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上海民营房企”31亿贷款违约,深陷危机即将资不抵债

“上海民營房企”31億貸款違約,深陷危機即將資不抵債

新浪財經 ·  2023/04/13 18:38

早在2012年, 恒盛地產 就開始陷入經營困境,號稱“最差 內房股 ”。

01

違約

4月12日,恒盛地產(00845.HK)公告稱,4月8日集團另一項本金數爲30.59億元的借款未按照貸款協議內的還款時間表償還,因而構成相關貸款協議項下的違約事項。

貸款違約

公告顯示,恒盛地產目前正就違約尋求法律意見,以期透過適當方式應對相關事宜。

此外,恒盛地產表示正不斷努力獲取資金以償還欠款或就該等借款尋求延期或再融資。同時,公司正在持續評估違約對集團的法律、財務及營運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恒盛地產首次發生貸款違約。

此前,恒盛地產本金金額共計77.97億元的部份本金和借款的利息在貸款期間曾經逾期,雖然有關逾期金額已於2022年12月31日前付清,但該等借款依然被視爲違約。2022年12月31日,上述違約導致恒盛地產分別爲數32.74億及16.22元的借款本金及應付利息出現交叉違約。

此後,恒盛地產若干本金金額29.12億元的借款並無按照貸款協議內的還款時間表償還,因而構成相關貸款協議項下的違約事項。

其實,早在2019年3月恒盛地產就出現33.47億元借款的利息逾期,雖其後已在2019年6月30日前付清。但因該違約事件,公司共有本金金額68億元的借款被視爲交叉違約。

在更早的2012年,恒盛地產就開始陷入經營困境,號稱“最差內房股”。

02

債務危機

據官網介紹,恒盛地產是中國經濟高增長地區領先的房地產發展商,專注於在上海地區、 長三角 地區、 環渤海 地區和東北地區主要經濟城市之黃金地段發展大型優質房地產項目。

恒盛地產前身是成立於1997年的上海陽光集團(投資)公司,2007年更名爲現名,2009年在香港上市。

恒盛地產官網

股權結構看,恒盛地產的控股股東爲美年國際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63.4%,公司實際控制人爲張德璜。

不久前,恒盛地產公佈2022年業績,公司銷售收入爲63.85億元。

2022年財務摘要

此外,恒盛地產已出售及交付的樓面面積同比下降59.1%至14.3萬平方米;已確認平均售價同比大幅上升371.2%至每平方米人民幣44391元。

2022年內,恒盛地產取得房地產銷售20.795億元,同比下降69.6%;實現房地產銷售面積14.2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7.4%。截至2022年12月31日,恒盛地產已取得土地證或已簽署土地收購協議的土地儲備總量爲590萬平方米,平均樓面土地成本爲每平方米1597元。

可以看出,恒盛地產的土地儲備較爲低廉,在如今行業寒冬的大環境下,其未來面臨不小的去化壓力。

從業績看,2022年恒盛地產實現營收55.12億元,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約2.97億元,同比下降94.2%;而2021年公司更是巨虧51.5億元。

歸母淨利潤

截至2022年末,恒盛地產總資產有484.94億元,總負債高達483.67億元,淨資產僅有1.27億元,公司資產負債率爲99.74%,距離資不抵債僅一步之遙。

《小債看市》分析債務結構發現,恒盛地產主要以流動負債爲主,佔總債務的94%,債務結構不合理。

截至相同報告期,恒盛地產流動負債有455.67億元,主要爲短期借貸,公司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合計有209.64億元。

相較於短債壓力,恒盛地產流動性早已枯竭,其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7226.4萬元,現金短債比低至0.003,公司短期償債壓力巨大。

此外,恒盛地產還有非流動負債28億,主要爲遞延所得稅負債,公司長期有息負債規模不大。

整體來看,恒盛地產剛性債務主要爲短期有息負債,帶息債務比爲43%。

有息負債佔比較高,恒盛地產2021和2022年融資成本分別爲21.12億和14.93億元,對公司盈利空間形成嚴重侵蝕。

從融資渠道看,恒盛地產雖爲上市公司,但渠道並不算多元,主要依賴於短期借款和股權來融資。

總得來看,恒盛地產業績持續虧損、財務槓桿高企、流動性枯竭,公司短期償債壓力巨大,深陷債務危機不可自拔。

03

隱形富豪

坊間傳言,恒盛地產老闆張志熔在資本層面長袖善舞、政商人脈深厚,交際能力極強。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張志熔通過建材交易和承包創造第一桶金,然後投資房地產。

1994年,在大量房企破產之際,張志熔開發的商品房卻銷售一空;隨後他組建上海陽光投資集團,也就是恒盛地產的前身。

在2008年前後,恒盛地產一度與萬科等龍頭房地產企業規模相當。

2009年,恒盛地產赴港上市,當年拿地耗資達百億元,張志熔也成爲上海地產業年輕的大亨。

恒盛地產董事局主席張志熔

據悉,在恒盛地產上市時,張志熔的豪商巨賈朋友們紛紛認購新股,其中不乏有 恒基地產 的李兆基、 新世界發展 的鄭裕彤等商界名流爲其造勢。

值得一提的是,同年張志熔旗下的熔盛重工也登陸資本市場,成爲在香港上市市值最高的民營企業。

2010年,恒盛地產這家主要聚焦長三角市場的地產公司銷售規模超過百億,算是盛極一時。

在當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張志熔以178億元的身價排名第26位,赫赫大名無人不知。

不過,2012年張志熔陷入內幕交易的泥潭,這一年也成爲恒盛地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由於恒盛地產高端定位、佈局,以及調控政策的出臺,2010年以後公司連續三年無法完成銷售目標,資金鍊日益緊繃,甚至多地項目被傳停工,陷入了“借新還舊”的惡性循環。

2013年,恒盛地產微弱盈利不到3個億,2014年、2015年則分別虧損約32億元和38.7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政府貪腐行動大幅展開,其中山西令氏兄弟落網,界面新聞爆出張志熔與令氏兄弟存在交集及商業往來,致使恒盛地產股市大跌23%,公司形勢雪上加霜。

由於債務危機,市場一度揣測恒盛地產將成爲下一個佳兆業,號稱“最差內房股”。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