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国重工(601989)中报点评:中报业绩高速增长 看好海军装备龙头 长期发展

方正證券 ·  2018/08/31 00:00  · 研報

事件:2018 年8 月28 日發佈2018 年上半年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94.19 億元,同比增長0.99%,實現歸母淨利潤9.53 億元,同比增長51.73%,對應每股收益0.044 元。 點評: 1、報告期內公司營收與去年基本持平(YOY+0.99%),分產品來看: 1)海洋防務及海洋開發裝備實現收入62.02 億元(YOY+42.82%)貢獻營收主要增量,主要繫上年同期公司下屬子公司合同終止衝減營業收入48.37 億元,本期全球海洋工程裝備運營市場復甦所致; 2)軍民融合戰略新興產業及其他業務實現收入24.25 億元(YOY+18.53%),貢獻營收部分增量,主要系下屬子公司船舶壓載水系統等業務增幅明顯所致; 3)深海裝備及艦船修理改裝業務營收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YOY+0.94%); 4)受完工進度未按照序時進度均勻分佈等影響,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YOY-24.9%)和海洋運輸裝備(YOY-16.13%)營收相較去年同期下降,但上半年艦船配套及機電裝備新增訂單73.05 億元( YOY+51.15% ), 海洋運輸裝備新增訂單88.72 億元(YOY+72.2%),預計未來這兩項產品收入將實現大幅增長。 2、報告期內公司歸母淨利實現高速增長(YOY+51.73%),增速超過營收增速,我們判斷主要原因如下: 1)上半年規模迅速擴張的海洋防務及海洋開發裝備業務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19%提升至3.86%,貢獻毛利增量2.91 億元; 2)上半年財務費用同比減少5.3 億元,主要系公司完成市場化債轉股項目並將募集資金用於償還金融機構有息負債,利息收入大於利息費用所致; 3)去年同期子公司大連船舶重工計提7.59 億存貨跌價準備,本期資產減值損失同比下降87.25%。 海軍裝備核心供應商,直接受益於我國海軍現代化建設。公司是我國海軍艦船裝備的主要供應商,也是最大的軍工上市公司,承擔了多項軍工裝備重大研發生產任務,軍品覆蓋航空母艦、核動力潛艇(分包)、常規動力潛艇、大中小型水面戰鬥艦艇、大型兩棲攻擊艦、軍輔船等。公司於2018 年2 月完成以債轉股形式收購大船重工和武船重工的100%股權,上半年大船重工進行總裝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離港海試,武船重工承建的馬來西亞瀕海任務艦首艦開工、與孟加拉昆拉船廠聯合建造的兩艘大型反潛巡邏艇順利交付,軍品業務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隨着周邊海洋安全局勢的持續緊張、“一帶一路”的穩步推進,我國對海軍近海防禦、遠洋作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未來我國海洋裝備市場空間將達萬億規模,公司作爲海軍裝備核心供應商有望直接受益於海軍現代化建設。 國內民船裝備主要供應商,深化供給側改革以應對行業週期波動。公司是國內最主要的海洋運輸裝備、海洋開發裝備、海洋科考裝備研製及供應商。船舶製造和海洋工程行業具有明顯的週期性特點,深受全球經濟形勢、航運市場形勢和國際原油價格等因素的影響,2018 年上半年國際航運市場小幅上漲,但需求不足和產能過剩的矛盾仍然存在,公司抓住回暖契機,積極深化供給側改革,主動開拓市場並及時完成產品交付。2018年上半年,子公司武昌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順利交付國內首座自主研製大型全潛式深海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 號,並開建全球最大深海智能漁場“海南陵水深遠海漁業養殖平台”,該裝備的啓用將實現我國在開放海域工業化、自動化、規模化、集群養殖的重大突破;子公司青島雙瑞BalClor壓載水管理系統獲得日本最大航運公司NYK 的高度認可,簽約大筆壓載水設備供貨訂單,涵蓋了VLCC、大型散貨船、超大型集裝箱船、化學品船等豐富船型。 集團資產證券化整合空間較大,後續資產注入可期。據中船重工集團官方數據披露,十三五期間集團資產證券化率目標爲70%,目前約爲50%,未來整合空間較大。在海洋防務裝備板塊,目前集團尚有兩家公司(天津新港船舶、重慶川東船舶),集團承諾在滿足觸發條件後的一年內提議將上述兩家公司資產注入公司。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科研院所改制不斷加速推進,公司後續資產注入可期,或將進一步增厚公司業績。 盈利預測與評級:看好公司海洋裝備業務的長期發展,並考慮公司有望持續受益於海軍現代化建設,給予公司“推薦”評級。我們對公司2018/19/20 年的EPS 預測分別爲0.05/0.06/0.06 元,對應2018/19/20 年PE 爲76/73/70 倍。 風險提示:海軍採購波動;民船訂單不達預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