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公告按照滨州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结合公司市场发展需求,拟使用自筹资金1000 万元,在华纺工业园区内投资建设无菌车间生产医用口罩及防护服,生产车间面积1500平米,建设周期 3 个月。
简评
1、44 年历史纺织印染国企,印染龙头之一,推进品牌战略
公司位于山东滨州,前身始建于1976 年,距今已有44 年历史,是国家纺织工业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向证监会推荐的国家纺织工业局 1997 年度计划内上市企业。1999 年由华投公司、山东滨印为主要发起人,联合亚光纺织、上海雪羚、惠丰纺织三家企业共同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挂牌上市。
目前公司隶属于滨州市国资委,以印染加工为主业,形成包含纺织、印染、家纺成品、服装、热电、房地产及金融和信息服务等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据公司官网,主营产业领域,可实现年产能:印染布4.5 亿米,花色品种超万个;床品类产品2070万件(套);服装300 万件。2018 年公司印染、家纺、服装、棉纱、坯布收入占比分别为83.5%、7.9%、3.0%、3.0%、1.1%。
公司销售网络覆盖国内各主要纺织品市场及部分北美洲、非洲、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营销网络,合作伙伴包括国际大型品牌商、零售商,2018 年出口收入占比84%。同时公司持续以家纺为主切入终端市场,推进品牌战略,拥有“华纺”、“蓝铂”、“霄霓”、“衣诺德”、“纺卫”等自有品牌,其中蓝铂家纺拥有天猫、京东旗舰店,以及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苏州、厦门、青岛等国内主要城市设有品牌体验店。
2、保障防疫物资供应,新增医用口罩/防护服作为长期业务
疫情期间,医院及其他场景防护服需求亦猛增,在政府指导下,纺服板块多家上市公司积极转化并扩大口罩、防护服产能,支持防疫大局。
公司2 月7 日于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按照滨州市政府防疫部署要求,公司临时转产部分产能用于生产民用口罩,产量已达日产2 万只,部分公司自用,其余交政府收储,不对外销售。本次公司投资1000 万元于华纺工业园区内建设无菌车间生产医用口罩及防护服,项目建设周期3 个月,尚需山东省药监局批准。公司公告预计项目达产后能够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8000 万元,约占2018 年总收入2.45%,但预计新增利税达1305 万元,占2018 年利润总额61.7%,其净利率显著高于公司当前业务,有望明显增厚公司业绩。公司预计全部本次固定资产投资在达产后1.63 年内即可收回,实际生产能力达到原设计能力77%即可保本,抵御外部市场风险能力较强。
公司出口美国的医疗工装的收入占比约10%,主要是手术服、医护服、医疗工装、护工服装等,已连续供应十多年,积累丰富的生产经验和市场渠道。本次建设无菌生产车间,对市场服务和拓展会更加有力,直接提供医用级各类防护用品,在美国该细分市场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3、医用口罩、防护服供应持续恢复,口罩产业链无纺布环节加快弥补和顺畅化
根据工信部公布,我国口罩最大产能是每天2000 多万只。截至2 月3 日,全国22 个重点省份口罩产量已达1480.6 万只/天,较2 日环增3.1%,产能利用率达67%,环增2 个pct。其中最紧缺的N95 口罩已达11.6 万只/天,环增48%。其他医用口罩998 万只/天,环增36%,产能逐步恢复。
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亦发布通知,明确发挥政府储备作用支持应对疫情紧缺物资增产增供,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护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第一批政府兜底采购收储的产品包括医用防护服,N95医用级防护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医用一次性使用口罩。可以预见整个疫情期间,口罩、防护服产能提升将是持续性事件。
我国医用口罩主要分为三种:(1)防护级别最高的医用防护口罩(2)手术室等有创操作环境常用的医用外科口罩(3)普通级别的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一般的医用外科口罩由口罩面、橡胶皮筋两部分组成,口罩面主要由三层无纺布组成:内外两层纺粘无纺布,其中内层有一定吸湿功能;外层通过防水处理以隔绝患者飞沫传播等;中间层是聚丙烯熔喷无纺布,作为医用口罩的核心部分,能够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细菌过滤效率,是保证医用口罩防护性高于民用口罩的关键。熔喷无纺布一般选用20 克重的材料生产,通过静电吸附带病毒颗粒(国YY 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规定,对平均颗粒直径为(3±0.3)μm 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的过滤效率不低于95%),因此需要对熔喷无纺布进行驻极处理。
