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业绩承压,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检测仪器设备,辅助检测服务,能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压力、温湿度校准、测试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广泛,几乎覆盖了流程工业、离散型制造业、轨交、医药医疗、科研、市政等各方面。公司2020 年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14.3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150.53 万元,同比下降39.84%。上半年,公司经营受到了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公司秉持自身内外均衡发展、动态供需匹配的发展策略,继续强化产品开发闭环和客户体验闭环的能力,加速进行体系赋能,2020年第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6498.83 万元,营收同比下滑幅度由一季度的-25.3%收窄至-5.3%;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53.33 万元,同比降幅44.98%。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00.95万元,同比下降20.50%,主要系销售收入下降及销售回款减少所致。公司2020 年度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68.95%,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2.10 个PCT。其中数字压力检测产品毛利率68.51%,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2.00个PCT,温度检测产品毛利率70.94%,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87 个PCT。同时,公司上半年度期间费用相比上年度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受销售收入及利息收入下降影响,其中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2271.06 万元、1436.05 万元和-279.77 万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40%、-5.02%和19.99%。
温度检测产品持续高速增长,加快工业物联网布局:2020 年上半年,公司数字压力检测产品的销售收入为8,790.5 万元,同比下降19.5%,温度检测产品的销售收入为1,912.65 万元,同比增长22%,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从构成上看,数字压力检测产品占比82.13%,仍占据收入的大部分,温度检测产品占比17.87%。公司温度检测产品主要有智能干体炉、智能测温仪、智能精密恒温槽、智能精密检定炉和温度自动检定系统等,可完成对热电阻、热电偶、温度开关、玻璃体温度计等接触式测温仪表的现场及实验室校准。在近十年来全球市场海量的需求下,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压力及温度检测应用技术,通过不断完善技术创新、高附加值产品数字化定位、智能制造升级、拓展国际市场及极致服务等形式,提升了整体经营能力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力,能够快速应对全球客户转型升级期的理性与个性需求变化。“内增+外延”协同发展机制是规划核心。聚焦仪器仪表产业链,围绕压力及温度校准检测,延伸电学测试;部署传感器领域,以核心技术改善产业生态,实现公司价值并推动行业向前有序发展,助力工业物联网的快速部署与5G 的行业应用。
高端压力产品技术世界领先,新厂区有序投入建设:2020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2888 万元,占营业收入的27%,同比增长28.2%。公司通过自主开发的ACal 云端平台系统,可实现用户仪表的运营维护及健康管理。 该系统支持与用户运营系统对接,分析设备能效并深入挖掘数据价值,实现仪器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帮助整个运营系统进行自身逻辑关系的自组织与自维护。公司研发团队不断进行压力传感器应用技术及检测技术、自适应控制技术、动态环境补偿技术、双温区控温技术、电网波动补偿技术、无线总线技术、扩展IT 技术、NB-IoT 物联网技术等方向的技术融合,每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目标不低于15%,以确保公司产品的领先性及强竞争力,目前部分高端压力产品的技术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公司在行业知识及检测技术优势的基础上,落地实施SaaS 软件平台项目,SaaS 云平台便于用户的数据资源能在集团内共享,实现内部价值链的全面协作。SaaS 云平台将在2021 年正式上线,通过“线上+”、“服务+”的模式能更快的捕捉并满足行业痛点需求,而云计算、大数据、AI 等交叉领域的技术也将在未来助力公司产品体系的场景渗透。同时,2020 年3 月公司新建厂区正式动工,已完工20%,本期投入1410.29 万元。作为北京市首批采用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工业工程项目、2020 年北京市300 个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桑普新源延庆新厂区建设项目一期”,主要包含“MEMS 传感器垂直产业智能制造项目”、“压力温度检测仪表智能制造项目”及“智能校准产品研发中心项目”。随着新厂区项目的后续投产,将会有效的缓解公司产能压力。
