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編自民生證券《日本「雙循環」經濟對我國啓示》
摘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經濟走向「雙循環」後,消費股和利率債走出一波超級長牛。
背景:美日貿易摩擦是日本經濟走向「雙循環」重要催化劑
二戰後日本採用出口導向型經濟的發展模式,一度取得良好效果。但進入80年代,日本與美國的貿易摩擦越來越頻繁,美國多次在汽車、半導體、電信、金融等領域對日本展開制裁,由於過度依賴美國市場,日本被迫妥協,自願限制出口,外循環主導的經濟模式難以爲繼。爲了應對這一問題,日本經濟政策開始從「貿易立國」向「技術立國」轉變,經濟開始切換到內循環爲主,外循環爲輔的模式。
爲了打造「內循環」經濟,日本採用了六個重要措施
1、減稅降費,促進消費;
2、財政擴張,舉債發展基建;
爲了應對外部市場可能惡化導致的外需疲軟,日本政府大搞擴張性財政政策,以擴大公共投資爲核心,共進行了十多輪財政刺激計劃。其中改善住宅和生活環境是日本公共事業投資主要項目,特別是公共住宅項目(相當於保障房),單 1987 年日本就新建住宅共165 萬套,1988 年新建住宅 140 萬套,創歷史記錄。
3、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新型產業;
80 年代,日本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首先, 縮減石油、鋼鐵、造船等部門的規模,縮減的規模約達 20 %, 其壓縮的人力和資金都投入到新型產業。其次, 積極扶持電子通訊、計算機、服務、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等產業, 以擴大日本內需。
4、發展中小城市,打造均衡發展;
5、提高工資,增加居民收入;
6、放鬆金融管制,鼓勵消費貸發展。
前五條措施均取得不錯的效果,使日本國民收入持續增加,消費得以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大獲成功;但放開金融管制以及貨幣寬鬆政策加劇了日本金融和房地產泡沫問題。
日本經濟走向「雙循環」後,消費股和利率債走出一波超級長牛
1、90 年代以來日本消費板塊表現極其強勁
日本在 80 年代開始經濟轉型,從「貿易立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轉變爲「技術立國」的內需拉動型經濟,取得重大成果。儘管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日本經歷了股市和樓市的估值泡沫,之後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但日本消費行業表現極其強勁,一方面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高,另一方面是消費升級導致消費種類和品質也越來越高端化。在股市上,日經消費板塊表現最爲良好,無論是必須消費品板塊還是非必需消費品板塊,表現長期好於大盤走勢。
2、90 年代以來日本利率債走出一波長牛
「內循環」主導意味着經濟增長從投資切換到消費,從出口切換到內需,從資金密集型產業到技術密集型產業。大量資金從傳統行業流入新興產業和消費行業,這就是日本的資金利用效率提高,無風險利率下降。
日本利率債迎來一波超級牛市,儘管在此期間日本政府大量發行債務,但並沒有顯著推高利率,日本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 90 年代初的 8%左右下降至近幾年的負利率。
編輯/jasonz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