从医用口罩产业链看,上游原材料端以聚丙烯为主,以及丁二烯、苯乙烯等橡胶原材料,中游为无纺布厂家,下游制造商为具备医用口罩生产许可的厂家,终端渠道为医院和药店为主。
(1)聚丙烯:其主要供应商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旗下炼化工厂,通过将聚丙烯颗粒制成高熔指聚丙烯纤维料,用于熔喷无纺布制作。根据卓创数据,2019 年我国聚丙烯纤维产量约170 万吨,其中能用于口罩的高熔聚丙烯纤维约95 万吨,为应对防疫需求,中石化部分炼厂将于 2 月开始不断增产高熔指聚乙烯纤维料。
(2)无纺布:我国为全球最大无纺布生产、消费和出口国,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数据,2009-18年产量由240.9 万吨增至593.22 万吨,CAGR 为10.5%,2019 年1-11 月产量453.3 万吨,同比增长11.1%,在纺织行业中相对景气。目前纺粘、针刺、水刺产品占比约50%、23%、11%,为三大主要品类,熔喷无纺布占比较小,约占1%左右。目前无纺布产能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湖北、福建四省,其中湖北仙桃市彭场镇是全国无纺布产能中心,主要厂家包括欣龙控股、再升科技、诺邦股份、泰达股份等。熔喷无纺布主要厂家包括江苏丽洋、欣龙控股、上海精发、泰达股份等,随着春节复工以及政府持续协调将逐渐改善。
(3)口罩:口罩生产工艺自动化程度高,量产难度不大。据纺织经济信息网,一台典型的口罩生产线机器一分钟可生产54 片口罩,满负荷能达5 万片/天,若进行改造可进一步提速。根据天眼查数据,我国共有21000多家企业涉及口罩生产经营(涵盖上下游相关企业),但据新京报智库统计,目前全国只有353 家企业持有医用口罩类许可证,由于医用口罩生产无菌条件较高,对于普通纺织企业新增医用口罩产能难度较大。并且医用口罩还需环氧乙烷消毒,后续解析通过后才可正式出厂,解析消毒标准流程需要7 天到半个月。
投资建议:公司相应政府号召,积极应对疫情冲击,部分产能转化为民用口罩,并以此为契机,新增医用口罩和防护服业务。顺利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少数能够提供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的纺织服装板块上市公司,也成为国内占比不高的具备医用口罩供应商之一。此次疫情后国家将更加重视医用产品产能的均衡性布局,有望给予一定支持,且公司作为当地首家医用口罩和防护服,订单稳定性较强,盈利能力远超现有纺织印染业务。
风险因素:疫情后续发展情况;宏观经济和整体零售波动影响公司纺织主业;医用口罩和防护服未来销售和盈利不及预期等。
事件
公司公告按照濱州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結合公司市場發展需求,擬使用自籌資金1000 萬元,在華紡工業園區內投資建設無菌車間生產醫用口罩及防護服,生產車間面積1500平米,建設週期 3 個月。
簡評
1、44 年曆史紡織印染國企,印染龍頭之一,推進品牌戰略
公司位於山東濱州,前身始建於1976 年,距今已有44 年曆史,是國家紡織工業局、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向證監會推薦的國家紡織工業局 1997 年度計劃內上市企業。1999 年由華投公司、山東濱印為主要發起人,聯合亞光紡織、上海雪羚、惠豐紡織三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掛牌上市。
目前公司隸屬於濱州市國資委,以印染加工為主業,形成包含紡織、印染、家紡成品、服裝、熱電、房地產及金融和信息服務等業務的多元化發展模式。據公司官網,主營產業領域,可實現年產能:印染布4.5 億米,花色品種超萬個;牀品類產品2070萬件(套);服裝300 萬件。2018 年公司印染、家紡、服裝、棉紗、坯布收入佔比分別為83.5%、7.9%、3.0%、3.0%、1.1%。
公司銷售網絡覆蓋國內各主要紡織品市場及部分北美洲、非洲、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的營銷網絡,合作伙伴包括國際大型品牌商、零售商,2018 年出口收入佔比84%。同時公司持續以家紡為主切入終端市場,推進品牌戰略,擁有“華紡”、“藍鉑”、“霄霓”、“衣諾德”、“紡衞”等自有品牌,其中藍鉑家紡擁有天貓、京東旗艦店,以及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蘇州、廈門、青島等國內主要城市設有品牌體驗店。
2、保障防疫物資供應,新增醫用口罩/防護服作為長期業務
疫情期間,醫院及其他場景防護服需求亦猛增,在政府指導下,紡服板塊多家上市公司積極轉化並擴大口罩、防護服產能,支持防疫大局。
