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每3.2秒新增一个痴呆症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迎新药,礼来与渤健正面PK

每3.2秒新增一個癡呆症患者!阿爾茨海默病迎新藥,禮來與渤健正面PK

時代財經 ·  2023/05/05 18:10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羽岐  

繼年初宣佈停止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藥物Solanezumab的研發之後,在該領域屢戰屢敗的禮來製藥(LLY.US)終於迎來好消息。

美國當地時間5月3日,禮來製藥宣佈,其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抗體療法Donanemab在3期臨床試驗TRAILBLAZER-ALZ 2中達到主要和所有關鍵次要終點。該項目數據結果顯示,該款藥物顯著減緩了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和功能的下降。

對比安慰劑組,在使用Donanemab進行治療之後,患者認知功能的臨床衰退速度減緩了35%,同時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速度減緩了40%。此外,有47%的Donanemab受試者在用藥1年後,CDR-SB(阿爾茨海默症相關試驗結果評定參照標準)評分沒有出現下降的情況。這一項在安慰劑組的比例爲29%。

“今年7月,TRAILBLAZER-ALZ 2 研究的完整結果將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上公佈,並同期將於臨床學術期刊上進行發表。”禮來製藥對時代財經表示。

其進一步透露,公司將盡快開展全球範圍內的遞交工作,並預計在2023年第二季度內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遞交上市申請,並將與美國FDA以及全球其他監管機構合作,推動藥物儘快獲批。

阿爾茨海默病,俗稱早老性癡呆、老年性癡呆,是癡呆症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佔所有癡呆病例的60%至80%。阿爾茨海默病真正的成因至今仍不明朗,其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喪失短期記憶,而後會出現語言障礙、定向障礙、情緒不穩,以及喪失動機、無法自理和其他諸多行爲問題。

據2021年9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公共衛生領域應對癡呆症全球狀況報告》顯示,目前有超過5500萬人(65歲以上的人羣中,8.1%的女性和5.4%的男性)患有癡呆症,預計到2030年將上升到7800萬人,到2050年時則將達到1.39億人。與此同時,全世界每年診斷出新發癡呆症病例爲1000萬,即每3.2秒鐘就會新增一個病例。

而阿爾茨海默病藥物則素有“研發黑洞”之稱。

“阿爾茨海默病的疾病機理極爲複雜,因此其治療藥物、治療療法的研發是非常困難的。”新藥研發從業者周雲(化名)對時代財經表示,阿爾茨海默病又是一種退行性疾病,伴隨着患病時間的增加,患者的疾病會不斷惡化。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就阿爾茨海默病藥物本身而言,其研發的時間成本、投入成本巨大;另一方面,即便藥物有突破性進展,但對這5500萬患者而言,藥物本身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仍是關鍵問題。

近年來,禮來製藥、渤健(BIIB.US )、羅氏等多家跨國藥企在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研發上前赴後繼,但壞消息往往多過好消息。

來自美國藥品研究與製造商協會(PhRMA)的報告數據顯示,從1998-2017年,全球有146款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進入臨床試驗“終點”,其中僅4款成功走向市場。2023年1月,在美國FDA宣佈渤健與衛材聯合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Lecanemab獲批後,在美上市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也僅有8款。

早在2002年,擁有百年曆史的禮來製藥就開始了阿爾茨海默病藥物Solanezumab的研發,該藥物是一種針對可溶性β-澱粉樣蛋白的單克隆抗體。歷經十年,2012年傳來的卻是Solanezumab3期臨床試驗失敗的消息。結果顯示,Solanezumab未能改善輕度和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記憶力及認知功能。

禮來製藥研發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的腳步並未因此而停歇。2013年,其再次啓動了相關研究,在大腦中已出現β-澱粉樣蛋白斑塊但尚未出現症狀的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身上測試Solanezumab,共1100名患者接受Solanezumab或安慰劑治療4.5年。

然而,今年3月8日,禮來製藥宣佈,Solanezumab未能清除或阻止 β-澱粉樣蛋白斑塊積聚,也沒能減緩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該臨床試驗未能達到主要終點。

禮來製藥隨即宣佈停止Solanezumab的開發。這項進行了20多年的研發項目最終以失敗告終。

在業內,這種失敗屢見不鮮。

2022年11月14日,羅氏宣佈其在研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甘特尼單抗(Gantenerumab)3臨床研究失敗。研究結果顯示,兩項3期研究,即GRADUATE 1和GRADUATE 2均沒有達到減緩臨床衰退的主要終點,且β-澱粉樣蛋白的去除水平低於預期。

即使是已經獲批的藥物,在上市之後也面臨重重挑戰。

2021年6月7日,由渤健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阿杜那單抗(Aducanumab,商品名:Aduhelm)獲得美國FDA的加速批准,但其實爭議一直不斷,銷售額亦沒有達到預期。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Aduhelm的收入爲480萬美元,與上一年的300萬美元相比增長60%,但與渤健其他藥物的銷售情況相比仍不理想。

2023年1月,渤健與衛材聯合開發的新藥Lecanemab獲得美國FDA的加速批准上市。其3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18個月的時間裏,接受Lecanemab治療的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速度比未接受該治療的患者慢27%。

但目前Lecanemab尚未拿到全面上市的許可,且醫保報銷受到嚴格限制。該產品以分子標記物爲標準獲得加速審批,在美國醫保中,除非在驗證有效性的臨床試驗裏使用,否則一律不報銷。

由於在今年先後傳出突破性進展,禮來製藥的Donanemab和渤健Lecanemab成爲當下最熱門的阿爾茨海默病藥物。

周雲告訴時代財經,短期內這兩款藥物的都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但在上市時間上,名義上Lecanemab已經趕超Donanemab,這也給禮來製藥的反超增加了一定困難。

“渤健的Aduhelm、Lecanemab和禮來的Donanemab的上市問題不大,但在上市之後所面臨的問題仍舊緊迫。有效性如何,對哪一部分患者有意義,這仍然是潛在的爭議焦點。”周雲稱。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