險行業仍然表現亮眼。

今年前6月,財產險行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7206億元,同比增長9.75%。從財產險公司經營情況來看,車險保費同比增長5.51%,農業保險、責任保險、健康險分別同比增長22.85%、15.02%、13.84%,意外險同比下降17.68%。

從上市險企財險業務表現來看,今年上半年,太保財險保費增速最快,前6個月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1049.48 億元,同比增長14.3%。人保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009.3億元,同比增長8.8%,平安財險實現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1467.92億元,同比增長5%。

分險種來看,非車險業務延續高增長態勢,增速高於車險增速。

以人保財險爲例,該公司前6個月實現車險保費1358.99億元,同比增長5.5%;在非車險業務方面,農險、信用保證險表現搶眼,分別同比增長達20.1%和21.2%,其他險種同比增長39.6%。

今年前6個月,太保財險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爲1049.48 億元,同比增長14.3%。其中車險507.65億元,同比增長5.4%,非車險業務541.83億元,同比增長24.1%。

平安財險前六個月實現車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12%,非車險業務增速爲7.16%,不過意外與健康保險業務同比下降9.12%。

除了上述三家大型財險公司,太平財險前六個月也實現同比10.35%的增長。此外,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衆安在線保費增速遠超傳統財險公司,前六月實現保費同比增長52.4%。

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26.82萬億元

從投資端來看,截至今年6月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到26.82萬億元,其中,債券投資11.46萬億元,佔比42.73%;銀行存款2.9萬億元,佔比10.8%;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3.46萬億元,佔比12.91%。

近年來,債券投資重新成爲險資增配品種。券商中國記者統計顯示,保險資金債券投資佔比在2013年曾經高達43.42%,此後隨着投資渠道放開,債券投資佔比一路下滑,至2015年末,佔比一度降至32.15%。不過,自2019年起,債券投資佔比逐年提升。截至今年5月末,債券投資佔比達到42.95%,該比例已非常接近2013年高點。

權益投資也是保險資金非常重要的投資領域。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了2013年-2022年10年保險資金投資情況,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金額持續提升,佔比在2015年末達到15.18%高點。2016年以後,保險資金投資於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速度趨緩,在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中的佔比一直穩定在12%-14%區間內浮動。

投資端數據反映了保險公司投資思路。券商中國記者與業內人士溝通了解到,爲應對長期低利率挑戰,不少保險公司加強了對國債等長久期資產的配置,同時強化未上市股權及權益類資產的投研力度,以尋求提升長期投資回報水平。

波動的市場和市場利率持續下行對保險資金再投資帶來挑戰。擁有穿越週期的長期資金的保險機構,正在通過多種策略提升投資收益穩定性,推動資產負債長期匹配。除了投資端發力,負債端降低產品定價利率降低成本也是應對策略之一。從資產負債雙輪管理來看,加強資產負債聯動、做實資產負債管理尤其重要。

近日,由證券時報社主辦的“2023中國金融機構年度峯會暨2023中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年會”在深圳舉行。中國太保壽險黨委書記、董事長潘豔紅圍繞“做實資產負債管理,踐行壽險長期主義”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面向未來,做實資產負債管理,是推進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石。

在她看來,壽險業30餘年發展歷程清晰地顯示出演變的三個基本特徵,一是規模衝動轉向價值引領,二是短期經營轉向長期發展,三是資負單向驅動變爲資負緊密互動。

國泰君安非銀團隊分析認爲,預計國內險企將資負並舉應對低利率環境:從負債端來看,降低定價利率、增加利率敏感型產品等優化成本;從資產端來看,提升權益和另類、優化固收結構,穩定投資收益。

編輯/Jeff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