公司2 月7 日於投資者關係互動平臺上表示,按照濱州市政府防疫部署要求,公司臨時轉產部分產能用於生產民用口罩,產量已達日產2 萬隻,部分公司自用,其餘交政府收儲,不對外銷售。本次公司投資1000 萬元於華紡工業園區內建設無菌車間生產醫用口罩及防護服,項目建設週期3 個月,尚需山東省藥監局批准。公司公告預計項目達產後能夠實現年新增銷售收入8000 萬元,約佔2018 年總收入2.45%,但預計新增利税達1305 萬元,佔2018 年利潤總額61.7%,其淨利率顯著高於公司當前業務,有望明顯增厚公司業績。公司預計全部本次固定資產投資在達產後1.63 年內即可收回,實際生產能力達到原設計能力77%即可保本,抵禦外部市場風險能力較強。
公司出口美國的醫療工裝的收入佔比約10%,主要是手術服、醫護服、醫療工裝、護工服裝等,已連續供應十多年,積累豐富的生產經驗和市場渠道。本次建設無菌生產車間,對市場服務和拓展會更加有力,直接提供醫用級各類防護用品,在美國該細分市場領域佔據一定市場份額。
3、醫用口罩、防護服供應持續恢復,口罩產業鏈無紡布環節加快彌補和順暢化
根據工信部公佈,我國口罩最大產能是每天2000 多萬隻。截至2 月3 日,全國22 個重點省份口罩產量已達1480.6 萬隻/天,較2 日環增3.1%,產能利用率達67%,環增2 個pct。其中最緊缺的N95 口罩已達11.6 萬隻/天,環增48%。其他醫用口罩998 萬隻/天,環增36%,產能逐步恢復。
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亦發佈通知,明確發揮政府儲備作用支持應對疫情緊缺物資增產增供,對企業多生產的重點醫療防護物資,全部由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第一批政府兜底採購收儲的產品包括醫用防護服,N95醫用級防護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一次性使用口罩。可以預見整個疫情期間,口罩、防護服產能提升將是持續性事件。
我國醫用口罩主要分為三種:(1)防護級別最高的醫用防護口罩(2)手術室等有創操作環境常用的醫用外科口罩(3)普通級別的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一般的醫用外科口罩由口罩面、橡膠皮筋兩部分組成,口罩面主要由三層無紡布組成:內外兩層紡粘無紡布,其中內層有一定吸濕功能;外層通過防水處理以隔絕患者飛沫傳播等;中間層是聚丙烯熔噴無紡布,作為醫用口罩的核心部分,能夠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細菌過濾效率,是保證醫用口罩防護性高於民用口罩的關鍵。熔噴無紡布一般選用20 克重的材料生產,通過靜電吸附帶病毒顆粒(國YY 0469-2004《醫用外科口罩技術要求》標準規定,對平均顆粒直徑為(3±0.3)μm 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氣溶膠的過濾效率不低於95%),因此需要對熔噴無紡布進行駐極處理。
從醫用口罩產業鏈看,上游原材料端以聚丙烯為主,以及丁二烯、苯乙烯等橡膠原材料,中游為無紡布廠家,下游製造商為具備醫用口罩生產許可的廠家,終端渠道為醫院和藥店為主。
(1)聚丙烯:其主要供應商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旗下煉化工廠,通過將聚丙烯顆粒製成高熔指聚丙烯纖維料,用於熔噴無紡布製作。根據卓創數據,2019 年我國聚丙烯纖維產量約170 萬噸,其中能用於口罩的高熔聚丙烯纖維約95 萬噸,為應對防疫需求,中石化部分煉廠將於 2 月開始不斷增產高熔指聚乙烯纖維料。
(2)無紡布:我國為全球最大無紡布生產、消費和出口國,根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數據,2009-18年產量由240.9 萬噸增至593.22 萬噸,CAGR 為10.5%,2019 年1-11 月產量453.3 萬噸,同比增長11.1%,在紡織行業中相對景氣。目前紡粘、針刺、水刺產品佔比約50%、23%、11%,為三大主要品類,熔噴無紡布佔比較小,約佔1%左右。目前無紡布產能主要集中在廣東、浙江、湖北、福建四省,其中湖北仙桃市彭場鎮是全國無紡布產能中心,主要廠家包括欣龍控股、再升科技、諾邦股份、泰達股份等。熔噴無紡布主要廠家包括江蘇麗洋、欣龍控股、上海精發、泰達股份等,隨着春節復工以及政府持續協調將逐漸改善。
(3)口罩:口罩生產工藝自動化程度高,量產難度不大。據紡織經濟信息網,一臺典型的口罩生產線機器一分鐘可生產54 片口罩,滿負荷能達5 萬片/天,若進行改造可進一步提速。根據天眼查數據,我國共有21000多家企業涉及口罩生產經營(涵蓋上下游相關企業),但據新京報智庫統計,目前全國只有353 家企業持有醫用口罩類許可證,由於醫用口罩生產無菌條件較高,對於普通紡織企業新增醫用口罩產能難度較大。並且醫用口罩還需環氧乙烷消毒,後續解析通過後才可正式出廠,解析消毒標準流程需要7 天到半個月。
投資建議:公司相應政府號召,積極應對疫情衝擊,部分產能轉化為民用口罩,並以此為契機,新增醫用口罩和防護服業務。順利投產後,公司將成為少數能夠提供醫用口罩和防護服的紡織服裝板塊上市公司,也成為國內佔比不高的具備醫用口罩供應商之一。此次疫情後國家將更加重視醫用產品產能的均衡性佈局,有望給予一定支持,且公司作為當地首家醫用口罩和防護服,訂單穩定性較強,盈利能力遠超現有紡織印染業務。
風險因素:疫情後續發展情況;宏觀經濟和整體零售波動影響公司紡織主業;醫用口罩和防護服未來銷售和盈利不及預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