投资建议:公司上半年业绩承压,温度检测产品持续高速增长。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品牌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有望充分受益于工业互联网发展浪潮。我们预测 2020-2022 年公司的 EPS 分别为 0.52 元、0.63元和 0.75 元,对应PE 分别为36.42 倍、30.06 倍和 25.25 倍。维持“推荐” 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持续风险;国际贸易争端风险;下游需求低迷风险;募投项目不及预期;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上半年業績承壓,毛利率有所下降:公司主營業務為數字檢測儀器設備,輔助檢測服務,能為客户提供專業的壓力、温濕度校準、測試解決方案。公司產品應用領域廣泛,幾乎覆蓋了流程工業、離散型製造業、軌交、醫藥醫療、科研、市政等各方面。公司2020 年度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7億元,同比下降14.3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150.53 萬元,同比下降39.84%。上半年,公司經營受到了全球新冠疫情的衝擊,業績出現大幅下滑。公司秉持自身內外均衡發展、動態供需匹配的發展策略,繼續強化產品開發閉環和客户體驗閉環的能力,加速進行體系賦能,2020年第二季度單季實現營業收入6498.83 萬元,營收同比下滑幅度由一季度的-25.3%收窄至-5.3%;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53.33 萬元,同比降幅44.98%。公司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1100.95萬元,同比下降20.50%,主要系銷售收入下降及銷售回款減少所致。公司2020 年度上半年銷售毛利率為68.95%,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2.10 個PCT。其中數字壓力檢測產品毛利率68.51%,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2.00個PCT,温度檢測產品毛利率70.94%,比去年同期小幅下降3.87 個PCT。同時,公司上半年度期間費用相比上年度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受銷售收入及利息收入下降影響,其中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分別為2271.06 萬元、1436.05 萬元和-279.77 萬元,同比增幅分別為-7.40%、-5.02%和19.99%。
温度檢測產品持續高速增長,加快工業物聯網布局:2020 年上半年,公司數字壓力檢測產品的銷售收入為8,790.5 萬元,同比下降19.5%,温度檢測產品的銷售收入為1,912.65 萬元,同比增長22%,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從構成上看,數字壓力檢測產品佔比82.13%,仍佔據收入的大部分,温度檢測產品佔比17.87%。公司温度檢測產品主要有智能幹體爐、智能測温儀、智能精密恆温槽、智能精密檢定爐和温度自動檢定系統等,可完成對熱電阻、熱電偶、温度開關、玻璃體温度計等接觸式測温儀表的現場及實驗室校準。在近十年來全球市場海量的需求下,公司積累了大量的壓力及温度檢測應用技術,通過不斷完善技術創新、高附加值產品數字化定位、智能製造升級、拓展國際市場及極致服務等形式,提升了整體經營能力以及技術成果轉化力,能夠快速應對全球客户轉型升級期的理性與個性需求變化。“內增+外延”協同發展機制是規劃核心。聚焦儀器儀表產業鏈,圍繞壓力及温度校準檢測,延伸電學測試;部署傳感器領域,以核心技術改善產業生態,實現公司價值並推動行業向前有序發展,助力工業物聯網的快速部署與5G 的行業應用。
高端壓力產品技術世界領先,新廠區有序投入建設:2020 上半年公司研發投入總額2888 萬元,佔營業收入的27%,同比增長28.2%。公司通過自主開發的ACal 雲端平臺系統,可實現用户儀表的運營維護及健康管理。 該系統支持與用户運營系統對接,分析設備能效並深入挖掘數據價值,實現儀器設備的預測性維護,幫助整個運營系統進行自身邏輯關係的自組織與自維護。公司研發團隊不斷進行壓力傳感器應用技術及檢測技術、自適應控制技術、動態環境補償技術、雙温區控温技術、電網波動補償技術、無線總線技術、擴展IT 技術、NB-IoT 物聯網技術等方向的技術融合,每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目標不低於15%,以確保公司產品的領先性及強競爭力,目前部分高端壓力產品的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公司在行業知識及檢測技術優勢的基礎上,落地實施SaaS 軟件平臺項目,SaaS 雲平臺便於用户的數據資源能在集團內共享,實現內部價值鏈的全面協作。SaaS 雲平臺將在2021 年正式上線,通過“線上+”、“服務+”的模式能更快的捕捉並滿足行業痛點需求,而云計算、大數據、AI 等交叉領域的技術也將在未來助力公司產品體系的場景滲透。同時,2020 年3 月公司新建廠區正式動工,已完工20%,本期投入1410.29 萬元。作為北京市首批採用裝配式建築設計的工業工程項目、2020 年北京市300 個重點工程項目之一的“桑普新源延慶新廠區建設項目一期”,主要包含“MEMS 傳感器垂直產業智能製造項目”、“壓力温度檢測儀表智能製造項目”及“智能校準產品研發中心項目”。隨着新廠區項目的後續投產,將會有效的緩解公司產能壓力。
投資建議:公司上半年業績承壓,温度檢測產品持續高速增長。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品牌市場地位得到進一步強化,有望充分受益於工業互聯網發展浪潮。我們預測 2020-2022 年公司的 EPS 分別為 0.52 元、0.63元和 0.75 元,對應PE 分別為36.42 倍、30.06 倍和 25.25 倍。維持“推薦” 評級。
風險提示:海外疫情持續風險;國際貿易爭端風險;下游需求低迷風險;募投項目不及預期;應收賬款壞賬風險;技術人員流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