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亚盛集团(600108)首次覆盖:农垦改革排头兵 土地资源待重估

亞盛集團(600108)首次覆蓋:農墾改革排頭兵 土地資源待重估

華泰證券 ·  2017/04/01 00:00  · 研報

  核心觀點

  公司是甘肅農墾集團旗下唯一的農業經營上市平臺,非農業務已基本完全剝離並持續獲得集團的優質資產注入,是中國現代化農業和農墾改革的最可行載體。公司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自有農業土地資源近450 萬畝,並已逐步轉向以利潤為主導的市場化經營模式,改土地出租為自主統一經營,農業規模化種植優勢明顯。

  “ 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背景下,牧草產業盈利向上彈性較大

國內苜蓿草需求旺盛,一半以上的優質苜蓿依賴從國外進口。目前公司自有農場苜蓿草種植面積8 萬畝,並在內蒙古赤峯市阿魯科爾沁旗投資建立優質紫花苜蓿種植基地8 萬畝。在“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背景下,2017年牧草產業盈利向上的彈性較大。

  自有最大土地資源儲備,集團優質資產持續注入

自有產權土地本質上有利於公司的經營轉型和績效提升,目前公司自有442.93 萬畝土地資源,其中耕地67.34 萬畝,宜農未利用地105.06 萬畝;而甘肅農墾集團四大農場旗下各類土地377.41 萬畝尚未注入上市公司。按照“墾區集團化”的改革方向,未來集團的大量優質土地資源有望持續注入,為亞盛集團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打開空間。

  統一經營模式優勢明顯

  農業生產正從靠天吃飯的“自然式”傳統農業向以訂單農業、精準農業等為代表的現代化農業轉變,為了適應現代化農業規模化種植的要求,公司已經逐步從土地“家庭承包”向“統一經營”模式轉型,實現機械化、集約化生產。目前公司已開墾耕地67.34 萬畝,其中統一經營模式的耕地佔65%左右,現代化水平初具規模;宜農未利用地105.06 萬畝。隨着宜農耕地面積逐步開發,統一經營模式推廣深入,有利於降低單位成本,提升綜合種植效益,公司未來收入有較大的增長潛力。

  “統一經營、資產注入”內生外延雙驅動 ,首次覆蓋,給予“中性”評級

考慮到2015-2016 年公司受到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和自然災害影響,未來優質牧草產業將逐步放量,我們預計公司2017 年業績將有所回升,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淨利潤2.88 億元,對應EPS 0.15 元。公司農業土地資源稀缺、未來集團資產注入預期以及國家農墾改革臨近,並綜合2016 年業績可能有所下滑且面臨改革不及預期的風險,我們給予公司 2017 年35-40倍的PE 估值水平,對應2017 年目標價為5.25-6.00 元,首次覆蓋,給予“中性”評級。

  風險提示:農業自然災害導致公司農產品減產;公司統一經營模式推進程度較慢;集團資產注入時間推後,農墾改革不及預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