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李嘉诚突发大动作!外资看好这个赛道

李嘉誠突發大動作!外資看好這個賽道

格隆匯 ·  2023/05/12 10:06

李嘉誠大動作,突發減持港股銀行股,套現超1億港幣。

1

李嘉誠減持這家公司

5月11日,港交所披露,李嘉誠基金會以平均每股5.43港元的價格減持2250萬股郵儲銀行股份,據測算,此次套現共1.22億港元。此次減持後,李嘉承在郵儲銀行的持股比例從10.08%降至9.97%。

李嘉誠基金首度披露減持郵儲銀行是在去年9月,2022年9月29日以每股均價4.71港元出售了5萬股郵儲銀行,完成後持股數爲21.84億股。

big

big

郵儲銀行投資者關係管理相關人士表示,李嘉誠基金會與郵儲銀行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關係,基金會對郵儲銀行的經營發展並無意見。基金會成立旨在推動慈善公益項目,投資所得收益全部用於慈善用途,本次基金會減持郵儲銀行股份是日常財務安排。

今年一季度,郵儲銀行營業收入881.63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15.86億元,同比增長27.50%,持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佔比同比提升2.47%;實現歸屬於銀行股東的淨利潤262.80億元,同比增長5.22%。

近期,A股銀行板塊出現上漲行情,銀行ETF在4月28日到5月8日,4個交易日漲幅近10%。

big(本文內容爲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輪銀行板塊行情主要受益於中特估概念催化,疊加穩增長政策延續以及部分銀行2023年一季報業績表現超預期,近期市場關注度較高,具體來看:

銀行板塊股息率當前爲3.53%,在一級行業中排名第4,歸母淨利潤連續3年保持正增長,平均ROE爲10.15%。在一級行業裏排名第8。細分板塊與個股來看,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的股息率分別爲3.28%、3.99%、4.11%和3.94%;20家上市銀行的股息率超過了5%。

從業績看,上市銀行業績增速放緩,分化格局延續、部分銀行表現超預期。2023面一季度,42家上市銀行累計營業收入1.5萬億元,同比下降4.39%,累計歸母淨利潤5742.96億元,同比增長2.09%,均低於2022年增速水平。

從公司層面來看,西安銀行、青島銀行、常熟銀行、長沙銀行、蘭州銀行、中國銀行、江蘇銀行等銀行營收增速靠前,同比增速超過10%;杭州銀行、江蘇銀行、無錫銀行、蘇州銀行和常熟銀行歸母淨利潤增速靠前,同比增速超過20%。

2

外資、百億私募表示看好中特估

今天年中特估得到各路資金捧場,成了市場最靚的明星板塊之一,對於中國獨有的板塊,外資如何看待?

知名外資機構發表了相關看法,高盛亞太首席股票策略師慕天輝接受媒體採訪表示,目前亞太股市13倍市盈率的估值,從整體情況看是合理的,而中國股市則相對低估,如果市場信心能夠改善,且最關鍵的企業盈利能夠進一步回升,則市場仍有復甦的空間,因此高盛維持超配中國市場。

從全球股票倉位層面上說,據該機構統計,目前主動型長期投資者對中國市場仍處於較低配置水平。同時,高盛數據顯示,全球投資者疫情後淨賣出亞洲股票,如果不算中國市場,整體淨賣出約1140億美元,而至今只買回了約220億美元;而目前全球公募基金對中國市場的持倉僅爲過去十年來的23%分位數水平。

具體看好的方向,高盛亞太首席股票策略師慕天輝看好優質國企,認爲中國國企未來1年的平均市盈率爲6.1倍,而民營企業的市盈率爲15.4倍,而世界銀行之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改革推動經濟更好地增長,中國國企的總市值可能會增長20%。

此外,上百傢俬募回應“中特估”行情:54%私募認爲“中特估”行情還能持續,國企改革、ROE提升、高股息率、估值修復等多重因素驅動下,“中特估”可能會成爲貫穿今年全年的主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該統計中,目前僅有5%的私募認爲“中特估”行情已經進入尾聲。

3

資金爆買118億!

5月10日市場迎來急速調整,但情緒併爲降溫。股票ETF市場整體則是出現“越跌越買”的態勢,從全部股票ETF基金的數據看,當日資金淨流入合計突破118億元,創今年以來第二大單日淨流入。

風格上看,資金整體青睞寬基指數,華夏上證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華夏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等多隻主流寬基ETF資金淨流入居前;而具體的行業指數上,則是出現資金流出的情況,先前受資金追捧的基建ETF、非銀ETF、證券ETF、紅利ETF等流出居前。

經歷了一波大漲後,低估值行業價值窪地的抹平,不少資金感覺投資難度增加,故選擇清“輕行業選擇”,轉向對“大指數”的配置,從行業的配置轉向指數的配置。

這種風格的變化,反映了當下市場資金已然出現一些分歧。有機構表示,當前穩健的經營業績爲央國企的估值重塑提供了市場認可的基礎,從盈利能力方面來看,近年來央國企ROE出現明顯企穩回升,目前已超過其他類型企業,高於A股平均水平,體現出央國企較強的“價值創造”能力。而也有觀點認爲當下應該觀望謹慎。

市場是一個多層的生態系統,總是在多樣化的博弈中前行,任何觀點並沒有絕對的對錯,一個成熟的投資者總是可以收放自如,在各種分歧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美國著名作家菲茨傑拉德有句名言「同時保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行事,這是第一流智慧的標誌」。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