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公司2022 年受特殊事件、地方財政壓力等多因素影響,獲得34%的收入增長,雖然不及預期,但是在多重壓力下取得近9億收入已不易,目前已經公告的建築建材板塊業績大部分承壓,公司增長顯示出一定α;而2023 年一季度受發貨節奏拖累歸母淨利潤大幅下降,但新簽訂單額增長明顯,預示了後續業績增長潛力。各地減隔震細則文件陸續出臺,政策性市場正在落地,“震振雙控”功能性市場未來潛力較大,市場空間有望大幅擴容,短期業績承壓不改長期增長趨勢,加強質量監管或是行業健康發展出路。
事件
2022 年歸母淨利潤1 億元,同比增長14.52%。2023 年4 月14 日晚間,震安科技公佈了2022 年業績快報,根據初步覈算數據,2022 年公司實現營收8.98 億元(+34%),歸母淨利潤1.00 億元(+14.52%)。
2023 年一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350 萬元-524 萬元,同比下降83.90%-89.25%。2023 年4 月14 日晚間,震安科技公佈2023一季報業績預告,一季度歸母淨利潤350-524 萬元,同比下降83.90%-89.25%,扣非歸母淨利潤281-421 萬元,同比下降87.05%-91.36。
簡評
年初供貨節奏被打亂,延遲交貨致業績下降。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的延續,今年1 月及2 月工人請假、春節前提前停工影響工程項目進度,春節後部分項目開工較晚,客戶需求出現短期停滯,工期整體減少1 個多月。因此公司主要客戶在本年度1 月份及 2 月份上中旬的供貨要求較緩,個別項目客戶要求延期交貨,因此進入3 月公司發貨節奏恢復,一季度整體發貨情況較上年同期有明顯下降,這從1-2 月全國水泥和鋼材的發貨表現也可以印證。
業績快速擴張,費用前置成本上升。爲適應快速增長的市場空間,公司利用2.85 億元轉債募資新建河北唐山基地,年產量約爲3 萬套減震產品及3 萬套隔震產品;定增募資2.5 億元,分別投入常州基地一期和營銷網絡建設。截至2022 年12 月31 日,公司新建唐山基地已完成竣工驗收,滿足投產條件, 隨着公司在建工程轉固,折舊及可轉債利息費用增長較快,對利潤指標影響較多。
有降有升,新簽訂單量暗示業績潛力。儘管公司一季度發貨情況不佳,但公司在本年度一季度尤其是3 月份以來新簽訂單增長明顯,立法範圍內及功能性市場需求均有明顯增長,立法範圍內的政策性市場增速更爲明顯。市場需求釋放,公司積極適應市場需求,堅持“震振雙控”策略,加大市場開拓,做好訂單交付,不斷提升產品競爭力和經營管理能力,以確保業務穩定成長。新簽訂單額的快速增加奠定了後期業績高增潛力。
立法市場加速落地,但並非一帆風順,加強質量監管或是行業健康發展出路。2021 年5 月12 日國務院通過《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北京市減隔震地方標準等地方性文件陸續發佈,各地減隔震執行落地有了細則可依,減隔震技術落地速度加快。但減隔震行業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部分地區有效監管缺乏和低價中標使得低品質產品佔據一些市場。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高度重視人民羣衆生命安全的保護,國家通過立法在高烈度區和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學校醫院等八類建築推廣使用減隔震技術,減隔震行業也因此獲得了快速發展,但是發展過程中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尤其是小項目裏,劣幣祛除良幣的現象比較嚴重,無視國家和行業標準規範的現象仍然部分存在,同時低價中標也廣泛存在於行業中,一個“結構安全件”過度強調低價,是否符合我國“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這還值得商榷。2022 年9 月5 日四川甘孜州瀘定縣發生6.8 級地震導致人員傷亡,從瀘定縣個別隔震建築的表現來看,有個別小企業低質量隔震支座上封底面和下封板頂面完全斷裂,同時表現出很大的殘餘變形,建造時不合格產品如何應用到項目上的,是值得深思的,對於結構安全件,加強監管和現場檢測是非常有必要的,行業應該儘量避免以次充好。結構安全領域產品同其他產品不同,在結構安全領域執行低價中標,容易變相催生低質量產品,結構安全事關重大,容不下低質量產品甚至假冒僞劣產品,長沙樓房坍塌事件觸目驚心,2022 年 6 月1 日四川雅安市蘆山縣發生6.1 級地震,同樣致人傷亡,2022 年512 汶川地震紀念日多位結構大師呼籲全國結構工程師和項目負責人在結構安全領域要守住底線,選好產品,嚴格檢測。因此,減隔震行業應堅守直銷模式,保證產品質量,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負責。
功能性市場星辰大海,正在高速增長。減隔震技術在公共建築領域應用具有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作用,同時在博物館、LNG、TOD 地鐵上蓋、核電設備、酒窖隔震、半導體企業等精密設備廠房、IDC 等領域具有非常高的商用價值,用危險化工品、文物、精密儀器等抗震(振),在民用住宅領域助力科技住宅,功能性市場空間成熟後有望在100 億元/年,疊加政策內市場,減隔震行業將大幅擴容。
公司基本面長期向好不變。減隔震技術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隨着社會結構安全意識的提升,行業滲透率也將大幅提升,公司成長性顯著。考慮到特殊事件影響、地方財政投入壓力、公司費用前置等不利影響,公司業績仍具有較高增速,預計2022-2024 年淨利潤分別爲1.00 億、2.05 億、4.05 億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1、行業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預期風險:《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落地帶來立法範圍內減隔震需求的快速增長,但《條例》推進需要一定時間,也需要當地配套政策細則落地,若推進效果不及預期,減隔震技術推廣或放緩。
2、功能性需求市場推廣速度不及預期:減隔震在《條例》立法範圍內的兩區八類建築推廣使用,在TOD、商住、舊改、LNG、核電、精密設備廠房、酒窖等領域的功能性需求也非常旺盛,地震頻發會加速減隔震技術滲透,但項目受宏觀經濟景氣度影響,功能性需求市場推廣存在不及預期的風險。
3、公司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毛利率風險:減隔震產品上游主要是鋼材、橡膠、鉛錠等大宗商品,受經濟週期、匯率變動等影響較大,若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超預期,則公司的毛利率會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