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深耕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数十年。公司前身为“合肥市常青冲压厂”于1988 年成立;2017 年,合肥常青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上交所挂牌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冲压以及焊接零部件,涵盖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
行业格局分散,公司具有相对竞争优势。1)从冲压行业空间来看,2025 年我国汽车冲压行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3000 亿元;2)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竞争格局极度分散。2021 年11 月29 日,我国现存汽车零部件企业约52.6 万家。2020 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相关企业注册量约9.9 万家,同比+52.31%。由于汽车冲压及焊接零部件对于工艺水平以及大规模生产能力要求较高,公司相对于区域内非上市企业具有先发优势以及大规模生产的能力,足以满足整车厂的需求。
深度绑定国产自主品牌,安徽汽车行业聚集优势助其发展。1)公司深度绑定国产自主品牌,2021 年前五大客户分别为江淮、奇瑞、众合、戴姆勒、比亚迪。随着我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公司尽享行业β;2)安徽省汽车产业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汽车产业大省逐步确立。公司主要生产基地集中于安徽省境内,区域政策助力公司冲压及焊接业务发展。
公司轻量化战略明确,持续突破压铸、锻造、挤压三大铝合金成型工艺。从公司层面来看,公司在四届八次(2021 年9 月23 日)董事会上通过了《关于投资兴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建设项目(一期)的议案》。从在建项目进度来看,轻量化项目进程较快,随州商用车轻量化结构数字化冲焊项目已完工。公司一体化压铸项目正处于调研阶段。
从客户拓展来看,大众安徽和蔚来汽车进行接触洽谈并取得一定阶段性成果,同步推进全套前瞻性技术论证研究与部分试制生产。
投资建议
公司深度绑定国产自主品牌,且具有安徽汽车产业集群优势,新能源汽车品牌拓展已有初步成效。我们预计,2022-2024 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3.65 亿元、42.04 亿元、55.16 亿元,分别同比+11.82%、+24.94%、+31.2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2 亿元、1.68 亿元、2.88 亿元,分别同比+37.90%、+105.53%、+70.93%。我们给予公司2022/23/24 年EPS 预测分别为0.40/0.83/1.41 元/股,基于9 月16 日股价22.50 元,对应PE分别为56.03/27.26/15.95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不及预期;一体化压铸以及轻量化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核心觀點
深耕汽車衝壓及焊接零部件數十年。公司前身爲“合肥市常青衝壓廠”於1988 年成立;2017 年,合肥常青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於上交所掛牌上市。公司主要產品爲汽車衝壓以及焊接零部件,涵蓋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
行業格局分散,公司具有相對競爭優勢。1)從衝壓行業空間來看,2025 年我國汽車衝壓行業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0 億元;2)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競爭格局極度分散。2021 年11 月29 日,我國現存汽車零部件企業約52.6 萬家。2020 年我國汽車零部件相關企業註冊量約9.9 萬家,同比+52.31%。由於汽車衝壓及焊接零部件對於工藝水平以及大規模生產能力要求較高,公司相對於區域內非上市企業具有先發優勢以及大規模生產的能力,足以滿足整車廠的需求。
深度綁定國產自主品牌,安徽汽車行業聚集優勢助其發展。1)公司深度綁定國產自主品牌,2021 年前五大客戶分別爲江淮、奇瑞、衆合、戴姆勒、比亞迪。隨着我國自主品牌的崛起,公司盡享行業β;2)安徽省汽車產業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汽車產業大省逐步確立。公司主要生產基地集中於安徽省境內,區域政策助力公司衝壓及焊接業務發展。
公司輕量化戰略明確,持續突破壓鑄、鍛造、擠壓三大鋁合金成型工藝。從公司層面來看,公司在四屆八次(2021 年9 月23 日)董事會上通過了《關於投資興建新能源汽車輕量化零部件建設項目(一期)的議案》。從在建項目進度來看,輕量化項目進程較快,隨州商用車輕量化結構數字化衝焊項目已完工。公司一體化壓鑄項目正處於調研階段。
從客戶拓展來看,大衆安徽和蔚來汽車進行接觸洽談並取得一定階段性成果,同步推進全套前瞻性技術論證研究與部分試製生產。
投資建議
公司深度綁定國產自主品牌,且具有安徽汽車產業集羣優勢,新能源汽車品牌拓展已有初步成效。我們預計,2022-2024 年公司營收分別爲33.65 億元、42.04 億元、55.16 億元,分別同比+11.82%、+24.94%、+31.23%,歸母淨利潤分別爲0.82 億元、1.68 億元、2.88 億元,分別同比+37.90%、+105.53%、+70.93%。我們給予公司2022/23/24 年EPS 預測分別爲0.40/0.83/1.41 元/股,基於9 月16 日股價22.50 元,對應PE分別爲56.03/27.26/15.95x,首次覆蓋給予“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
汽車銷量不及預期;一體化壓鑄以及輕量化技術發展不及預期;新能源政策推進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